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酒致死的人数比艾滋病、暴力和交通事故所导致的死亡人数相加都多。
作者 | 从硅谷坠落到平谷
来源|医学界神经病学频道
近日,WHO发布了2018年全球饮酒与健康状况报告(《Global status report on alcohol and health 2018》)。报告指出,2016年约有300万人因饮酒而死亡,占全球所有死亡人数的5.3%,其中大多数为男性;对全球公共卫生造成了巨大负担。
饮酒是许多文化、宗教和社会习俗的一部分,并为许多饮用者提供了感知层面的愉悦感。
这份新报告展示了酒精的另一面:它对生命造成的危害,引发的疾病,造成的暴力和伤害,以及由此带来的痛苦和折磨。
该报告全面介绍了酒精对人口健康的有害影响,并确定了保护与促进民众健康和幸福的最佳途径。它还显示了全世界人群对酒精饮用的水平和模式,饮酒对社会的有害影响,以及各国如何努力减轻这一负担。
在过去的一年里,虽然世界上只有不到一半的成年人饮酒,但它给全球的公共卫生带来了巨大的疾病负担。大约200多种健康隐患与饮酒有关,包括肝脏疾病、交通事故伤害、暴力、癌症、心血管疾病、自杀、结核病、感染艾滋病毒/艾滋病。
虽然酒精饮用量最高的国家在欧洲,但非洲却承受着最沉重的疾病负担和酒精造成的伤害。
全球饮酒状况
2016年,全球有超过一半(57%,31亿人)年龄≥15岁人群在过去一年内曾经戒酒;有23亿人为当前饮酒者。
只有在美洲、欧洲和西太平洋地区,有一半以上的人口饮酒。在非洲、美洲、东地中海和欧洲地区,饮酒者的比例自2000年以来一直在下降。然而,饮酒者的比例在西太平洋地区有所增加。该地区的饮酒者比例从2000年的51.5%上升到如今的53.8%,东南亚地区一直保持稳定。
全球年龄≥15岁人群中,人均总饮酒量从2005年的5.5升纯酒精到2010年的6.4升,2016年依然处于6.4升的水平。欧洲地区的人均饮酒量最高,如图1所示。
图1:世界各国人均总饮酒量分布图
当前饮酒者每天饮酒量平均为32.8 g纯酒精,非洲地区稍高(40.0 g/天),东南亚地区稍低(26.3 g/天)。自2000年以来,除欧洲地区外,几乎所有地区的饮酒者都增加了饮酒量。
在全球范围内,排在首位的酒精饮料类型是烈酒,占44.8%,第二位是啤酒(34.3%),随后是是葡萄酒(11.7%)。自2010年以来,在全球范围内,饮料偏好只发生了微小的变化。欧洲的变化最大,烈酒的总消费量减少了3%,而葡萄酒和啤酒的份额则增加了。
在全球范围内,15~19岁人群中,超过1/4(26.5%)为当前饮酒者,大约为1.55亿青少年。欧洲地区15~19岁人群中的饮酒率最高(43.8%),其次是美洲地区(38.2%)和西太平洋地区(37.9%)。
学校调查结果表明,在美洲、欧洲和西太平洋的许多国家,青少年在15岁之前就开始饮酒,这个年龄段的青少年饮酒率在50%~70%之间,男孩和女孩之间的差别很小。
在全球范围内,当前饮酒者中女性的数量少于男性;当女性饮酒时,她们的饮酒量少于男性。在世界范围内,除东南亚和西太平洋地区外,妇女的饮酒率在大多数地区都有所下降,但目前饮酒的妇女的绝对人数有所增加。
与饮酒相关的健康结局
2016年,饮酒造成了约300万人死亡,占全球总死亡人数的5.3%。分性别来看,饮酒造成了230万名男性死亡,女性则为约70万人。
2016年,全球所有可归因于饮酒的死亡人数中,28.7%的死因是受伤,21.3%为消化系统疾病,19%为心血管疾病和糖尿病,12.9%为感染性疾病,12.6%为恶性肿瘤,如图2所示。
约49%的饮酒所致伤残调整生命年(DALYs)是因为非传染性慢性疾病和精神健康疾病,约40%是因为受伤。
图2:饮酒所造成的各种伤害百分比图
2016年,全球范围内,在年龄≤69岁人群中,7.2%的人其早亡归因于饮酒。20~29岁人群的死亡中,有13.5%可归因于饮酒。
2016年,因为饮酒,导致170万人死于非传染性疾病,包括约120万人死于消化道和心血管疾病(各占一半),以及40万死于癌症。在全球范围内,90万人的受伤所致死亡可归因于饮酒,包括37万人因为道路交通伤害,15万人因为自残,9万人因为人际冲突或暴力。其中,在道路交通意外中,除司机外,因酒精引致的死亡人数达18.7万人。
2016年,男性因饮酒导致的死亡和DALY的主要原因是受伤、消化系统疾病和酒精使用障碍,而在女性中,心血管疾病、消化疾病和受伤是主要的原因。
从2010年到2016年,饮酒所致死亡占总死亡数人数的比例有所下降,从5.6%下降到了5.3%,但是饮酒所致DALYs未发生改变(2010年和2015年均占5.1%)。
WHO指出,饮酒致死的人数比艾滋病、暴力和交通事故所导致的死亡人数相加都多。
报告指出,虽然“全球范围呈现出积极的趋势”,2016年全球饮酒数据相对于2014年WHO所发布的数据,情况有所好转,但饮酒所致的疾病和伤害总体负担还是“高得令人无法接受”,尤其是欧美地区。
WHO介绍,全球范围内,估计有2.37亿男性和4600万女性存在酒精使用障碍(AUD),在欧洲影响了14.8%的男性和3.5%的女性;在美洲影响了11.5%的男性和5.1%的女性。
WHO警告,除了欧美形势严重外,让人担忧的是全球酒精消费持续上升,尤其是亚洲地区,中国和印度饮酒上升幅度不小。
WHO鼓励全球各国采取措施应对有害饮酒,以实现在2010~2025年将全球酒精消费量削减10%的目标。
为了减少饮酒的危害,WHO敦促各国对酒精饮料征税并禁止在公共场合播出酒类广告,禁止酒类公司赞助大型体育赛事,如图3所示。
图3:世界各国的禁酒措施
中国的饮酒状况
报告显示,在全球范围内,饮酒量呈下降趋势,但中国除外。中国人均酒精(包括啤酒、葡萄酒、烈性酒和其他酒精饮料)消费量在1961~2016年期间呈小幅上升态势,拖了全球的后腿,如图4所示。
图4:中国在1961~2016年间人均饮酒量走势图
中国人均纯酒精消费量在2005年、2010年和2016年分别为4.1升、7.1升和7.2升(如表1所示),增幅76%。中国人的终身戒酒率从2005年的50.9%下降到2016年的42.1%(如表2所示)。
表1:2010、2016年人均纯酒精消费量
表2:中国人在2016年的终身戒酒率
中国有6%的男性和1%的女性居民死于与饮酒相关的疾病。在2016年,中国饮酒人群中酒精使用障碍的发病率为4.4%,略低于WHO西太平洋地区的平均水平(4.7%),酒精依赖的发病率为2.3%,与西太平洋地区持平(如表3所示)。
表3:2016年中国饮酒人群的酒精使用障碍和酒精依赖发病率
报告还特别指出,北京302医院每年有超过4万名患有肝病的患者前往就诊。该医院接诊的肝病患者反映了中国肝病的发展趋势。在2002~2013年期间,该院肝病患者类型的分布发生了变化,酒精性肝病(ALD)的比例增加了1倍多(如图5所示)。
图5:北京302医院2002~2013年每年接受治疗的酒精性肝病患者例数和占比趋势变化
在这段期间内,大多数ALD患者(约98%)是男性。该医院的非感染性肝病诊疗与研究中心的研究团队于去年发表在《肝病学杂志》上的报告称,“中国酒精性肝病患者的数量正以惊人的速度上升。”
在政策和干预手段方面,中国政府所采取的措施包括:对烈性酒、葡萄酒和啤酒征税,酒类广告受到法律约束,对喝醉酒的人实施法律约束,在全国范围内有酒类流通信息监测统计报表制度,要求机动车驾驶员的血液乙醇浓度(BAC)<20 mg/dl。然而,在其他方面(如销售酒精饮料的法定最低年龄,酒精饮料的销售时间、场合、赞助、促销、酒品广告的警告标识和容器等)的监管措施均为空白(如表6所示)。
表6:中国政府对酒精所采取的政策和干预手段
参考文献
1. Global status report on alcohol and health 2018
2. Huang A et al, Disease spectrum of alcoholic liver disease in Beijing 302 Hospital from 2002 to 2013:A large tertiary referral hospital experience from 7422 patients, Journal of Hepatology,2017 olume 66, Issue 1, Supplement, Page S345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