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327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当时世界上最伟大的军事家亚历山大大帝,在自己的地图上画了一个圈。随即,这位已经征服了几乎整个波斯帝国的马其顿国王,带领总共多达到120000人的军队,从今天的阿富汗南部的坎大哈地区,入侵印度。这个重要的决定,不仅影响到了他个人的命运,也连带决定了日后的历史进程。
今天,很多人谈及这段传奇而遥远的历史,往往会不由自主的设想:亚历山大和他的军队如果不是南下,而是向东直到处于战国时代的中国会如何?
更有人总是固执的认为,亚历山大的马其顿军队,在印度只是击败了一些战斗力羸弱的原始部落国家。
然而,当我们真真正正的分析和研究亚历山大在印度地区遭遇的战斗后,便不难发现:如果马其顿的大军真的再次东征,恐怕就是战国时代最具战斗力的秦国都难以抵挡!
传奇是如何书写的
▲亚历山大一生的征战路线图
作为有史以来,靠自己策划和实施计划,且占领领土面积最大的军事奇才,亚历山大早已经成为了一段传奇。从欧洲到亚洲内陆,后世不知多少名王将相,都在建功立业时,以亚历山大为主要的参考目标。
▲亚历山大雕像
亚历山大的成功首先要归功于他的军事天才,以及崇尚个人奋斗的勇士精神。无论对手是巴尔干北方的蛮族,狡诈的希腊城邦,还是庞大而强势的波斯帝国和难以被击败的游牧部落。亚历山大都不曾有过退缩的念头。在崇尚领袖个人魅力与气魄的古代,这样的人往往具备了致命的吸引力。大批来自欧洲的马其顿人、希腊人和色雷斯等民族的精英,紧密团结在了这位年轻的帝王周围。收获的不仅是军饷和战利品,以及大片的土地和无上的荣光。
亚历山大的成功也是历史进程的作用。作为灿烂的希腊文明的边缘辐射区之一的马其顿王国,经历了一次次内乱洗刷和波斯、希腊两种辉煌文化的熏陶。最终在该国历史最著名的海归派人物,国王菲利普二世时候,成为了欧洲地区的首霸。
▲菲利普二世
菲利普不仅用希腊的军事制度与经济文化政策,富国强兵。还用类似波斯人的帝国制度,来构建自己不断扩张的新国家。在此基础上发展起来的马其顿王国,不仅具备了当时世界上最大帝国的政治框架和经济发展策略,也拥有了世界上最为专业和有效的军事力量。年轻的亚历山大就出生和成长于这样一个兴兴向荣的国度里,接手的也是如此具有潜力和野心的帝国胚胎。
当他在公元前334年,带领一支在数量上毫无优势的军队,入侵亚洲时,根本没有人看好他会取得如此巨大的胜利。
▲著名的伊苏斯战役马赛克画复原图
结果却是,短短几年里,他征服了几乎大半个文明世界。勇武出生的波斯国王,因为他的出现,而成为了被后世嘲笑了两千多年的懦夫。强大的波斯军队和他们的希腊雇佣兵,因为亚历山大的胜利,被很多人贬低的一文不值。那些以难以被敌人攻克而著称的城市,被接连占领。那些以险要而闻名的关隘,被逐一攻克。
大家都有一个战国时代
▲亚历山大时代的中国已经进入战国时期
中国历史著名的战国时代为今天的人们所熟知。在这个动荡的时代中,中原及周边地区的各个诸侯国都大搞军国制度。为的就是建立更强的军队,占领更多的土地。因而战国时代,也被认为是中国古代军事水平提升较快的一个时期。正所谓乱世出英雄,大批善于攻城略地的名将和打嘴炮吵架一流的纵横外交家,层出不穷。但这种中国历史上的非常态现象,在世界上其他几个文明区域,都是屡见不鲜的常态。
▲希腊人的战国--伯罗奔尼撒战争
亚历山大出生的时候,希腊和马其顿地区就已经接连发生了几百年的争霸战争。其中以伯罗奔尼撒战争最为著名。在这场战争中,希腊及周边地区的军事水平进步神速。希腊人也在这场战争中,孕育出了当时世界上最好的步兵和海军力量。亚历山大东征的主力军队,便是以这次意义非凡的战争中的成果为基础,更上一层楼的。
亚历山大所征服的波斯帝国,同样是在一个乱世中脱颖而出的强权。该帝国的建立者居鲁士大帝,曾经靠着自己的军事才华,将中东和中亚的大部分地方,收入囊中。波斯帝国建立后,各种战争依然没有停止。除了两次对希腊的远征最为著名外,波斯人还进行过人类历史上第一次针对游牧民族的大规模讨伐,和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跨海远征。一些偏远地区的叛乱和对伯罗奔尼撒战争的介入,都让波斯军队在几百年里,一直得到不同程度的实战演练。
▲如此庞大的帝国不靠军事是不可能的
亚历山大所要征服的印度地区,同样处于一个战国式的乱世之中。在这个以摩揭陀时代为命名的年代,印度北方先后有7-8个强权国家,彼此征伐。像极了同时代的中国春秋战国时代。和战国时代的各诸侯国一样,印度的君主们也把培养和训练手里的军队,当做是国家最重要的事情。军事水平的进步,和战争的频繁程度,都足以媲美战国乱世。马其顿军队在印度的对手和盟友们,都是战国式的乱世雄主。
所以,若要因为战国乱世而胡乱拔高和夸大当时的中国军事水平,无疑是鼠目寸光,好似井底之蛙。
马其顿军队为什么能如此强大
▲标准的马其顿战术
当然,上面所说的这些依然无法结决一个非常关键的问题:亚历山大手里的马其顿军队为什么如此强大而善战。
作为一个处于文明世界与游牧边缘地区之间的多山国家。马其顿人一直以来,必须以顽强和善战来为自己赢得生存空间。他们的左右令居,也都是像色雷斯人这样历史著名的游击战高手。这更加培养了马其顿人的尚武之风,与勇猛程度。
作为希腊文明的崇拜学习者,马其顿人在亚历山大几代之前,就开始学习希腊的各类战术。伴随着传统希腊军队,在伯罗奔尼撒战争开始后的不断改良。马其顿人也顺着希腊老师的节奏,大步向前。亚历山大的父亲,菲利普二世,年轻的时候就在当时希腊世界的军事改革前沿底比斯城,做人质。回国后的菲利普,一旦夺取了权利,便着手开始改组马其顿的军事力量。更进一步的他,最终设计出了一支凌驾于周围所有善战的令居的强大武装。
▲著名的马其顿方阵
马其顿的步兵,以希腊人著名的方阵战术为基础。菲利普却给他们用上了更长的长矛,让军队的士兵,可以以4米的距离优势,抢先进攻。无论波斯人还是希腊人,长矛都不超过3米。这无疑让马其顿的步兵在战场上具备了巨大优势。在不断增涨的资源和收入供养下,这些使用超长矛,还要穿戴盔甲盾牌的重装力量,也能像希腊老师一样灵活机动。部队的每个方阵,都能根据战场的地形条件,迅速改变队形。时而徐徐前进,时而迅猛突击。最为精锐的皇家近卫军,则采用了更为传统和轻便的装备。在战斗中,能以更快的反应速度,链接步兵方阵与骑兵两个部分。
▲马其顿超长矛的优势非常明显
马其顿的骑兵,以希腊和波斯两位老手为师。来自亚洲地区的波斯人,拥有精湛的马术和各种多变的骑兵队形。来自希腊文明地区的骑兵,则以根据规范严谨的手断,训练和归化骑兵部队。马其顿人,博采众长。自然也就在后来的战争中,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以亚历山大大帝本人为代表的马其顿贵族,自小就频繁训练骑马等作战技巧。这让这些人在后来的战争勇往直前,对于部队的指挥,胸有成竹。
▲一副马其顿骑兵冲锋波斯步兵的壁画
马其顿还吸纳当时的各种其他精锐军事力量,加入自己的战斗机器。以战争为生的希腊雇佣军,以射击和快速支援作战而著称的标枪手、弓箭兵,来自各地的专业骑兵。甚至,世界上第一支职业的随军炮兵力量。他们制造的弩炮和投石器,在亚洲攻下了各个地区的重要城市。
▲今人复原的马其顿骑兵训练
以亚历山大为核心的马其顿军事贵族层,都在战时控制部队的某个部分。大量的日常训练和战斗经历,让基层军官和士兵都非常明白战争中所能遇到的各种情况,处变不惊。作为补充力量的雇佣军,同样是在各个战区讨生活的职业军人,或是在某项军事技能方面,达到了顶级水平。这让马其顿的军队在亚洲,能够一次次的击破那些数量繁多,战斗力也丝毫不差的对手。曾经是世界第一军事霸主的波斯人,也只能在马其顿人更为专业、伶俐的攻势下,一败再败。
印度军队与秦军何其类似
▲亚历山大曾数次带来精锐骑兵过河突击
公元前326年,亚历山大率领的马其顿军队,在印度河支流的海达佩斯河,遭遇了印度北方强权统治者波鲁斯的10万大军。此时,已经攻占印度多地,不得不分布的马其顿人手里仅有不到5万部队。但亚历山大依然靠着紧密的策划,在夜里偷渡过河。随后两军在这条大河的河畔展开了激战。马其顿军队,依然没有悬念的取得完胜。印度军队除去部分留守营地和被击溃的骑兵外,大部分人马被包围歼灭。国王波鲁斯负伤被俘,他的儿子则死于乱军之中。
印度人在此前的几百年里,经常出现在西方人的记载当中。曾经是波斯藩属的他们,曾经参加过帝国对希腊世界的远征。在亚历山大与波斯帝国的高加米拉决战中,来自印度的骑兵和弓箭手也被波斯人曾经委以重任。这都说明,印度的士兵和军队,绝非鱼腩。又因为有较好的冶炼技术,印度出产的剑和矛也在西面的世界广受欢迎。波斯人筹备对付马其顿入侵的军队时,也派人向印度人采购了部分武器。而阿拉伯地区的矛,就以古印度样式制造。阿拉伯语言中的剑,也带有印度的意思。
▲印度步兵与骑兵复原图
更早的史诗时代,印度人想西周和春秋时的先秦军队一样,基本上仅以战车与步兵来作战。随着内部争霸战争的愈演愈烈,和同外部世界的各种交流。让印度人在亚历山大东征的时代,已经发展出了成建制的骑兵部队和带有浓郁本地特色的战象。
对抗亚历山大的印度人,以30000步兵的密集队形,列阵全军中央。200只战象,分成8列,被分散部署在这些步兵之间。每1000人的队伍中间,会有一头战象。印度人相信,大象不仅可以击破马其顿人的步兵方阵,还能恐吓敌军的战马。包括波鲁斯本人在内的主要指挥官们,都位于不同位置的战象上。这样既可以观察战场情况,又能很好的向附近的部队发号施令。一旦战斗不利,士兵们也会想着指挥官的战象所在的地方靠拢,寻求一种安全感,坚持抵抗。印度的步兵普遍装备了先秦时代,中原地区也非常流行的牛皮质盾牌。前排士兵使用长矛作战,而后面的士兵以著名的印度长弓射击对手。这种武器能击穿不少盾牌和盔甲。
▲早期的印度战象
印度人的4000骑兵和300战车被安置在步兵的两翼。虽然印度人的骑兵已经有了长足发展,但是相比早已放弃传统战车的希腊和波斯人,他们的骑兵队伍,依然需要巨大的战车作为先导。这些大型驷马战车上,都搭载着6名驭手和士兵。如此严密的布置,却在马其顿人的熟练进攻下覆没。
更为关键的是,这样的部署方式,容易让人联想起著名的战国秦军。作为战国时代最为著名的诸侯国军队,秦军不仅在史籍中留下了较多的记载,也随着秦始皇兵马俑的被发现,而向世人展示了他们的作战风格。
▲越来越多的证据显示秦军的远射火力并不强劲
秦军的步兵同样以较为密集的态势,部署在全军的中央。与印度人不同的是,他们的队伍中间不存在可以做依靠的战象。秦军步兵的基层核心,是由下级军官驾驶的马车。这些马车基本上没有战车那样的作战能力,却可以让军官在乱中军从容的控制自己的部下。这一发现无疑是在向我们说明,秦军的各个分队是以军官的战车为核心。前进、撤退的命令,来自全军最高层,但也少不了这些基层指挥者的传达的操作。当然,和普遍装备盾牌的印度人不同,秦军阵中基本没有发现盾牌。弓箭手的比例也非常低,远射火力只能依靠原始的秦弩为补充。这种武器在射程和性能上多有缺陷,一般而言只能在50米内有效杀伤带有防护措施的对手。
▲秦军驷马战车复原CG
秦军的骑兵占军队的总体比例,比印度人还少。位于步兵阵线两翼的机动掩护兵力,依然以战车为主。这曾经是各个文明的军事力量发展过程中,都出现过的过度情况,但在亚历山大东征的年代里已经非常罕见。同样作为落后战术的遗老遗少,印度人的骑兵至少皮具规模。相比之下,秦军的骑兵发展就显得更为滞后了。战国时代,只有以骑兵改革著称的赵国,才能在战车和骑兵的比例中,与波鲁斯的印度军队相仿。
结局不言而喻
▲海达佩斯战役的油画
文章的例举推演进行到这里,胜负几许,相信大家都能猜到结局。
历史上的海达佩斯战役,印度人的骑兵+战车的组合,两次被马其顿军队中的混合骑兵完败。不仅有马其顿人赖以成名的重骑兵冲锋,还有从中亚招募的游牧弓骑兵所进行的射击骚扰。波鲁斯的儿子,便是在两军前锋的交手中,惨死当场。
▲海达佩斯战役布局
两军之后的正式交锋中,印度军队依然处处被动。马其顿人骑兵所采用的中队编制,让骑兵的分进合击成为可能。而印度人的骑兵只是笨重战车的掩护力量和附属品,在亚历山大骑兵的快速变阵调动面前,笨拙不堪。抓住机会的马其顿骑兵便利用部分敌军骑兵转向的时候,发起冲锋,击溃了印度人。另一支机动骑兵,则在混战中,绕过全军的背后,神不知鬼不觉的包抄了将注意力完全集中在其他地方的敌军。
步兵的交战,同样是马其顿人对印度人的一边倒吊打。方阵集团的快速前进,让印度人依赖的弓箭很快失去了主要作用。大量的标枪手和弓箭兵则以方阵本身为依托,伺机攻打敌军各个分队的核心--战象。当战象不再能承受重压,返身发狂时,印度步兵的阵线已经是一片狼藉。马其顿的方阵步兵,于是从容的拉长队形,对数量更多的敌军形成包围之势。加上骑兵的协助,整支印度军队被压缩到了一块越来越小的区域内,互相践踏。
▲马其顿近卫军步兵在海达佩斯战场
在发疯的大象,惊慌失措的战马和失魂落魄的步兵相互推搡踩踏中,印度军队死伤惨重。突破的步兵遭遇马其顿方阵的密集枪林压制,逃跑的骑兵则被包围他们的骑兵驱赶回自己军队的中央。数小时的血腥杀戮,让最高统帅波鲁斯自己也受伤跌倒在血泊之中。这位顽强的将领虽然在战后获得了赦免和礼遇,却无法掩饰他的军队被彻底摧毁的厄运。
▲很多人心目中的秦军永远只活在电视剧中
今天,当很多人受到文学作品、夸张的影视剧以及无良的劣质纪录片的蛊惑和蒙蔽,认为以秦军为代表的战国军队,能够轻易击败亚历山大时代的马其顿军队时。这样的自信,往往都忽略了一个更大的可能性。面对着以及征服了大半个世界的王师,近以内战消磨自己的战国军队,实际上很难有胜算。
甚至,历史本身已经为我们提供了与战国时代军事风格类似的印度军队和著名的海达佩斯战役,让真正能够体察和了解历史的人,不至于全无头绪。
欢迎关注 最强冷吧众
原创作品,欢迎转发、评论
冷爷微信:xhgame2012
看得爽,打个赏!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