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认为,脾虚不运,水湿停留,可凝聚为痰;肺气被伤,不能输津四布,通调水道下输膀胱,使水液停留,也可成痰。痰的产生主要和脾、肺两种脏器相关,肺主呼吸,在风邪或寒邪侵肺时,使肺内的津液凝聚成痰。脾主运化,脾受伤后,运化功能受到影响,造成水湿内停凝结成痰。
而不同原因所致的痰,有不同的化痰方法,今天我们就看看痰的种类以及该怎么化痰才好?
1、寒痰
中医一般认为的寒痰是,寒邪侵犯肺脏,使肺脏的津液凝聚成痰。这种人,有一个特点就是怕冷,喜欢喝热的饮品,舌苔比较薄、发白。痰液的颜色一般呈白色。
化寒痰汤——桂枝干姜汤
做法:
桂枝6克,干姜6克,用水煎服。
分析:
桂枝主治风寒表症、寒湿痹痛、四肢厥冷、经闭痛经等症,干姜也具有一定的驱寒效果。肺脏受寒邪侵袭,将这两种同煎饮用,具有不错的驱寒功效,能够化寒痰。
2、热痰
中医认为,热痰一个原因是是受热邪侵犯肺脏,另一个原因是肺脏先受风邪或寒邪侵犯,导致高热所致。这种人有一个特点就是怕热、喜欢喝凉饮,舌苔发红,比较黄腻。痰液颜色一般为黄色,而且比较黏。
化热痰汤——桑白皮甘草汤
做法:
桑白皮8克,甘草8克,用水煎服。
分析:
桑白皮属寒,经常被用于肺热喘咳,入肺经,能泻肺火,兼泻肺中水气而平喘。是肺热咳喘不可或缺的一员;甘草含有的甘草黄酮、甘草浸膏及甘草次酸均有明显的镇咳祛痰功效。两者相配,适合化热痰。
3、风痰
中医认为,风痰是由于风邪侵犯肺所引起的,也就是我们老百姓经常所说的伤风。这种情况比较好区分,人比较怕风,痰液有变化,初起时为白稀痰,慢慢可转为黄黏痰。舌苔也有变化,舌苔初起为白色,慢慢转为黄色。
化风痰汤——杏仁苏叶汤
做法:
杏仁10克,紫苏叶6克,用水煎饮。
分析:
杏仁具有止咳平喘,润肠通便之功效。可治疗肺病、咳嗽等疾病。甜杏仁和日常吃的干果大杏仁偏于滋润,有一定的补肺作用;紫苏叶用于脾胃气滞、胸闷、呕恶,不论有无表症,都具有行气宽中的作用。适合风痰者饮用。
4、湿痰
中医认为,长期湿邪侵入人体,会让肺、脾功能失调。或者由于饮食不节导致运化失调所引起。这种人的特点为,身体重,经常感到疲乏,大便稀溏。痰的特点为,呈白色稀水样,量比较多容易咳出。
化湿痰汤——半夏橘红汤
做法:
制半夏10克,橘红10克,用水煎饮。
分析:
制半夏具有燥湿化痰、降逆止呕、消痞散结之功效。经常用来治疗痰多咳喘、胸脘痞闷,以及湿浊中阻所致的一些痰涎上泛等病症。橘红性温、味苦,温通苦燥,入肺经,有燥湿化痰的功效,用于治疗咳嗽痰多、风寒痰嗽等症,两者相配,对于化湿痰有很大帮助。
5、燥痰
中医认为,由于久旱、气候干燥等,燥邪侵犯肺脏,从而产生燥痰。这种情况下,人经常会感觉口、鼻、咽比较干燥。舌苔表现为薄黄。痰液一般表现为,黏稠、不易咳出或者有痰中带血的情况。
化燥痰汤——天麦冬枇杷饮
做法:
天麦冬10克,枇杷叶10克,用水煎饮。
分析:
天麦冬具有益胃生津,养阴润肺的功效,能有效的治疗因为肺燥所引起的咳嗽现象,同时也就强肾降火的作用,可改善口唇干燥情况。枇杷叶具有清肺化痰、祛痰平喘、降逆止呕的作用,这两种相配伍,能够有效的化燥痰。
痰液产生的原因不同,解决的办法就不一样,寒痰、热痰、风痰、湿痰、燥痰,都有一个化痰汤,你了解了吗?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