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四大才子,又称“吴门四才子”,是指明朝时江浙一带的四位才华横溢的文人。一般认为,他们是指唐寅(唐伯虎)、祝枝山、文征明和徐祯卿四人。这哥四个,最被人熟知,还是在周星驰的《唐伯虎点秋香》的电影中。
一、唐寅
这哥们名气太大,是当之无愧的“江南四大才子之首”,上至帝王贵族,下至平头百姓,皆知晓其名,享有名传万口一代才子的美誉。
唐寅,字伯虎,号六如居士,明朝著名的画家、书法家和诗人。据传,他在明宪宗成化六年时出生,因“庚寅年寅月寅日寅时”降生,故得名为“寅”。
唐寅出生在苏州富庶家庭,父亲唐广德,母亲邱氏。他自幼天资聪敏,熟读四书五经,博览古今史籍,16岁就考中乡试第一,后来赴京会试,考中“解元”。但是,受到考场舞弊案牵连,被贬为区区小吏,从此放弃官场,游荡江湖,用心于诗画之间。
他不仅是著名的画家和书法家,而且是一位颇有灵性的诗人。他的诗约有600多首,多以辞藻华丽和意气通俗著称。代表作《桃花庵歌》:“别人笑我太疯癫,
我笑他人看不穿。
不见五陵豪杰墓,
无花无酒锄作田。”
诗文的内容多为揭露社会矛盾,抒发不平之气,具有较强的思想性和时代性。
唐寅的作品流传后世的很多,但大多已经流出海外。在国内的存品不太多,即便有也多收藏于各大博物馆,所以民间流传的,价格都非常高昂。
二、祝枝山
祝枝山,字希哲,因天生的左手六指,故自号枝山,江苏长洲(吴县)人,是唐寅的好友。他自幼就显现了多方面的才华,被人惊为“神童”。5岁能写径尺大字,9岁就能作诗。
传世的佳品有小楷《出师表》、草书《自书诗》、《洛神赋卷》、《落花诗卷》、《前后赤壁赋卷》等。著作有《怀星堂集》、《苏材小纂》、《祝子罪知录》、《前闻记》等。
明弘治五年(1492年)中举,曾任广东省惠州知县,官至天府通判,后来因病致仕返回故里。他家学渊源,专攻书法,亦涉及诗文。他的书法堪称一绝,隶、楷、行、草诸体均属上乘,尤以草书方面的成就为最为突出,后世有言:“唐伯虎的画,祝枝山的字”。
三、文征明
文征明,号停云,别号衡山居士,人称文衡山。江苏长洲人,祝枝山的老乡。生于明宪宗成化六年,卒于明世宗嘉靖三十八年,享年90岁,非常的高寿了。
他出身于小吏家庭,早期考取功名时仕途不太顺利,54岁时以岁贡生诣吏部试,授翰林院待诏,故称文待诏。但此时的他,已经非常出名,由此受到翰林院同僚的嫉妒和排挤,遂辞官回到苏州定居,潜心于诗文书画。
他为人谦和,孜孜不倦,是江南四大才子终于最低调的一个。晚年时,声名卓著,号称“文笔遍天下”,求购他书画的文人和官员踏破门坎而不得,说他“海宇钦慕,缣素山积”。
四、徐祯卿
徐祯卿是江苏吴县人,因其“文章江左家家玉,烟月扬州树树花”之绝句而为世人称赞。
他天性聪颖,少长文理,16岁时就著《新倩集》。但是,早年屡试不第,仕途受阻,读《离骚》而有感于自己的境遇,作《叹叹集》。
明弘治十六年与文征明合纂《太湖新录》,明弘治十八年中进士,后被授予大理寺左寺副。徐祯卿在明朝的诗坛,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诗作颇多,人称“文雄”。
可惜,尽管有心报国,但仕途从未得意过,死的时候也才仅仅33岁,是江南四大才子中寿命最短的一个。
欢迎关注:文史不假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