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杭州市郊,
从外边看,矮房子毫不起眼,
可这里藏有中国最有创意的“设计图书馆”。
步入其中,
老式的竹椅子覆上了香芋色,
搪瓷做的茶几极致纤薄,
至于展台上的高跟鞋——蚕丝织的。
而最让脱不开眼的,
恐怕是这把宣纸糊出来的椅子。
原本柔弱的宣纸,
在特定工艺下,
具备和实木同样的牢固度。
这栋设计图书馆的建造者张雷,
也是那个把中国老手艺成功带到巴黎,
带到米兰,带到卢浮宫的设计师面前。
把皮宣纸糊上天然胶水,
一层层糊在伞骨上,
这是余杭纸伞的传统工艺。
把做纸伞的传统手工艺用在了家具制作上,
设计了这把纸做的椅子,
并取名为“飘”。
“Design Report Award获奖者:From余杭,China!”
它成2014年米兰设计周卫星沙龙展唯一大奖得主。
这把取名叫“飘”的纸椅,
成为张雷团队“from 余杭”的起点。
从这把椅子,他明白了让该留在历史里的停留在历史,
真正地尊重传统,正是颠覆传统,
把那些传统工艺重新解构、融化,融解到现代工艺中。
“融”,正是2013年张雷带领的十多位杭州设计师出征米兰设计周的主题。
露 Lù:陶瓷的高硬度和易于清洗非常适合被用作桌面材质,而榉木相对柔韧的质感与陶瓷的冰清玉洁形成对比。材料:陶瓷 / 榉
他要做的,
无非就是让中国的老手艺再次被看见,
而且,要以一种你从来没见过的样子。
老一代的人不会总把珍惜挂在嘴上,
他们只会低着头,
用那双长满茧子的手不厌其烦地做同一件事,
把那些早已经被喧嚣城市遗忘的手艺,做下去。
5年,张雷拜访了近百个手工艺作坊,
拜访查过30个自然村落,2千多种材料。
从学糊纸伞开始,竹,丝,土,铜,纸……
从怎样选出一根优秀的竹子,
到嫁接一根根伞骨,
再糊上一张张纸。
竹子要选山上朝南面的,
这样才够韧。
要变成兄弟姐妹的细竹竿,
胖要胖成一样,瘦也要瘦成一样,
一个动作来来回回,几十次,上百次。
钻孔也是一个道理。
老师傅抚摸着还没被削的竹条,
好像在安抚它会变成更精神的竹条。
接伞骨也要耐心,
36根,一根都出不得差错,
最基本的架子出了问题,
不管伞面糊得有多精细,
最后还是会垮。
伞骨接好,
要用细线来固定,
纤细柔软的线,在绷紧之后,
会有意外的强韧。
然后才是糊纸,
接下来修边、定型,
再放到太阳底下,接受一顿暴晒洗礼。
一把油纸伞,
至少要经过70多道工序,
花费半个月的时间。
一根毛竹,5 根棉线,
18 片宣纸,36 根伞骨,
70 多道工序……
一把纸伞,真的不只是一把纸伞。
其中的任何一种材料,都能单独拿出来,
重组出完全不同的设计。
那好比是一场想象力的盛宴,
竹子有可能变得不像竹子,而棉线又能换化出多少种形态,
你无法想象,有人将把它做成一把椅子?
固定椅架,
不用铁钉,
而是选了材质相同的木头钉。
撕开一张张宣纸,
浸泡,再等干透。
网格造型的柔软编织片,
是这把椅座唯一的骨架,
刷子轻轻点上胶,
千万不能弄皱了下边刚糊好的纸,
三个设计师一台戏,
当然是一场更精彩的完美主义对决。
原本柔软的宣纸
在被一张张结合在一起之后,
居然和实木一样牢固。
关于惊讶和赞叹,
全部属于那些即将消失的老手艺。
当一张张纸变成了一盏盏灯和一张张椅子,
传统的材质能在现代的设计里,
衍生出更多的“中国设计”。
那些传统美好的素材,
让它们真正登上“设计”的殿堂。
事实上,
在每个人眼里,
竹子都可以呈现出各种不同的状态,
可以柔韧,也可以牢固。
有人把竹做成了竹纸,
然后编织成一条毯子,一个靠枕。
有人把竹制成了竹片,
有人把竹抽成了细丝,
有人从中国传统灯笼手艺里,
找到灵感,设计了一条独特的椅子。
2014年,沸水里泡软的生丝,
在不同人的手里,
变成了薄片,捻成了细线,
也捻成了粗绳。
它们能被定型成固定的形态,
一只高跟鞋,一盏朦胧的台灯。
2015年,
张雷团队寻找和土有关的所有线索。
土可以是陶泥,
旋转切割烧制,
最后会成为温润的器具。
耳语工作室正在完成他们的设计
土可以是细沙,它的流逝
就像时间转瞬即逝的变化,
所以化成了钟表。
钱之川的设计作品:逝者如斯夫
也可以是成块的煤,
敲碎多余的边角,
它的目标是成为一个“潘多拉魔盒”。
孙昕,黄海文正在制作他们的作品
总之每一种材质,
都能在不同人手下生出新的模样。
同一种材质,
能够衍生出来的中国设计,
也能有几十件甚至更多。
融的计划完成了三分之二,
却还没有给过去那些设计以及今后的设计安好一个归宿。
就这样,2015年的夏天,
From余杭融设计图书馆成立了。
这当然不是只有成堆书的图书馆,
除开那个装满书籍的空间,
另一边空间的架子上,
还有一格又一格,
从民间搜集来的传统材料,
石头、锡箔纸、沙、竹篾……
颜色更闪眼的小屋里,
是图书馆的设计概念店,
摆在这里的东西,你可以随便看,
当然也能随便买。
过去那些竹纸椅、竹纸灯、
陶艺、桌椅……
错落有致地散落在这个空间的各个角落。
那么多的作品,那么多的设计项目,
终于汇聚在了这同一间屋子里。
墙面也好,地板也好,都不华丽。
也许质朴,才是对传统最好的致敬。
融是一个承诺,是一个用5年时间,
把中国传统手工艺和当代设计
带回世界舞台的承诺。
这一次,他想
把那些属于余杭,属于杭州,
属于中国的传统元素,带到世界。
有机会来杭州余杭的话,
欢迎去逛逛中国最美、
最有创意的设计图书馆——From Yuhang
欢迎关注“下里”微信号:hzxiali,了解更多传承的故事~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