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这一讲继续前面的实验心理学部分,我们用一个实验作为例子,阐释交互作用效应在心理学实验中的重要影响。
开始之前,我们先要弄明白一个问题,什么是交互作用?交互作用是指,在多因素实验中,一个自变量的效应随着其他变量水平变化而变化。简单一点说就是,自变量之间会互相影响,使实验结果发生变化。下面我们用内隐与外显记忆测验之间的差异来看看交互作用到底是怎么样的。
外显记忆测验的方式通常有自由回忆,线索回忆和再认,我们在以前的实验中也有讲过,是要求被试有意识地回忆在实验中学习过的材料。内隐记忆的测量方式则有所不同,常用的一种方法是残词补全任务,给被试一个缺少了字母的单词,让他去补全,这样的任务在与实验室中的先前经历无特定关联的情况下也能被完成。在这样的实验中,如果被试之前没有接触过学习材料,那么补全这些词是有难度的,通常补全率为20%~35%,这个标准作为非学习基线。如果让被试在测验之前只是浏览过这些词,那么补全率将会大有改善,通常会提高25%左右。这种提高叫做启动。这里简要介绍一下测量启动效应的实验,研究者将被试学习过的词汇和没有学习过的词汇随机混在一起,每个人的启动成绩由学习过词汇的补全率减去未学习过词汇的补全率得到。内隐记忆实验的特点是,尽管被试的作业受到先前学习过的材料的影响或启动,但他们却能在没有察觉记忆过这些材料的情况下进行操作。
在内隐与外显记忆实验中,我们用的是遗忘症患者和正常人来进行的,对他们分别进行外显记忆实验的自由回忆测验以及内隐实验的残词补全任务,对于实验结果,可能有以下几种情况:
1.在内隐和外显实验中,控制组(正常人组)都比遗忘症病人记忆效果好,而且差异是等距的。
2.在外显实验中,控制组高于遗忘症组,内隐记忆中,两组成绩相等。
3.外显实验中,控制组高于遗忘症组,内隐实验中,遗忘症组高于控制组。
4.外显和内隐实验控制组都比遗忘症组高,但外显实验中两者相差大,内隐实验中两者差距较小。
第一个实验是没有交互影响的,作为一个标准的起始点。第二个实验显示了一种交互作用形式,这个实验的两个自变量:记忆缺陷的存在与否和测验类型, 二者产生了交互作用,导致用内隐法测试时,遗忘者与正常的被试差异就不存在了,也就是一个自变量(记忆缺陷的存在与否)的效果随着另一个自变量(测验的类型)的水平发生变化。后两个实验的也是交互作用的例子。
上面仅仅是我们的预测,真是的实验结果与第二个情况类似。这表明,尽管遗忘症患者在外显记忆的测验中成绩不好,但他们在内隐记忆测验中则显示出启动效应。这就可以说明,遗忘症患者并不是对近期经验没有任何记忆保持,他们的问题可能出在有意识地获得存储经验的过程中。
看完上面的实验,你可能会想,这毕竟还是和异常人群的比较啊,在正常人中也有这种交互作用吗?威尔登和罗迪格做了一个实验。
他们研究的是图画是否比词语更容易记住,请来三组被试,一组学习图片,一组学习单词,第三组不学习。然后他们分别进行外显和内隐测验,还是自由回忆和残词补全。实验结果显示,在外显实验中,图片的记忆优于对单词的记忆,在残词补全中国,词语显示出更多的启动。这显示出了一种交叉交互作用。
在交互作用判断中,还有一点不可忽视,那就是天花板效应,如果对因变量的操作存在天花板效应或地板效应时,对交互作用的解释要更谨慎。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