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因境内最大河流为湘江而简称“湘”。地处洞庭湖之南,故而称为“湖南”,北依湖北,东连江西,南接两广,西与贵州、重庆相邻。自古盛植木芙蓉,有“秋风万里芙蓉国”之说;也有“惟楚有材,于斯为盛”之誉,截止到2016年,全省辖13个市、1个自治州,下辖122个县(市、区),其中市辖区34个、县级市16个、县65个、自治县7个,2013年末常住人口6690.6万,居全国第7位,湖南省有一个很厉害的县级市,至今已有2200多年历史,不曾改名,素有“荆楚名区”“三湘古邑”的美誉,被誉为“一帝三圣”之地。
一
它就是耒阳,因“耒”(音Lěi)比较生僻,故许多人误读为“来阳”。耒阳,位于湖南省东南部,公元前221前年,秦始皇正式设耒县,因耒水而命名,隶长沙郡。公元前202年,刘邦因其位于耒水之北,更名为耒阳县,隶属桂阳郡。以“耒”为地名,耒阳乃中国之唯一。《水经注》载:“耒阳旧县也,盖因水以制名”。汉文帝时期,置桂阳郡于耒阳县境耒水东淝水南。东汉光武帝时期,徒桂阳郡于县城,县郡同城,管辖范围包括今天湘南耒阳、郴州等南岭北麓的广大范围。
二、
三国时期,耒阳属吴国。隋唐时期,隋文帝一度将耒阳改名为涞阴县,唐太宗时期,又恢复耒阳县名。宋元时期,改名为来阳县,元世祖时期,升为州,直隶湖广行省湖南道宣尉司。1370年,朱元璋复降为县,隶衡州府,属湖广政使司。清朝仍为耒阳县,隶衡州府,属衡东郴桂道, 1914年,改衡永郴桂道为衡阳道,耒阳隶衡阳道,属湖南省。新中国成立后,耒阳分别隶属衡阳专区、湘南行政区、郴州专区。
三
耒是古代的一种农耕工具,圣人作耒耜,苍苍民乃粒,“耒”和古代农耕文明密切联系。“耒阳”自古有"荆楚名区"、"三湘古邑"的美称,被誉为“一帝三圣”之地。是炎帝神农创“耒”之地,是“纸圣”蔡伦诞生之地、“诗圣”杜甫卒葬之地、“游圣”徐霞客巡游之地。唐代司马贞在《补史记三皇本纪》记载炎帝以“斫木为耜,揉木为耒,耒耜之用,以教万人,始教耕,故号神农氏。”炎帝创“耒”之地,即在耒阳。耒阳是“纸圣”蔡伦的诞生地,目前有蔡伦纸博物馆。耒阳湖酒浓度低,香甜可口,相传得到张飞的赞赏。三国时期的庞统、刘邦的谋士张良以及唐代散文家韩愈,都曾居住于耒阳。
四
耒阳市位于湖南省东南部,衡阳盆地南端,五岭山脉北面。东北邻安仁县,东南及南面连永兴县,西南角与桂阳县接壤,西临舂陵水与常宁市隔河相望,北界衡南县。“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在革命战争年代,耒阳是我党第一个兵工厂、第一张苏区货币的诞生地,是朱德领导的湘南暴动的主战场。耒阳市总面积2656平方公里,总人口143万,常住人口116.2万,辖24个乡镇是全省三座县级中等城市之一,也是全省城区面积最大、城市人口最多的县级城市。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