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和氏璧”这块玉石,很多人应该听过,但它的出处和由来相信很多人就比较陌生了,今天然然带大家去了解一下这块石头背后的一个感人的故事!
和氏璧,中国历史上著名的美玉,又称和氏之璧、荆玉、荆虹、荆璧、和璧、和璞,为天下奇宝。是雕刻印章的宝贵材料,与和氏璧有关的著名典故完璧归赵。故事讲述了战国时期赵国名相蔺相如帮助国家夺回和氏璧,完整地送回邯郸的故事。
湖北南漳离城西150公里的荆山山麓,有一块高达百仞的岩石上,凿着“玉印岩”三个大字,这就是相传在春秋时卞和抱璞而立之处。
春秋时期,楚国有个彗眼具独的石匠卞和。他发现了一块石头,凭着他多年丰富的治石经验,他断定这块石头是一块未经雕琢的金玉,是一块价值连城的国宝。他认为自己不能占为己有,就把它献给了朝庭。但是楚厉王这昏君却认为是一块普通的石头,叫了几个玉石匠来鉴定也说是石头。楚厉王一气之下,给卞和定了个欺君之罪,判了刖刑,掉了他的左腿。
楚武王即位后,卞和不甘心金玉被埋没,又把它献给了武王,但是武王和厉王一样昏庸。卞和又再次落得同样的罪名,又被砍掉了右腿。
几年以后,楚文王即位,卞和有心把玉璞献文王,但想到前两次自己的一片忠心,却落得这么一个下场。悲愤地坐在一块岩石上痛哭起来,一直哭了三天三夜,哭的泪尽而继之以吐血。文王听到了之后,就派人去问他是不是因为被砍掉了双腿而悲伤。卞和说“双腿微不足道,我痛哭的是人们有眼无珠,将玉当作石,把诚实之人看作了欺诳之人”。楚文王听了,就下令让人凿璞,果然凿出一块罕见的玉石,堪称稀世之宝,为了表彰卞和,楚文王就把这块玉石命名为“和氏璧”。
从此以后,卞和抱璞而泣之处的岸石就被叫“抱璞岩”它的下边天然石室内塑了卞和像,上面的石洞还建了卞和庙,修了卞和墓。
图片来源于网络。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