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出版的《人民日报》在“经济茶座”中刊文《房子是壳,什么是核?》,提出:房地产业并非金鸡,土地和楼盘也并非取之不竭的金蛋。只有三、四线城市的实体经济强起来,能提供更多工作、更好收入,人口才能聚过来,消费才能旺起来,所谓的睡城、鬼城才能活过来、火起来。
文章最后一句颇具文采:毕竟,城市的活力,往往不在高楼大厦,而是清晨巷口弥漫的豆浆香和街头绵延不绝的马达声。
(图片来源:“好好心情”新浪博客)
1
金融是用来为实体经济服务的
正如上周末召开的全国金融工作会议指出要把握好的第一条重要原则:回归本源,服从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金融要把为实体经济服务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
房子自从可以像商品一样交易后,由于家家必需、可放杠杆、资本大量流入,而且流动性并不差,其金融属性越来越强。人们将它像黄金、股票一样作为资产配置的一环,并很快上升为最大头的、压倒性的一环,以至于淡忘了它的本来用处——买它的使用价值——居住。
但是金融的利润是瓜分于实体经济利润的一部分,金融的本源是为实体经济筹集资金、帮助社会资源合理配置。如果挤占了实体经济发展的空间,实体经济衰退了,金融的利润也就成了无源之水。
2
三四线楼市繁荣看不懂?
《房子是壳,什么是核?》一文为三、四线城市房产去库存出了主意。不过,今年三、四线城市的楼市实际上很不错,连东北老工业城市都出现了多年未见的复苏。2017年1-4月全国商品房销售面积同比增长15.7%,其中前40大城市销售面积累计同比仅1.9%,而非40大城市销售面积累计同比达到25.7%。
很多人大呼看不明白,从人口流动、城市化等很多逻辑分析都该得出相反的判断。为什么呢?笔者本月从兴业证券半年度投资策略报告会上听到了一句话:本质上是钱在买房子,而不是人在买房子。
一下清楚了。
在一、二线城市从限购到限贷、从限贷到限价、从限价到限售、从限售到限商的调控之下,它们楼市的流动性越变越差。我们知道,买不进、卖不出的商品就不值得投资了。那么这些原计划投资一、二线城市楼市的资金去哪里呢?很多流向了未作限制的三、四线城市楼市。
只要有资金,就能撬动价格上涨。不用去追问房子有人住吗、城市发展前景如何。
正如“米筐投资”举例说:一个小区,如果80%的住房都是刚需自住房,那么这些房子就类似股市里的非流动股份,并不进行交易。而剩下的20%的房源交易情况则决定了整个小区的价格!
是的,少数有钱人的投资性住房交易,却几乎决定着整个楼市。
3
房子是用来住的
那么,三、四线城市地产的繁荣会长期下去吗?兴业证券的地产分析师给出了否定的答案:只是去库存,休想持续大繁荣。三、四线城市有着极大的潜在土地供给量,绝不稀缺,而内生财富却相对更少;三、四线城市的首付比例远低于一、二线,说明杠杆率太高。这些都注定了三、四线城市的楼市蕴藏着更大的风险。
一、二线的“五限”可能长期化,三、四线的未来想象有限,综上我们不难看出:房子越来越不好用来炒了,将逐渐过渡到用来住的属性。
《房子是壳,什么是核?》:
我们盖房子的初心是什么呢?最早是遮风避雨,后来是安居乐业,总要满足人的需求。
反观一些地方,本末倒置,把房地产业视为金鸡,把土地和楼盘视为取之不竭的金蛋,只想着把楼盖起来,却忽略如何把人留下来。
殊不知,再恢弘的物业只是蛋壳,产业和就业才是蛋白和蛋黄,是最有营养价值的部分。只有三、四线城市的实体经济强起来,能提供更多工作、更好收入,人口才能聚过来,消费才能旺起来,所谓的睡城、鬼城才能活过来、火起来。
全国金融工作会议:
金融是实体经济的血脉,为实体经济服务是金融的天职,是金融的宗旨,也是防范金融风险的根本举措。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