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自立姓以来,已有几千年的传承历史。甘姓连接着甘氏族人的血脉,甘氏建筑的留存,也给甘氏后人留下了很多珍贵的的家族文化。
每一座家祠都是一部浓缩的家族史,每一座家祠都是一种强大的凝聚力,千秋万代,是非功过,只此记录,不予评说。
一方宗祠不仅是对根的守望,更是家族记忆的传承。让我们走进一座座造型精美、气势恢宏的甘氏家祠,去倾听那穿越千年时光记录者的呓语。
1
湖北省竹溪县中峰镇甘家岭村祠堂
甘氏宗祠位于湖北省竹溪县中峰镇甘家岭村。2008年被列为湖北省第五批文物保护单位,2012年入选第一批中国传统村落,2013年被列入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占地3.5亩,由拜殿和官厅两个单体组合而成。甘氏宗祠工程浩大,雕梁画栋,气势宏伟,五架梁抬梁结构,硬山式,两坡五脊,青灰瓦,封护檐,山墙有龟背型和五山型两类,青砖灌土墙体,外墙面青砖丝缝,室内墙淌白工艺,梁枋和墙壁均有彩绘、木雕,室内地面为石灰三合土,拜殿次间山墙各嵌有两块青石质地的记事碑刻,祠堂正门由青石与大理石雕凿而成。
2
龙海市东园镇东园村
海澄鹭边甘氏宗祠位于龙海市东园镇东园村(古地名:海澄县六都中和保),堂号:五城堂,现为第六批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3
崇仁苔洲村甘氏祠堂群
崇仁是一个历史沉淀厚重、名胜古迹众多的古郡。到崇仁游玩,相山镇苔洲村不可不去。苔洲村是崇仁第一高峰相山脚下的一个有着千年文化积淀的古村。
苔洲村人拜甘罗为他们的始祖。甘罗是一位战国时期的历史名人,是上了小学教科书的人物。甘罗,战国时楚国下蔡现在安徽凤台人,秦相甘茂之孙。相传甘罗八岁被拜为宰相,十二岁事吕不韦
甘罗的后代于北宋年间来到崇仁相山下隐居,结草为庐,后逐渐发展,形成了如今的苔洲村。
4
蓝塘镇河塘村
位于蓝塘镇河塘村的甘氏宗祠,是明隆庆四年建的,距今有440余年。虽然历经400多年的风雨,至今却仍保存完好。甘氏宗祠,坐南朝北,上下各三间,大门为石料,大门左右两边竖有石柱一对,全堂外墙用火砖封火到顶。门前建有池塘。据甘氏祖谱记载,河塘甘氏大宗祠自隆庆始创至今,历经五次重修。
河塘甘氏宗祠样式建高建大,占地约5000平方米,主体建筑面积1500平方米,上下四间及左右横屋,外墙封火至顶,斗拱飞檐,雕梁画栋,门前竖立两条高大石柱。因嗣孙甘膺烈于清道光十二年恩科中式武举人,受朝廷封赐“亚元”匾一块,悬挂于北门门楼之上而得名。此门面临由蓝塘通往义容、古竹大道,旧时,凡有官吏经过门前,均下轿或下马通过,以示恭敬。甘氏后人:有当过县长当过将军的,还有当过军长的。
5
大都村棠溪甘氏祠堂群
陈村镇大都村至今保留着古色古香的祠堂群,如棠溪甘公祠、甘氏家庙祠、渤海书院、云叟甘公祠、岐周等,无一不展现了瑰丽的文化底蕴与历史的厚重感。
大都村棠溪甘公祠正前方有一个宽阔的荷花池,每逢春夏季节,满满的一池荷花都会盛开,场面壮观美丽。
甘氏祠堂群位于大都村渤海大街2、3、4、5号,始建于明代万历年间,于清代乾隆年间重修。祠堂群坐西北向东南,包括棠溪甘公祠、甘氏家庙祠、渤海书院、云叟甘公祠、上帝古庙等建筑,以“江表名流”“雍胜”等青云巷相隔开。
6
兴业县北市镇钦善村善民自然村
甘氏宗祠建于清嘉庆12年,距今已有200多年时光。“甘氏宗祠”的牌匾已完全脱去漆色,但“嘉庆十二年”等字样仍十分清晰。
“奉天勅命”、“副魁”、“儒林郎”、“戊子年乡进士”、“璧玉澄文”、“布政司经历”、“乡饮介宾”……甘氏族人获得的各式老牌匾散落在老宅各处,大多蒙尘显旧,但掩不去的是当年家族的荣光。
7
广西贵港石莲村甘氏石兰公祠
位于贵港市东津乡石莲村甘屋屯岭坡上的甘氏祠堂。建于清代道光年间,座西向东,宽12米,进深35米,正梁高10米,建筑面积450米,是三进三开间砖木结构。
这处石兰公支甘氏祠堂外观现状虽无精美雕刻、硬山墙脊饰也已不复存在,显得样式极其普通,但由于祠堂位居岭坡之巅,居高临下,左右前台峙立,在视觉上毋庸置疑极显霸气!祠堂顶的硬山墙顶点距台阶以下平面,高度相差达十米,凡登临祠堂者,沿石阶而上,均需低头看步伐,缓缓登览。因此,即使是已列入贵港市级文保单位的那五姓祖祠(郑、潘、黄、李、邱)也都无法与甘氏石兰公祠这般气势磅礴的架势比拟!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