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说中国历史上的一些神秘组织,那就应该从官方设立和民间私立来区分看待。官方朝廷设立的一些特务机构以及司法机构行事神秘且享有种种特权,一般都是直接对君王负责,不受其他机构控制。而民间私设的组织往往会给官方的统治造成一定的影响,也在一定时期受到官方的查举和打压。
官方神秘机构
在影视剧的热播中,我们常见了一些特务机构如东厂、西厂、玄镜司、北斗司等,而这些特务机构里有真实存在的,也有杜撰或更名的。下面就简单介绍几个历史上比较有名的官设神秘机构。
一、不良人
不良人算是唐朝时期朝廷设立的的侦探机构,有些影视剧将不良人与明朝锦衣卫沦为一谈,其实不然,唐朝的密谍行为是没有明朝警衣卫权利大的,不良人只是唐代主管侦缉逮捕的官差,而“不良”或“不良人”也是对该机构内官差的称呼。在《旧唐书·杨慎矜传》中有记载“铉百端拷讯不得,乃令不良枷瑄,以手力绊其足,以木按其足间”,这是一次针对太府少卿张瑄的缉拿逼供活动,是不良人的公务活动记载,而据清代梁章钜说述,不良人的神秘之处在于民间收集各种信息情报。
二、丽景门
“丽景门”又名“例竟门”,意为"言入此门者,例皆竟也"。是武周时期,于洛阳丽景门内设置监狱,是来俊臣审理案件的专用场所,因来俊臣残暴无比,诛斩人不绝,“凡入丽景门者,百不全一”。而此处所办之人多为朝廷官吏,实则是武则天用于排除异己,肃清官场的一个特务机构。
三、皇城司
宋朝的特务机构“皇城司”前身为“武德司”,宋太祖赵匡胤陈桥兵变后所创立,首任“武德使”为赵匡胤亲信王仁赡,太平兴国六年改武德司为皇城司。皇城司的特权还是很大,“
依祖宗法,不隶台察
”,也就是说不受三衙辖制,是直属皇帝的特务机构。
皇城司中“带御器械”就更为厉害,相当于御前带刀侍卫。从这里也能看出皇城司拥有两大权利,一则掌宫禁宿卫,二则掌刺探监察,而这里的刺探监察主要是指对于军队,《宋史》里写到的“太祖尝密遣人于军中伺察外事”所用之人就是皇城司官员,当涉及重要案件时享有“可下开封府按问”的特权。
四、锦衣卫
锦衣卫是最广为流传的特务机构,是在明朝设立专门军政搜集情报的机构,其前身为朱元璋所设“拱卫司”,后更名“亲军都尉府”,统辖仪鸾司,也就是掌管着皇帝的仪仗队和亲卫,到了洪武十五年又改置为“锦衣卫”,是皇帝侍卫的专职军事机构,史书载为“
掌直驾侍卫、巡查缉捕
”。朱元璋设锦衣卫指挥使统领该机构,直接向皇帝负责,无论是皇亲国戚,还是高官重臣,锦衣卫都可逮捕后秘密审讯。《明史·刑法志》中记载的“
胡惟庸、蓝玉两案,株连且四万
”就是锦衣卫干的。洪武二十年,朱元璋下令羁押权交刑部,审理权交三法司,锦衣卫被废除,这在史学界被认为是给仁慈软弱的太子朱标清理政治阻力。到了明成祖朱棣时,锦衣卫才恢复,其目的被广泛的认为是寻找朱允文的下落。
锦衣卫中又分南北镇抚司,南镇抚司是一个内部监察机构,主要对锦衣卫内部进行监督。而在影视剧中的锦衣卫常指北镇抚司,北镇抚司具备审理调查权,羁押权,逮捕权,甚至还有处决权,北镇抚司的监狱叫“昭狱”,在办理皇帝交付的案件中不受司法机构约束,直接对皇帝负责。
但常常有个误区就是将东厂与锦衣卫混为一谈,其实这是不同的机构,锦衣卫一直发展的不错,在嘉靖时期锦衣卫的权力是达到顶峰的。但也不排除正德初期的锦衣卫是不如东厂的,因为那时的大太监刘瑾手中的权利太大,锦衣卫也不得不依附于东厂。而在明后期,锦衣卫权力低于东厂,沦为其附庸,这才造成了将锦衣卫与东厂混为一谈的看法。
五、粘杆处
粘杆处是清朝雍正所设立的特务机构,也就是鼎鼎有名的“
血滴子”
,官方名称为“
尚虞备用处
”。雍正在还没有当上皇帝时就设立了这个机构,以“
粘杆侍卫
”做头领,属内务府系统,总部设在雍亲王府,平日是陪雍正玩耍,但实际上是搜集情报,监察官员的特务机构。
雍正去世后,乾隆以粘杆处控制京内外和外省大臣的活动,进一步提高其特殊权力。乾隆死后,嘉庆在诛杀和珅时一并牵连出粘杆处的种种罪行,粘杆处由此衰落并逐渐被废除。
六、六扇门
六扇门并不是一个机构,而是三法司衙门的合称。三法司最早由秦朝定制,但各朝代延用之名称不同,如汉朝时为廷尉、御史中丞和司隶校尉;唐朝的大理寺和刑部;宋朝的大理寺、刑部、御史台;元朝的大宗正府、刑部、宣政院;明清时期就分别指刑部、大理寺和都察院。
六扇门的称呼也只是根据三司法衙门的构造与设计所得来,三处衙门只开中轴线的大门于南方,每间衙门各有两扇黑漆门扇,总共有六扇门,所以州县衙门也往往俗称“六扇门”。所以影视剧里常说的“六扇门办案”这句话实为不妥,古代综合执法的行为还有待考证。
民间神秘组织
一、洪门
洪门起源于“汉留”,由殷洪盛发展而成,殷洪盛死后,其子投奔郑成功,“汉留”传至郑成功所部后,继续做反清复明的斗争,旨在留存汉族文化,殷洪盛也被尊为洪门始祖,这是洪门比较主流的说法。
但据洪门秘册所载,洪门始祖为朱洪竺,鼎鼎有名的陈近南是洪门军师,万云龙为洪门大将军,在受到清庭打压后,陈近南组织天地会,陪养反清势力,以部下五大将蔡德忠、方大洪、胡德帝、马超兴、李式开设立支会,称之为洪门“前五祖”。
另有一说是少林永化堂门下弟子因反对清朝的“剃发令”和“易服令”,为了保留住汉传文化,在少室山下,以明太祖“
驱除胡虏,恢复中华
”之志为号,以洪拳为名,取“洪武”年号一字,秘密成立的反清复明组织洪门。
虽然起源之说有着诸多说法,但洪门一直在历史上做出贡献,就连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也有洪门参与的影子,直到今天,依旧以党派的形势活跃在政界。
二、明教
明教实际是摩尼教传入中原后的名称,由波斯萨珊王朝时期摩尼所创。在公元六世纪左右传入我国新疆地区,再从新疆传入回纥。唐代宗大历三年时,回纥向大唐请求建摩尼寺于江淮等地。唐武宗掀起灭佛行动时,摩尼教遭受打击,从而演变为秘密宗教组织,以教义崇尚光明为由而改名为明教。
明教在历史上多存在造反之举,自北宋末年起,浙江、江西、安徽等地,皆曾发生明教造反之事,最著名就是方腊起义、王念经起义。南宋以后,明教和白莲教相联结继续发展,在元末农民起义中的红巾军几乎都是白莲教徒,其首领韩林儿又被称为是“小明王”。
朱元璋定国号为明,在史学界也存在诸多争议,争议的问题就在于此国号是否与明教有关系,而金庸老先生在武侠小说里更为直接的将朱元璋写入了“明教”的势力。但朱元璋称帝之后,却在全国严禁白莲社、明教的活动,并以《明律》这一法律形势控制“左道邪术”,白莲教也因此以发展支派和更换名目的方式继续发展,永乐年间的唐赛儿起义也被称是白莲教徒所组织,清朝中后期也仍有白莲教的起义活动。
无论是朝廷的特务机构还是民间的私密组织,在历史上都留下了可以追溯的踪迹,朝廷的特务机构在加强皇权上做出了巨大贡献,但也充斥着残暴和冷酷;民间的私密组织往往受到朝廷的打压,但依旧秘密的从事组织活动,为历史发展做出过不小的贡献。
三、墨家
大家都知道历史上有一个墨子,开创了一个墨家学派,提倡兼爱非攻,而且是一个严密的组织,实力大到可以替人守城。当年是跟儒家一样是显学,就是主流学派。但奇怪的是,墨家到秦朝之后,突然失踪不见了。
日本人曾经写了一个《墨攻》,里面就提出,墨家学派后面到了日本,成为武士道的渊源。因为墨家子弟到日本去了。
那是不是这样呢?
其实还有一个说法,就是墨家转变为了隐灵教。
在战国的时候,墨家就分成了三大流派,甚至有六大流派之后,比如有秦墨,入秦之后,帮助秦国改进军事设备,还有齐墨楚墨等等,而到了秦朝统一之后,在秦的墨家也不受到欢迎,毕竟这是一个类似黑社会的组织。
这时候,墨家转入地下组织,他们创立了隐灵教,老大叫钜子,下面高阶弟子叫灵子。
历代钜子是:1.墨翟;2.禽滑 厘;3.孟胜;4.田襄子;5.腹;6. 缠弦子;7.苏梦泽;8.黄靖庭;9.南星寒。
他们还有一个基地叫墨庭,以前是随墨家巨子而转移,到了后面,就固定在荆西神龙山白云谷。
这个教派的宗旨就是搞研究发明,另外还要积极入世,弟子分外放内传,内传就是搞研究用的,外传就是到外面影响世界的,比如张良就是一位墨家外放灵子。此外,徐福也是墨家灵子。
墨家还有数个宝贝:一府,二宝,三 籍,四术。
府就是隐灵洞府,这里面机关重重,保存着墨家的历代机关术。二宝就是寒星剑,,用陨铁打造,一有大事会发光示警,应该是墨家钜子南星寒打造。另一宝是方向针。
三籍是墨经、素书、五行记。
五术就是:谋术、通灵 术、妙工术、仙药术。
据说这个教派的牛人频出,诸葛亮、刘伯温都是其外放灵子。
在明末的时候,隐灵洞府到河南找继承人,找到了河南一个青年,可这个青年有老婆孩子,不愿意入教。这时候,隐灵洞使就告诉他,你百日之内必有灾害,穴居方可免之。
百日之后,李自成跟明军大战,战火过后,百里没有人烟。而青年因为提前挖了地洞所以幸免于难,他这才信了,来到了隐灵洞府,成为了最后一代钜子。
他快去世时,把隐灵洞府封闭,然后让外放弟子郑靖瑞带黄金千两到海外创业。给孙怡成墨家秘方,让他隐遁人间。钜子说三百年后,墨家应该还会有作为,到时候再打开这个隐灵洞府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