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声明:本文版权为网易汽车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网易汽车9月2日报道 2023年9月1-3日,第十九届中国汽车产业发展(泰达)国际论坛(以下简称“泰达汽车论坛”)在天津市滨海新区召开。本届论坛以“高质量·新未来”为年度主题,研讨汽车行业发展战略动向、政策标准取向、企业战略布局、市场需求变化、前瞻技术发展方向等领域的热点议题。
在9月2日“高层峰会(上半节):构筑产业发展新优势”中,江汽集团控股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总经理项兴初发表了题为“加速产业链协同创新,助力汽车产业现代化新征程”的演讲。
他表示,车企的研发到底是全线开花还是收敛聚焦,关键核心是得自己在这轮的转型当中能够真正的走稳走好,考验每一家企业。同时他认为,绝不是一个行业、一家汽车企业单打独斗就能完成这轮多技术融合发展转型的,需要开放合作、跨界融合,这是汽车产业发展的必由之路。
未来的汽车不再是简单的从甲地到乙地的交通工具,而是为用户提供基于出行场景的陪伴式情感化互动体验的第三移动空间。
价格战愈演愈烈,行业内卷加剧主要是受行业规模短期增长受限、同质化的供给、产能过剩等因素的影响,行业还处于一个除清的阶段,在产业发展的转型期这也是正常的阵痛过程。但是从长远看,汽车产业仍然是国家的重要支柱产业,而且产业融合的领域越多,产业的规模也将会越来越大。
在新一轮转型当中,开放合作尤为关键、迫切、重要,同时要通过开放合作赋能互补。项兴初表示,江淮的战略选择是走自主发展和开放合作并举的发展道路。一方面是整车领域的合作。江淮要继续加大与大众的深化合作,大众安徽的工厂建设与产品开发加速推进。此外,江淮汽车和大众还将在自动驾驶、智慧物流等方面深化合作。目前江淮与蔚来汽车已累计合作生产了超35万辆,双方合作正由智造向智链延伸,围绕智能新能源汽车全价值链来推进深化合作。
另外一方面,江淮也在不断推进产业链的合作布局。与华为、科大讯飞、中科创达、腾讯等科技企业在汽车智能研发领域形成全面、长期、稳定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来协同创新相互赋能发展。
关于发展路径,江淮的业务要转型。当前江淮汽车正在加快向智能新能源方面的转型发展,轻型车业务推进燃油、混动、纯电、氢能源四条技术路线有效发展,并加快新能源方面的转型。在行业内率先推出了混合动力的轻型卡车,加快构建智能纯电的专属平台。
电动化技术方面,目前是多种技术路线并存的,这符合转型期的特征。江淮不会拘泥于某一种技术路线,要选择适合于江淮汽车自身的专项的技术。比如说电池管理技术、电驱动技术、高效混合动力技术等,来进行有序的布局和深耕。
以下为演讲实录: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来宾,大家下午好!
很荣幸受邀参加中国汽车产业发展(泰达)国际论坛。下面我将围绕“加速产业链协同创新,助力汽车产业现代化新征程”的主题,向大家报告一下对汽车产业发展的认知、江淮汽车的实践以及下一步发展的相关的建议,不当之处尽请批评指正。
首先是对汽车行业发展的认知。
一是汽车产业处于大变革时期。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蓬勃发展,汽车与能源、交通、信息通信等领域加速融合。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生态化成为汽车产业转型发展的方向。其中在电动化里面,包括了纯电动、混合动力、新燃料电池等。但具体的技术路线到目前为止还没有收敛,呈现了百花齐放的态势。比如说在锂电池里面,还要去研究半固态、固态电池以及钠离子电池等等。
未来哪一种技术路线能够真正的胜出?今天理论的研究和实践的探索都还在进行当中,智能化和网联化是向智能驾驶和无人驾驶的方向发展,目前各项技术路线也是呈多元化发展。生态化要围绕“车生活、车生意”来聚集资源,为用户提供更好的服务和价值增值。在这样一个大象限中,产业政策应该鼓励百花齐放,跨产业的合作应予积极的支持。车企的研发到底是全线开花还是收敛聚焦,关键核心是得自己在这轮的转型当中能够真正的走稳走好,考验每一家企业。
二是产业边际加速向外拓展。在电动化、智能化飞速发展的大趋势下,市场与技术的力量正推动产业边界的重构,智能新能源汽车的产业链涵盖了软件、硬件、通信、系统集成等多领域。我们认为,绝不是一个行业、一家汽车企业单打独斗就能完成这轮多技术融合发展转型的,我们需要开放合作、跨界融合,这是汽车产业发展的必由之路。
三是未来汽车产品的形态将出现深刻的变革。未来的汽车不再是简单的从甲地到乙地的交通工具,而是为用户提供基于出行场景的陪伴式情感化互动体验的第三移动空间。汽车可以看作是智能移动的机器人,在这个过程当中,根据使用场景会有非常多非常大的创新的空间、增值的空间。
四是汽车行业竞争日趋激烈,但是未来也是大有可为的市场。价格战愈演愈烈,行业内卷加剧主要是受行业规模短期增长受限、同质化的供给、产能过剩等因素的影响,行业还处于一个除清的阶段,在产业发展的转型期这也是正常的阵痛过程。但是从长远看,汽车产业仍然是国家的重要支柱产业,而且产业融合的领域越多,产业的规模也将会越来越大。
汽车产业仍然是大有可为的市场、大有可为的产业。我们要坚定信心,把准找准发展的方向。这其中要牢牢的把握好第一性原理,通过创新,特别是跨界融合来实现突破性的创新,尤其是观念的创新和认知的突破尤为重要,从而提升供给的质量,实现中国品牌的高质量发展。
第二个部分,是江淮汽车的实践。
关于战略选择方面,基于对汽车产业发展的认知以及江淮汽车自身的实际情况,我们的战略选择是走自主发展和开放合作并举的发展道路。在自主发展方面,我们认为这是江淮汽车要着力强化的。这个自主的业务发展好了,才能让企业长期的立足于行业。未来我们将坚持做强做优商用车,聚力发展智能汽车和智能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方向,特别是要加大皮卡、MPV等业务的发展优势。围绕这些核心业务来强化技术开发与核心资源的掌握,助力实现更大的发展。
在新一轮转型当中,开放合作尤为关键、迫切、重要,同时要通过开放合作赋能互补。一方面是整车领域的合作。我们要继续加大与大众的深化合作,大众安徽的工厂建设与产品开发加速推进。此外,江淮汽车和大众还将在自动驾驶、智慧物流等方面深化合作。我们与蔚来汽车已累计合作生产了超35万辆,双方合作正由智造向智链延伸,围绕智能新能源汽车全价值链来推进深化合作。另外一方面,我们也在不断推进产业链的合作布局。与华为、科大讯飞、中科创达、腾讯等科技企业在汽车智能研发领域形成全面、长期、稳定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来协同创新相互赋能发展。
关于发展的路径,业务方面要转型。当前江淮汽车正在加快向智能新能源方面的转型发展,轻型车业务推进燃油、混动、纯电、氢能源四条技术路线有效发展,并加快新能源方面的转型。在行业内率先推出了混合动力的轻型卡车,加快构建智能纯电的专属平台。
前两天我们推出三大系列产品,包括2-4立方的卡拉产品,6-7个立方的蓝猫产品,8个立方以上的van宝路的产品。未来还将布局更多应用场景及轻型物流车的解决方案。重型车业务方面,积极推动纯电重卡及氢燃料电池重卡,并与多家企业在智能纯电方面开展合作。乘用车业务方面,我们将加快向混动和纯电方向的转型发展。新能源乘用车领域,历经九代技术、四代产品,积累了领先的“三电”技术,并推出了智能纯电的平台,首款产品已上线销售。在智能网联领域,已实现了车联网3.0全级车型的应用——L2+级的智能驾驶功能产品的量产,L3级智能驾驶功能开发,以及L4级智能驾驶常态化的示范运行。
关于技术,要聚焦。在智能网联技术方面,要加大新技术的预研布局,增强作为整车企业的集成开发能力。基于对于用户体验的深度理解,在一流合作伙伴技术平台上进行二次开发,打造江淮汽车人车互动的专属体验平台。重点是要做好应用层的开发,而中间层、底层技术要与行业优秀的伙伴深化合作。
电动化技术方面,目前是多种技术路线并存的,这符合转型期的特征。我们不会拘泥于某一种技术路线,要选择适合于江淮汽车自身的专项的技术。比如说电池管理技术、电驱动技术、高效混合动力技术等,来进行有序的布局和深耕。
关于商业模式,要强化创新。要积极推进营销模式的创新,一方面做好线上线下销售的融合,积极的探索;另外一方面要探索新型商业模式的创新,尤其是围绕提升用户体验、提升用户价值方面来创新商业模式。
第三个部分,是关于行业发展的相关见解。
当前,中国的汽车产业正在迈向现代化的新征程,进入了电动化、智能化、低碳化全面升级的新阶段,需求继续强化全产业的协同创新,来实现创新引领和高质量的发展。
为此,提出三点建议:
一是产业创新发展的支持力度,要进一步加大。尤其是要强化体系化创新能力的建设。比如教育体系如何支持汽车产业创新突破,大学的汽车专业的设置、课程的设计均要与时俱进的跟上智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需要,要发挥高等院校在智能新能源汽车的基础理论研究、基本原理研究、新型材料、新制造技术等方面的研究的引领作用。汽车企业可以提出创新的项目,高校、科研院所来揭榜挂帅,共同推动产学研的有效协同创新。
二是国家层面要统筹谋划关键共性技术和基础技术的研发创新。要大力支持智能网联新能源的零部件产业发展,培育世界级的零部件企业。产业界应积极的支持有发展潜力的自动驾驶芯片、车规级操作系统等智能网联新能源企业的发展,尤其要避免以前传统新能源行业各自开发、重复投资的浪费现象。在智能网联汽车的标准、数据安全等规范和技术开发方面,也应该充分发挥第三方专业技术咨询服务机构的作用,与国际同行、科研服务机构合作,更好地发挥服务政策、行业企业的作用。
三是加快推进高级别智能网联汽车准入和上路通行试点,加速技术成熟和产品迭代。应用场景的提供对智能网联汽车的发展十分关键,要加快具有中国特色的智能网联汽车系列化标准和法规建设,加快智能网联汽车产品的行业准入和产品准入标准规范建设及更大范围的试点工作,进一步加速智能网联产品的迭代研发。
以上是我的报告内容,谢谢大家。
热门车型推荐
宝马7系 (进口)
- 厂商指导价(万):82.8~261.2万
- 级别: 豪华车
- 上市时间:2009年
- 在产车型:14款
- 排量(L):2.0~6.6 AT
- 油耗(L):6.9~13.0(官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