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一天,在刚刚体验完汪峰老师的FIIL随身星的某个上午,许久未有什么消息的QQ突然有一个临时对话,我首先想到的是:不会又是骗子吧,但是对方备注了:我是亿智蘑菇。看头像还是一个爱摄影的妹子,顿时我的警惕性就弱了许多。
聊了下才发现我在亿智蘑菇的平台中了Beats Studio3的测评机会.........感谢亿智蘑菇提供的Beats Studio3 Wireless 的体验,本文作者骁野。
曾经有幸在年初体验过一次Beats的tour2,貌似售价999,打折499内就能买到。
说实话,tour2从开箱到体验再和音质,如果是10分制,俺顶多给打3.5分,最后Beats旗舰店给我换新的一个全新未拆的面条2当时就想处理掉,可惜350块钱包顺丰都没出手成功,最后直接送朋友了。
以前就耳闻Beats的耳机主要在于时尚属性,很多资金用在了明星签约宣传推广上面,音质什么的就没过多追求,听个动词打次就得了,加上上次tour2的体验,所以搞得我对Beats的音质和佩戴舒适性一直持怀疑态度(这个观念是那时候体验最低端的产品留下的)
即使在收到Beats Studio3之前,我心里仍然是战战兢兢~(哭笑脸)
但是从近两年,被苹果重金收购后的Beats,好像不甘于只是在时尚营销方面出力,因为苹果是一家很注重用户体验的公司,苹果的底线就是:我的产品,注意,是苹果的产品,在质的方面是有底线滴。
而恰巧音质作为耳机最重要的部分,曾经就是Beats的弱项。
但,这些弱项可能就此沦为曾经~
因为我坚信:苹果自己做产品的态度和收购Beats后会为了提供更好的用户体验而不断地进行优化。
想到这些,我就宽心了,甚至还有点小期待。
第一天收到好像录了开箱视频,但是没有时间做视频了(平台给的时间充足,但是最近茶空间开业运营实在是忙的黑白颠倒)
Beats Studio3 包装看起来高档精致,采取抽拉盒盖的方式设计~
这让我想起了之前锤子发布Smartisn T1的时候隆重包装。
总之,包的很厚实,不廉价。
包装四面其实没啥好看的,都是简介和介绍,看起来不那么空。
盒子底部包括一些二维码,生产日期,型号,电源,电压等基本信息~
拿开外包装,用上下天地盖的方式盖在一起
打开第一页映入眼前的是:改变你听声音的方式(应该是这个意思)~
从前那个动词打次,走时尚装扮潮流的Beats,在被苹果收购后竟然也要开始改变你听声音的方式了,
哼,小样~!
掀开盒子是一个类似恐龙蛋形状的椭圆包包,也方便以后随身携带耳机,从而不担心碰坏。
比较巧妙的设计就是每打开一层,除了有凹槽设计,还有红色方便拉拽开的贴心拉条。
在最下面一层,有耳机线,一个野外挂扣,一个USB连接线。
3.5MM的遥控线接口,支持通话和音量调节。
比较细心的是USB的一端,印有Beats的logo,其实除了加强品牌的属性之外,相比空白的端口,有印logo美观度也提升了不少。
包装盒有一个挂扣的预留,所以不管是在都市生活,还是户外散心,都更方便携带。
耳机盒的封口看起来还挺精致,类似防水的封口设计。
虽然这个更方便户外携带,可我实在是想不出来,时尚出街的人,会带上这么个小玩意儿干啥。
清单一览:盒子,耳机随身携带盒,Beats 标志性的贴纸,剩下的就是说明书之类的。
打开耳机盒后,耳机折叠在里面含羞待放,除了沾指纹比较烦人外,在第一观感上还是挺好的。
弧形的最中央位置为品牌的Logo。其实这个位置印logo戴在头顶,别人也不太容易看见,但是在折叠的时候,看的还是很明显的。
那个大大的“b”,使得Beats的辨识性一直都很强~
在耳机左耳的拉伸位置,印有Wireless,在右耳的同样位置印有Studio3~
Studio3 Wireless 的型号各印在两侧类似石英玻璃的材质里,虽然各只有一小部分过度,但是仍显得高档精致,而且质感很棒。
只是头戴的其他大部分采用略光滑的类似哑光磨砂材质,触感其实很好,很顺滑
但主要是有一个很大的问题:特容易 沾 指 纹......! 而且对于我这样的油性皮肤来说,有时候是一种痛苦。
上图左边为右耳(R),右侧为左耳(L)
乍看,很难发现实际明显的的按键,右耳下方有一个电源键和充电口,充电灯在不点亮 的情况下也是不显眼的,音量控制和暂停/开始键都隐藏在左耳的Logo处位置,配合黑色的机身,使得Studio3的一体性挺强。
右耳的指示键有:电源键,电量指示灯,还有Micro USB接口,其中电源键长按 可以开机或者关机。电量指示可以显示剩余电量和充满的电量情况。
micro usb 就是普通的安卓接口,进行充电也比较方便。
左耳可以:接听电话/暂停+开始播放+音量控制,巧妙地隐藏了功能键的,使得耳机基本保留功能性之外,看起来也更简约~
左耳有3.5毫米线控的接口,可以连有3.5cm接口的外置音源进行播放。
但是经过实测:3.5毫米接口连接手机听歌基本上音质差不多,但是录音通话,包括录微信的语音感觉录音效果一般。
最主要的问题是,当戴着耳机开启无线蓝牙连接iPhone听歌的时候,想给别人发微信语音,会有怪怪得声音出现,是自己说话的放慢5-8倍节奏,但是听不见自己说的是什么。
自己用的是iPhone,一直都是无线蓝牙连接,所以这根线控根本用不到~
这个倒是可以用来外接支持3.5毫米的安卓手机听歌,但是用来控制Vivo X20 Plus,线控只能暂停音乐,并不能进行音量控制,所以这点上感觉也不是很方便。
耳朵采用的不管是皮革,还是真皮,至少从手感来说非常舒适,我捏的时候都觉得很享受~(不要想太多,手感确实很爽)
所以在佩戴的时候,不要压耳朵,我试着从苏州回杭州的三个多小时一直戴着,都不会觉得特别疼。
伸缩的隐藏部分内侧有一些字和型号,虽然我不懂是什么,但是有些时候给人感觉这些东西比较精致。
去年苹果的W1芯片用在了AirPods上面,很多人都被第一次打开的无缝连接愉悦到,自从Beats被Apple收购回去,变成了自家孩子,从上次的Solo3,Beats X等都采用了W1芯片,同样采用W1芯片等Beats Studio3在和iPhone的匹配度很高,连接更方便更稳定。
每当进行配对的时候,动画效果都会让人赏心悦目。
上图可以看到是通过iCloud连接,这样在切换设备的时候,只要是设备在同一个 Apple ID 下, iOS 的控制中心和 MacOS 的菜单栏音频设置中看到已经通过 iCloud 账户同步的 Beats Studio 3 Wireless,点击设备一键完成切换,整个流程非常无缝。
进行蓝牙连接的时候,除了看指示灯灯数量外,还可以通过电脑和手机显示耳机实时的剩余电量,以便该准备充电的时候能够及时补充~
除了双击电源键开启降噪模式,还可以在手机和电脑上 Beats Studio 3 Wireless 的蓝牙设置中进行调节(在连接后的选项)
开启了降噪后,会有个三秒钟左右的停顿和转化,根据宣传,机器可以进行感应式主动降噪,但是我感觉开启后并没有特别明显的提升,但是声音细节表现更多一些。
续航和充电
经实测,充个5-6分钟左右,能听个1-2小时,充电速度还有续航方便表现还是不错的。这也是得益于苹果的W1芯片能耗调教和 Fast Fuel充电技术(其实我并不懂Fast Fuel技术,但经过实测,充电几分钟,听歌2小时基本没问题)
开启降噪和关闭降噪,在续航方面肯定也有不一样的差距,但是遗憾的是我没有时常体验未开启降噪的时候的续航到底能到多少,但是日常开启降噪的耳机听歌,续航达到一天20个小时是妥妥地~
音质
前几天一直循环张万年《深夜的歌》,另外搭配听了其他几首~
Studio3处在无线蓝牙连接的状态,声音接收表现比较稳定,不会出现断断续续的情况
另外在音质降噪表现的不错,整个声音也是比较均衡
但是混响方面有点糊,解析力并不是特别的出色,震动反馈足,高音方面比较亮,但是低音不足~
在试试民谣的时候,拨弦清脆/回音足,人生较暖,咬字清晰,就是在低音方面的表现确实还不是特别足。
总结:
优点:
无线蓝牙连接便携方便,配合iPhone匹配度高
W1芯片功耗控制优秀,续航忒优秀,快充技术充电速度快。
耳朵部位用料柔软,包裹性较好,长时间佩戴也相对舒适
声音比较均衡,咬字清晰,降噪也还算是良好
这是我目前听过的音质表现最好的一款耳机
缺点:
处于蓝牙无线连接的状态,接听通话或者录微信语音的时候,通话时的音质特别差,录音是直接听不见说什么,但是有放慢很多倍的那种声音(不代表所有,至少我这台是不正常)
低音不足,混响有点糊
容易沾指纹
自从iPhone7去掉3.5mm的接口,预示着苹果准备大步向无线设备进发,无线蓝牙确实可以减去线的束缚,便捷性和用户体验大大提升,在佩戴外出过马路就餐的时候 我除了要特别注意马路的车辆外,整个都是很自然很便捷的体验,主动降噪也使它有着更好的音质体验,而且搭配苹果自家的芯片,在软件体验上不会让人太失望,功耗控制优秀加上快速的冲电速度,让人更加期待从有线到完全无线的时代。
至于售价2888左右值不值,虽然个人内心觉得不值,因为这个价格我不会买Beats,个人更倾向1999(虽然这个售价我依旧不会买),但是每个品牌每个产品的定价考虑到品牌的各种营销成本和定位,所以这个价格也是正常的,至于你觉得值不值就是仁者见仁了。
但是这都不妨碍我觉得这是一部还不错的耳机。
啦啦啦,最后,再次感谢亿智蘑菇提供的体验机会,第一次来老家的公司品牌,本想好好表现,再拍个视频,但是最近筹备新的茶空间导致时间实在是不允许,因为明天截稿,我还有一部Vivo旗舰手机,到现在一个字都没拍照,码字,平台给的时间充足,但是我最近的工作性质导致这次体验有点赶有点匆忙,忘见谅~
那天上海来的乐姐听了感觉不错,已经被我安利回去也整了一个。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