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唐封叶
说起“马陵之战”,喜欢历史、军事的朋友可以说是无人不知,因为这是战国时期的一次重要战役,它又因孙膑与庞涓的斗智故事而闻名。此战最为通行的故事版本是这样的:
周显王二十五年(公元前344年),魏国发兵攻打韩国,韩国向齐国求救。齐国先嘴上答应,鼓励韩国拼死抵抗魏国。待两国筋疲力尽时,齐威王才以田盼为主将、孙膑为军师,重施“围魏救赵”故技,出兵直趋魏都大梁。周显王二十八年(公元前341年),行至外黄(今河南民权西北)的齐军听说魏军回军救援,调头往齐国方向撤退,孙膑又用“减灶示弱”的方法引诱魏军来追,最终在马陵(今山东郯城或河南范县或河北大名)设伏射杀了以轻兵追击的魏将庞涓,进而消灭魏军主力,并俘虏魏国太子申。
▲按通行故事版本绘制的齐魏马陵之战形势图
因为上面的故事流传甚广,通俗故事书、连环画上都是这种说法,所以大家都当它是铁定的史实,几乎无人怀疑,笔者以前也是一样。但近日因故翻看《史记》、《战国策》、古本《竹书记年》等史书,却发现早期史料的记载与我们想象的有很多不同之处。
首先,按古本《竹书记年》记载,“惠成王二十六年,(魏)败韩马陵”。原来早在齐魏“马陵之战”之前,韩国和魏国就已经打过一场“马陵之战”了。而显然韩魏交兵的“马陵”不会在齐魏之间,只能在韩魏之间。按谭其骧《中国历史地图集》标注,韩魏之间的这个“马陵”位于韩国都城新郑东南方向不远。
▲谭其骧《中国历史地图集-战国-韩魏图》中的韩国马陵
其次,按通行的齐魏“马陵之战”故事版本,齐军从都城临淄向西南方向进发,行至外黄的时候听说魏军回援,就调头逃跑,往本国方向撤退了。但查阅成篇较早、记录此战情况最详细的《史记孙吴列传》,里面只字未提往西南行进的齐军曾调头往齐国方向后撤一事。再查《史记》的《魏世家》等其他篇章和《战国策》等资料,也没有往西南行进的齐军曾调头往东北方向行军的记载。
▲《史记孙吴列传》中对齐魏马陵之战的描述全文
既然战国时期至少有南北两个“马陵”,而早期介绍齐魏“马陵之战”的所有资料中又都没有齐军行至外黄后曾调头往本国方向逃跑的记录,那么问题就来了:齐军到外黄附近后,是奔哪个“马陵”去了?是朝前继续往西南方向走,奔向韩都新郑东边的南马陵去了?还是调头往东北方向后撤,奔向今天郯城或范县或大名的北马陵去了?
要弄清齐军行至外黄附近之后的踪迹,《史记孙吴列传》中有一句至关重要的话,那就是“魏将庞涓闻之,去韩而归,齐军既已过而西矣”。这句话说得十分明白,庞涓从韩国撤回魏国并企图阻击齐军时,齐军因为行军速度很快,已经过去了,窜到西边去了。按这种说法,听说庞涓回军的消息后,田盼和孙膑根本没有带着齐军调头往东北方向后撤,而是一路向前插向西南,通过其他道路走到了庞涓所率魏军的后边(西南面)。而庞涓走到外黄得知齐军已经过去后,不得不就地调头,再向西南进军追击齐军。也就是说,庞涓追齐军,不是往齐国方向追,而是往韩国方向追。这样的解释,也能与孙膑的“减灶示弱”的做法相匹配。因为齐军一直是在魏国腹地行军,士兵认为危险很大,所以可能出现逃亡,因此孙膑用“减灶”的方式故意夸大本部的逃亡现象;反之,如果齐军在外黄就调头往本国逃去,逐渐脱离战场,按人之常情,作为一个齐国士兵显然会觉得跟大部队撤回国更安全,何必要脱离部队单身逃亡呢?
因此严格按照早期史料的文字叙述,齐魏“马陵之战”的过程应该如下:
周显王二十五年(前344年),魏惠王以朝见周天子为名召集“逢泽之会”,有十二家诸侯或代表参会,但是三晋之一的韩国却没有来捧场。魏惠王一怒之下派魏军进攻韩国马陵(今河南新郑东南)和南梁(今河南汝州西)等地,这就是韩魏“马陵之战”和韩国的“南梁之难”。
韩国打不过魏国,紧急向田齐求援。齐威王听从大臣建议,像十几年前“围魏救赵”时一样,先嘴上答应支援韩国,以鼓舞起韩人的斗志和魏国拼命。韩国仗着有齐国做后援,又跟魏国拼了五仗,虽然每仗韩国人都打输了,但是魏军也遭受较大损失。周显王二十六年(前343年)十二月,齐威王见时机成熟,终于任命田盼为将、孙膑为军师,出兵救援韩国。
田盼、孙膑出兵后,向西南方向前进,仿佛要直取魏都大梁,重施“围魏救赵”的故技。魏惠王得报后,从魏韩前线召回大将庞涓,又任命太子申为上将军,让两人领兵10万东进阻击齐军。太子申和庞涓率兵走到大梁以东的外黄时,得知齐军已经行进到外黄以西,心中大惊,不得不调头追击西行的齐军。
齐军一直在魏国腹地行走,为了迷惑魏军,所以孙膑想出了“减灶”之计,让庞涓误以为齐军大量逃亡。庞涓为报“桂陵之战”之耻,因此抛弃主力,只带轻兵急追齐军。周显王二十七年(前342年),齐军来到韩国都城新郑东南面的马陵时,在那里设下埋伏。庞涓轻敌冒进,被齐军射杀。随后齐军乘胜又击败庞涓身后的魏军主力,并俘虏魏国太子申。因为马陵是韩国之地,齐军又是应韩国的邀请而来,所以作为地主的韩军很可能也参加了齐魏“马陵之战”。
▲按《史记孙吴列传》的叙述重新绘制的齐魏马陵之战形势图
最后我们再说说“齐军后撤,歼灭魏军于北马陵”这种传统故事版本出现的原因。之所以后人会误认为齐军到外黄后曾往东北方向后撤,是因为马陵具体在什么地方,《战国策》、《史记》等书中本无描述,而最早注释马陵地理位置的古代史学家东汉高诱曾说马陵为“齐邑”,西晋杜预也说“阳平元城县(今河北大名)东南有地名马陵”。既然几个古代史学家都说马陵在大梁东北方向,那齐军自然是只有后撤才能抵达那个位置,于是就产生了“齐军后撤说”。其实查看《史记》原文,是根本没有齐军曾后撤的意思的。而且不知为何他们都没有注意到其实新郑附近还有一个马陵。但也不是没有人怀疑齐军后撤的说法。如宋代史学家司马光在《资治通鉴》中,就基本沿袭《史记孙吴列传》的文字,虽然他删去了“齐军既已过而西矣”这句话,但也没有“齐军后撤”之类的描述,总之司马光等于是在对齐军的行动方向做模糊化处理,这也是一个良史“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的正确态度。
▲《资治通鉴》中对齐魏马陵之战的描述全文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