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有为和梁启超都是清末民国初期的政治家、思想家和维新人士,因推行维新运动而名声大噪。同时,梁启超即是康有为的得意学生,也是他得力的左膀右臂。然而就是这样一对共过患难的师生,却在日后因看法分歧,反目成仇。
康有为、梁启超
1890年,年仅18岁的梁启超初次拜见已33岁的康有为。此时的梁启超已经是一名举人,而康有为却因对科举不感兴趣,屡次考试都名落孙山,仅是一名监生而已。所以梁启超当时是有点自傲,带着一点瞧不起的。当两人见面后,有种相见恨晚的感觉,一聊就聊了好几个时辰。后来梁启超回忆起,他一下子被康有为的学识所慑服,经过一番短暂的思考,便下决心追随康有为,拜康有为为师。
梁启超
1895年,两人因对清政府签订了的《马关条约》而感到愤懑,随后便发起公车上书和推行维新变法。然而维新变法受到以慈禧为首等人的镇压,最后以失败告终。维新运动失败后,康、梁二人相继逃脱,康有为逃去了香港,梁启超逃。
在日本期间,梁启超如饥似渴地阅读着有关西方资产阶级著作的书籍和报刊。他的思想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最主要的变化是接受了西方的自由思想,并写下相关著作来宣扬资产阶级的民主、自由、博爱等思想。
康有为
同时,梁启超也渐渐认识到在当时的中国实行君主立宪制是没有效果的。于是,他与孙中山、陈少白等革命派的人开始密切往来,有时谈的兴起了还彻夜长谈,然后就有了组党的计划。康有为知道这个消息后,勃然大怒,以老师的身份严令其立刻离开日本,日后也不许与革命派的人有所联系。梁启超出于对康有为的敬畏和尊重,表面上同意了他的意见,然而内心明白了自己与老师康有为的思想已大有不同。
但是最终导致康有为和梁启超发生巨大冲突,以致决裂是在是否拥护张勋复辟的事件上。
1917年,军阀张勋和段祺瑞之间发生了冲突。于是张勋带着他的几千士兵侵入北京,控制了当时北洋政府立法的地方。他宣称要挽救清政府,帮助溥仪恢复皇位,此话一出受到晚清遗老的赞同和支持,其中就包括康有为。
当时梁启超认为世界潮流不可逆,不仅反对之前袁世凯称帝,现在更是极力反对张勋复辟。私下里梁启超不断地说服康有为,试图让他明白张勋复辟不可取,而且将会带来很大的麻烦。同时梁启超向其传输西方先进思想,想要促进他政见的转变。然而,这一切都是白费心机的。康有为仍然坚信自己的主张,最后使得两人走向了对立面。
梁启超故居
到后来张勋复辟失败,康有为将一切的怨气都发泄在梁启超身上,咒骂他是为食父母的恶兽。从此师生关系断绝。
(图片来源网络)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