新华日报·文艺周刊(第181期)
【繁花】
【新潮】
【繁花】
江苏大剧院5岁了!《红高粱家族》今晚燃情首演
带着滚烫的热爱,在这里与艺术相拥
8月4日晚,根据莫言同名小说改编的原创话剧《红高粱家族》将在江苏大剧院燃情首演。这是江苏大剧院第10部自制剧,也是剧院开幕演出五周年的重头戏之一;次日,江苏大剧院另一部原创作品《运河·畅想》音乐会将在磅礴的交响乐中奏响;江苏大剧院室内乐组合于6日第三次登台;江苏大剧院童声合唱团、爱乐合唱团7日倾情献唱……多场演出,群英荟萃,舞台上的歌声、乐声,将伴随着观众的笑声、掌声,与江苏大剧院共度这个难忘的五周岁生日。
5年来,无数个这样的夜晚,熙熙攘攘的人群从四面八方汇聚在星光穹顶之下,用艺术治愈平凡生活。5年来,2600场高品质演出亮相于舞台之上,润物无声间提升着一座城市的艺术气质和文化生态。
经典荟萃,
艺术的“朋友圈”越来越大了
一座剧院,能给生活在这座城市的人们带来什么改变?
当指挥棒轻轻“划破”夜的寂静,音符如流水般倾泻而出。时至今日,很多观众依然对5年前江苏大剧院的开幕演出——以色列指挥大师祖宾·梅塔携手以色列爱乐乐团的精彩演出记忆犹新。从1994年开始,以色列爱乐乐团多次到访中国,但那一次,他们才首次亮相于江苏舞台之上。那是一场能容纳1500人的音乐会,现场座无虚席,在江苏大剧院这座全新的剧院里,祖宾·梅塔与以色列爱乐乐团呈现了一场行云流水般的艺术飨宴,激动、震撼、温暖流淌在现场每一个观众心里。
这5年,台上台下,见证了许多令人动容的艺术瞬间——
2018年11月,江苏大剧院策划了为期2周、共计12场演出的“马林斯基剧院艺术节”,由捷杰耶夫亲自挂帅,演出不仅引发了江苏本土的观剧潮,亦吸引了来自北京、上海、杭州约20万人次的观剧团,堪称艺术盛事。
2020年10月,现象级舞剧《永不消逝的电波》亮相江苏大剧院,疫情防控规定的75%上座率座无虚席,无数观众被“爱与信仰”的力量点燃,在剧场里一同屏息,一同流泪,很多人二刷、三刷之后仍觉不过瘾。
2022年6月,火爆春晚的舞剧《只此青绿》来宁展卷演出,现场一票难求,数千名观众沉浸式领略了流动的“千里江山图”,近距离欣赏了那一抹青绿的绝美风采。
曾经,由于舞台限制,一些高品质的演出“过南京而不入”,江苏观众需要辗转北京上海观看演出;而如今,高品质的艺术盛宴在江苏大剧院已成家常便饭,365天演出无淡季。开业5年来,江苏大剧院共引进承办各类演出活动2600余场,惠及观众和艺术爱好者超220万人次,来自60个国家(地区)的院团、艺术家以音乐、戏剧、舞蹈的形式,将智慧、情感、艺术凝结于“荷叶水滴”之上。
重塑经典,
将文学立于舞台之上
轻撩帷幔,静推屏风,十二位姑娘齐聚于舞台之上,眼波流转,韵律之至,恰似在大观园胜景中游历。当3小时的演出结束,全场响起如潮的掌声。原创民族舞剧《红楼梦》在两轮全国巡演中,受到全国观众的追捧,豆瓣评分达到8.5分。
江苏大剧院副总经理李斯思清晰地记得,2019年,她刚来剧院,面对题材库里的十个故事,剧院的一群年轻人把票投给了《红楼梦》。这让李斯思感到惊讶,没想到现在的年轻人依然热爱古典文学。江苏大剧院迅速行动起来,邀请了中国当下深受欢迎的年轻舞蹈家,希望能创作一个更接近年轻人审美的版本。
在创作中探索,也在探索中成长。5年里,秉持着“向文学之都致敬,向经典文化致敬”的热忱,江苏大剧院与经典文学作品频频擦出火花,“吸”入传统,“呼”出创新,让一部部经典文学作品在舞台上熠熠生辉——
京剧《青衣》改编自著名作家毕飞宇同名小说,塑造了“戏痴”筱燕秋的戏梦人生。120分钟的演出中,中国戏剧“梅花奖”得主李亦洁将月宫中凌云而舞的嫦娥、舞台上光彩照人的青衣和平凡琐碎生活中的筱燕秋塑造得丰满动人。
原创青春剧《野蜂飞舞》改编自黄蓓佳同名小说,该剧以抗日战争时期的华西坝为背景,描写了女孩儿黄橙子和男生沈天路在艰难的战争岁月里相识、相交,建立起纯真美好友谊的故事。它让一群热爱文学的小粉丝们,因这部剧而爱上了戏剧。
声乐套曲《因为爸爸》是一部聚焦时代英雄楷模、关注儿童成长的音乐作品,改编自作家韩青辰的同名小说,舞台上,孩子们以纯真视角,感受父爱之暖,吟诵人民警察平凡而崇高的人生。
莫言的《红高粱家族》从1986年首次发表至今,已以多种艺术形式走过了36年,而这一次,以话剧的形式呈现于舞台之上,已成为2022年最受期待的艺术作品之一。总叙事、编剧、导演牟森称这是一部“独一无二”的作品:“独一无二的开头,独一无二的结尾,这部话剧将呈现生生不息的人民史诗和坚韧不拔的人类图景。”
“星辰浩瀚的文学宝库中,可转化成舞台作品的数不胜数,需要文艺工作者不断创新、尝试,找到一条经典文学名著舞台化的新路径。”在江苏大剧院总经理廖屹看来,经典文学与舞台之间是相辅相成、相互助力的。经典文学作品改编成舞台剧,凭借自身的强大号召力,极大地带动了演出市场的热情,成为了吸引观众的“流量”。而舞台作品通过对文学内在精神的挖掘,实现了对文学作品的弘扬。
艺术普及,
让更多人享受美好
5年前,祖宾·梅塔与以色列爱乐乐团音乐会作为江苏大剧院的开幕演出,一群半夜就在门口排队等候的乐迷们就此相识,他们以相遇月份命名,组成了“八月古典音乐”爱艺团体。沙龙创始人唐旭说,“八月古典音乐”已成为乐迷们交流艺术、分享心得的地方,“现在只要大剧院有古典音乐会,我们就一定会来打卡,这里已成为了我们古典艺术爱好者的精神家园。”
“只要有空,就会来江苏大剧院看演出,这丰富了我的退休时光,让我的生活找到了光。”今年78岁的朱永生是江苏大剧院的“铁杆粉丝”,他的本子上密密麻麻记录着观演安排,几乎每场活动都能看到他的身影。朱永生清楚地记得第一次去江苏大剧院看戏的情景,那天演出散场回家,贝壳穹顶的闪烁星光在夜空中熠熠生辉,他感叹,“那真是我心中南京最美的夜景!”如今,他对世界各地的名家院团如数家珍,“尽管看的是高品质演出,但票价并不高,最低票价80元,普通老百姓都能看得起。”
作为江苏最大的艺术综合体,江苏大剧院不仅展示了世界优秀的舞台艺术作品,更逐渐培养了一批懂得欣赏艺术的观众,“艺术改变生活”正在变成城市的新风尚。
一串串数字记录下江苏大剧院艺术教育走过的轨迹——5年来,江苏大剧院共策划开展“爱艺计划”“把艺术课堂搬进大剧院”“艺术大师班”等品牌艺术教育活动426场,18.5万艺术爱好者走进剧院接受艺术普及教育,艺术沙龙、交流活动几乎周周有。同时,江苏大剧院美术馆用127场次展览吸引了文艺青年的目光,今年5月由大剧院策划的“从380-760沉浸光影”体验展创下了万人观展的历史纪录。“青春飞扬·中国青年版画家提名展”“桃花盛开·中国版画作品展”等展览品牌,更为青年艺术家提供了高水准的交流展示平台。
持续高水平演出的熏陶,艺术教育的“点滴灌溉”,让江苏观众的欣赏水平不断提升。“南京观众真的很懂我们!”舞剧《红楼梦》在南京二轮演出时,导演李超发出这样的感慨,“这里的观众对《红楼梦》故事每一幕的精细解读,对每一位人物的独特理解,让人感受到这部文学巨作与这座城市的不解之缘。”
疫情的反复,让线下演出遭受重创,江苏大剧院打破“围墙”,开辟出了线上线下一体的艺术空间。搭载着互联网的翅膀,一场场荟萃中外名家的“艺术盛宴”被搬进手机,《解放·1949》《iSING!CHINA地久天长——献礼新中国成立70周年音乐会》《殷承宗钢琴协奏曲音乐会》《李飚与俄罗斯国立新西伯利亚爱乐乐团2020新年音乐会》《彼得·阿尔特里克特与捷克爱乐乐团音乐会》……迄今为止,江苏大剧院已经在抖音、Bilibili、网易云音乐、猫眼、爱艺在线等平台进行了多场主题直播,在线观看达百万人次。
“让更多观众感受到高雅艺术的魅力,让整个社会体验到文化的福利,这是江苏建造江苏大剧院的初衷。未来,我们还将不断引进精品,生产精品,让优秀的舞台艺术给生活带来美好改变。”廖屹说。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王慧
更多繁花内容请戳这里
【新潮】
壮哉,美栖!
文/乐心
(一)
美栖村花灯节前十天,村书记宗华东就上本市名栏目《小君访谈》吆喝:花衬灯,灯映花。
真是风水轮流转,从前乡下人跑城里看戏,现在城里人跑乡下来看花灯。为了花灯节,美栖村人几个月前就忙开了,种马鞭草、波斯菊、太阳花、格桑花……一共种了一百五十亩。
这块地原是一家企业征用,后来企业由于多种原因没派用场,搁在那里长荒草,几年下来成了垃圾场,黄鼠狼出没,蛇虫八脚做窠,村民意见很大。宗华东就动脑筋,荒着也是荒着,不如先用来种花,到时候搞个花灯节。
这设想一开始不被人看好:城里人哪容易被你吸引来,况且某大型家居品牌正在城边搞花灯节,你一个寂寂无名的村能弄过人家大企业吗?
宗华东没死心,当天晚上叫村主任开车,一起到宜兴城里看灯。该家居品牌的花灯是在广场上,用LED灯扎了各种造型,有异国风情的城堡灯,有恐龙、长颈鹿之类的动物灯,游客不多,基本上是大人带了孩子来看。
看了一支烟的工夫,村主任沮丧道:这一看,我心里拔凉拔凉,人家靠城边都没多少人气,咱们离城二十多公里,能有人去看吗?
宗华东笑道:这一看,我心里更有数,美栖村的花灯节搞定了,我要搞花田灯海。
这瞬间,他脑子里蹦出“花衬灯,灯映花”六个字来。
(二)
宗华东绝不是异想天开。美栖,古名木樨里,因宗姓人家在祠堂内种植木樨(桂花)而得名。村上的人大多姓宗,他们是南宋抗金名将宗泽之后。宗华东从小就听父辈们说,美栖村的花灯上世纪30年代就远近有名。每逢中秋佳节,桂花飘香、稻田金黄之际,村里就举办灯彩会,周围的群众都来观看,远的地方还摇着船赶过来。每逢灯会演戏之期,每宗每户,住满了亲戚朋友。灯会在抗战时期停办,抗战胜利这年办过一次,之后就没再办过。
宗华东想,现在乡村旅游是热点,美栖村可以根据灯会的传统,挖掘亮点出来,借鉴外地经验,用现代技术搞一场花田灯海。
这天晚上他回家后,大半夜没睡着,想想兴奋起来:利用荒地造花田,装上无数LED灯,那岂不成灯海了吗?他晓得,不看好这事的人,一方面是担心聚不来人气,另一方面也担心安全问题。人多了,弄出个踩踏事故来,就难收场了。他觉得这事要办好,方案要做细做实。
2016年夏秋之际,村里人比过年还忙,扎灯的扎灯,装灯带的装灯带,几乎没有一个闲人,年纪大的人也派上用场。
这次村里租来十二只流动厕所。宗华东说:成败就在厕所,前面做得再好,最后给一泡尿冲了,这样的事不要太多。到外面去旅游,景点很美,可上厕所出来,败了兴致,里面脏得脚都踩不下。记住,咱们这里的流动厕所要打理得像星级宾馆一样清爽。
有个胖阿婶说:我没住过星级宾馆,不知道星级到底是什么标准。
宗华东说:像你家的灶头一样清爽。明白吗?
厕所怎么好跟灶头比呢?胖阿婶觉得这说法不对,但到底明白了具体标准。管厕所这件事如此重要,村里的妇女感觉受到了重用。
事实上,这届花灯节,十二只流动厕所给整个活动赢得了好评。游客说,想不到乡下的厕所这么干净,服务做得到位。
花灯节第一天来了二万人,这场面叫人又欣喜,又意外。宗华东告诉自己,这个时候不能怯场,一怯场,步子就乱了。
好在镇领导也来坐镇,调动各方力量。特警来了,移动信号增强车来了,医护急救车来了,志愿者来了。
老天帮忙,三十天都没下雨。村干部的车子三十天没洗,一是根本没空闲去洗车,二是心里有个小九九,就怕洗车带来雨。他们希望,这三十天艳阳高照,天天晴空无雨。
三十天下来,村会计一拍账,收入二百一十五万元。这数字,让众人大为激动。要知道,村级经济一年收入不到十万元,花田灯海一天收入就超十万。
明年绝对要搞。村干部个个这样说。
(三)
第二年开幕,没有他们期望的人气。
凭什么吸引人家再来呀?宗华东紧急商议,搞水幕电影,扳回局面。村里发动,请老木匠扎木筏,又连夜用挖掘机挖出一个占地六亩的水塘,打进水,安排水幕电影的技术人员进场调试,很快,第二天傍晚就投用。
当小提琴协奏曲《梁祝》响起,木筏缓缓驶出,光束变换着色彩,打在舞者身上,翩若惊鸿,矫若游龙,人们惊呼:这意境太美了,不比张艺谋的大片差。
第二届花灯节,虽然没有预期的火爆,但还算不错,特别是水幕电影《梁祝》的惊艳亮相。人们都在打听,这是哪里请来的明星?宗华东笑而不答。问其他人,有的说是南京请来的,有的说是上海请来的,到底是哪里请来的,都不知道。
直到花灯节落幕,宗华东才道出实情:这不是明星,是村会计的老婆寻来的幼儿教师。她以前在学校跳过这个舞蹈,这次强化训练三天,匆促上木筏,身上穿的戏装还是借村里剧社的。
(四)
好比乡村舞台上变戏法的人,这届花灯节搞下来,宗华东累到差点趴下,他夜里睡床上都在想,以后怎么办?如果不努力的话,美栖村就等于小时候看的露天电影,只有一片,看完就没有后头了。当初搞花灯展,一炮打响,一个月创收二百多万元,但凭什么吸引游客常态化到来,这就需要创新,需要通盘思考乡村振兴的着眼点、落脚点。
他做书记已有多年,如果安稳点,也可以吃吃老本,做到退休。现在农村工作难点痛点多,要不想做事,可以找三百个理由不做,土地制约啦、经济制约啦、没资源、没项目等等,但是人要有情怀、有责任。想了三天三夜,一个大胆的设想在脑子产生了——搞花田产业,只有产业才能持久支撑村级经济发展。
很快,一张大图出来,规划八百亩花田,种玫瑰。
村里的干部先踏田摸底,一摸底吓了一跳。涉及一千二百个祖坟,这些祖宗怎么办?
美栖村的先祖从浙江义乌迁徙而来,建村八百年,子孙开枝散叶,生生不息。他们的祖先都安眠在村庄周围,坟头分散在田陌中,到处可见。在农村,动人家祖坟是不得了的大事,要被人骂绝子绝孙的。但宗华东有这个魄力。三个月内,他动员村民将一千二百座祖坟全部迁入公墓。
他跟村民说:我不是把你们的祖宗抛掉,而是让他们同样住联排别墅,你们现在住房条件大为改观,也要让祖宗享享新农村的福。村人被他这番话打动了。每一家还能拿到迁坟补贴,何乐不为呢。
迁坟一举,既节省了国土资源,为乡村振兴、花田产业让了路,而且群众也受惠。后来,村里有老人临终,子女问老爹爹想葬在哪里?老爹爹说:就葬在新农村。
(五)
宜兴西乡一路的人,有大年夜上坟拜祭的风俗。每年除夕上午,宗华东都会到公墓去走一圈,在外打工创业的村民平常不大会见到,这个时候见着,他会与村民打个招呼,聊几句家常话,见着美栖在外乡贤,笑着握握手,拉近关系,为村里争取些关系和资金。
三年后,他的梦想实现。大家到美栖村,穿过错落有致的民房,村外周围全是玫瑰,花田像织锦一样向远方铺开,微风送来花香。城里人被这广阔浪漫的场景震住了,恍若到了世外桃源。走进园艺中心,里面是商品展示区,有鲜切花,有玫瑰做的化妆品,还有现烤的鲜花饼。那饼有个好听的名字,叫朝花夕食,意思是早晨采摘的鲜花,在日落时分品尝。这番诗情画意,正是宗华东梦想中新农村应有的模样。
更多新潮内容请戳这里
责编:王建旸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