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如何让村民喝上放心的自来水?专家建议“村村通”自来水工程应“以水养水”

0
分享至

“虽然现在很多村都通了自来水管,但严格来讲,并未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自来水’。”在谈到农村饮水面临的问题时,广东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继续教育学院副院长陈燕国副研究员指出,合格的自来水工程,不仅要有水可用,还应保证水质、水压和水量等。参与广东省农村饮水相关工作近十年的他认为,“村村通”自来水工程应该是一项以各级政府为主导的工作。在工程完成后,一定要有专人持续管理,包括管线的日常维护、水质监管等,形成统一有效的监管机制,才能真正实现“让农村老百姓喝上放心自来水”。

对于陈燕国的观点,惠州市水务局的相关负责人表示认同。作为广东15个全面铺开“村村通”自来水工程建设的地市之一,惠州市于2017年底率先全面完成此项任务,比省里要求的时间提前了一年。如今,摆在当地政府面前的一个考验即是——如何有效推进“村村通”工程的后续运营管理问题。

农村自来水工程建成后,还需解决运营管理问题

南方农村报记者 刘琪 王伟正

统筹 王伟正

01

党委政府重视 纪委全程督办

惠州率先完成“村村通”

农村饮水工程建设,历来为广东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2016年,广东15个地级市94个县(市、区)村村通自来水工程建设全面铺开,计划于2018年底完成。

惠州是第一个全面完成此项工程的地市。“截至2017年12月底,惠州市6个县(区)59宗‘村村通’自来水工程全面完工,比省里要求的时间提前了一年。”6月7日,惠州市水务局相关负责人告诉南方农村报记者,项目累计完成投资23.1亿元,涉及63个乡镇、814个行政村,203.3万人口受益,实现39.13万户通水到户,解决了农村138.89万人的饮水问题。通过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村村通”自来水工程等项目建设,惠州市行政村自来水覆盖率达98.98%、自来水普及率达95.56%、集中供水率达97.23%。

惠州市的“村村通”工程为何能快速推进、提早完成?水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主要是因为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据介绍,惠州市委、市政府提出了“三年任务、两年完成”的目标,将“村村通”自来水工程列入了党委、政府年度工作要点和市“十件民生实事”,要求县(区)、乡镇(街道)层层签订工程建设管理责任书,把任务细化逐月分解,明确挂钩领导、责任单位、项目业主三方职责任务,采取“时间倒排、任务倒逼、责任倒查”措施全力推进项目建设。

自来水厂出水加压设备

与此同时,该项目由惠州市纪委全程督办。“市纪委成立‘村村通’专项督查小组,针对工程进度、建设质量等开展重点督办。”水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称,惠州市纪委多次前往各县(区)进行专项督查,对工作推进不力、措施不当、管理不善影响工程进度的相关部门负责人进行了约谈。“市里对‘村村通’自来水工程建设实行一月一通报,对进度缓慢,拖全市后腿的,实行挂牌重点督办。”

对于推进“村村通”工程中各地比较关注的资金问题,惠州也是“大手笔”。水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惠州的“村村通”计划总投资为23.07亿元,除省级补助1.29亿元外,剩余21.78亿元由市、县财政分担。考虑到项目资金数额巨大、建设时间短,为减轻县(区)资金筹措压力,市财政对惠城区、惠阳区、博罗县和仲恺区给予30%的补助;对惠东县和龙门县给予50%的补助,市、县财政分别承担7.79亿元、13.99亿元。其中,惠城区、惠阳区、博罗县和龙门县通过省农发行融资11.67亿元(分别为1.6亿元、2.77亿元、5.3亿元、2亿元),惠东县采取PPP模式落实融资3.21亿元,仲恺区的0.45亿元则由财政资金解决。

02

结合当地实际 建立管护机制

部分县区已出台管理办法

“村村通”工程建设完成后,当地政府面临的问题则是,如何建立健全管护机制,有效开展运营管理工作。

“工程能否发挥长效,切实惠及农村老百姓,关键是落实建管并重。我们在加快推进项目建设进度的同时,督导各县(区)参照其他省、市的相关经验和做法,结合辖区实际情况,探索制定相应的管护机制。”惠州市水务局相关负责人称,目前部分县(区)已经出台了农村供水工程管理办法。

“我们要进一步明确职责,强化水源保护和水质、水量保障。各县(区)政府作为‘村村通’自来水工程的实施主体、责任主体,要紧紧围绕乡村振兴战略,进一步加大农村饮用水水源保护和水质检测监测力度,保障农民饮水安全。”为此,惠州市主要从三方面开展工作:一是辖区环境保护部门依法规范划定水源保护区或保护范围,指导乡镇、村委落实好水源保护区的日常管护,宣传引导受益群众自觉爱护保护水源、保护供水设施;二是建立健全供水管理制度,落实管护人员职责,进一步加强供水设施的管理和保护,定期进行检测、维修、养护,确保设备工况良好、安全运行;三是辖区卫计和疾控部门要强化水质监测能力建设,按照农村饮水水质监测规程规范和技术标准要求,定期开展水源水、出厂水和末梢水的监测、监控,确保农村饮用水水质合格率达到90%以上。

03

农村供水特殊 规模效益难显

专家建议降低水厂运营成本

“惠州推进‘村村通’工程经验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强有力的监督,把责任落实到人。”陈燕国表示,农村饮水工程确实存在不少难点。

他指出,相对于城市供水,农村供水有其特殊性。首先,农村人口较分散,地形地貌也比较复杂,管线需要经过农田、公路等地方。因此,农村供水的特点是:管线长、漏损率较高、制水成本较高,农村居民的居住密度低和用水习惯又导致供水的规模效益难以实现等。其次,部分农民对自来水工程的认识存在偏差,认为“祖祖辈辈用水都不花钱,政府搞这项工程是想收钱”“喝井水和山坑水就好”……一些农民参与农村自来水工程建设的积极性不高。

自来水进水口的自动加药设备

此外,城市供水有专门的机构负责管理,但相当部分农村供水没有专门的机构负责,“县级水利部门一般设有农水股,就一至两人,其职责也不只是农村供水监管。因此,即使用心管,也很难管好。而到了农村基层,由于大量年轻人外出,大部分小型集中供水设施也很难找到合适的管理人员,专业技术人员更是缺乏。”陈燕国坦言,农村供水工程建成后,后续管理确实没有跟上。

陈燕国认为,自来水从本质上讲是商品,商品就应该保障质量,“但目前农村供水的水质监管还比较薄弱。”他指出,“村村通”工程后续管理应以各级政府为主导,建立健全监管机制。他建议,可以借鉴湖北等地的做法,像城市自来水一样成立专门的机构管理农村自来水。“至于管理经费的问题,可着重考虑如何‘以水养水’。”据陈燕国介绍,湖北省通过行政手段,降低自来水厂的运营成本,使供水企业在低成本和低利润上运行,提高自来水厂的续航能力。“用地、用电和税收是自来水厂的主要成本,湖北就是降低自来水厂在这三方面的开销,从而提高水厂的盈利能力,实现‘以水养水’的良性循环。”

推荐阅读(戳下方标题)

1、广东力争2050年实现乡村全面振兴,每年选千名优秀党员任村第一书记

2、揭阳再现两村化解“百年世仇”,破除禁止通婚陋习

3、广东42个暴雨预警信号生效中!主要分布在这些地区,是否停工停课看这里!

4、农民下水田为李克强让路,被总理一把拉上来

5、明天起,新一轮暴雨再袭广东!这次是凶猛的“龙舟水”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阅读下一篇/

全国第一!英德红茶区域公用品牌价值51.78亿元

返回网易首页 下载网易新闻客户端
南方农村报 incentive-icons
南方农村报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第一张子报
3769文章数 17285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专题推荐

贵安新区:三年大变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