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此相遇即是缘分,希望小编提供的文章能给你带来愉悦和启迪.
说起父亲,我们的感情应该说是比较复杂的,我们对父亲的了解并不是那么清晰,甚至有时还是陌生的:有时父亲是粗犷、坚毅的;有时父亲是责任、支撑、保护和关怀的;有时父亲是慈爱的、细腻的、深沉的……可以说,父亲身上,有我们读不完、品味不尽的魅力、内涵和性格。
在“父亲节”来临之际,让我们走进书的世界、走进父亲的世界,一起阅读我们的父亲吧!
我们完美的父亲形象
著名作家麦家的父亲,是位普通农民,家里成分不好,还要养活一家老小,脾气也格外暴躁。而年少的麦家非常叛逆,经常跟别人打架,为此没少挨父亲的打。因为父亲的毒打,父子之间产生隔阂。麦家发誓不再喊他爹,连续17年不跟他说话……
2008年,麦家的父亲81岁了。当初那个精壮的汉子,已经变成了一个风烛残年的小老头。他再也没有力气打儿子,最大的心愿只是希望孩子常回家看看。麦家这才意识到自己对父亲的陪伴太少,赶紧把工作调回了杭州。只是当他回到家时,父亲已经得了老年痴呆症,完全认不出儿子了。
这也成了麦家永远的遗憾。几年后父亲去世,他在《致父信》里这样写道:我还从没有在您悲伤的时候安慰过您,没有在您卧床不起时像您曾经抱过我一样抱过您,没有为您洗过一次脚,没有为您剪过一回指甲……
对父亲的愧疚,对故乡的怀念,让麦家花了整整5年的心血,写成了这部《人生海海》。《人生海海》中“最主要的这条线就是‘我’和‘我’的爸爸、‘我’的爸爸和‘我’的爷爷——三代人,两对父子。书中还有瞎子父子,矿工父子。每一对父子关系都是耐人寻味,令人感慨万千。”
在《朗读者》中,麦家曾读过一封写给儿子的信,“这个来自于我生命的体验。我是一个失去父爱的人。我在扮演父亲的时候,也没有太称职。但时间不能倒回。正因如此,我才在小说里在父子情深方面下了非常大的真心,放了很多期待和祝愿在里面。”
在《人生海海》中,麦家写出了他最渴望的父亲形象,“我觉得这是一个非常伟岸的人,苦难的浪头拍来的时候,他也是轻轻一笑而已。只有面对最严肃的问题,他才会失控。这是我心目当中完美的父亲,可是我没遇到。正因为我没遇到,哪怕到了我笔下,他最后也是不完美的。”
父亲,充满平民气息
从新闻中看到过梁晓声谈到自己难忘的父亲,也曾看过梁晓声的文集《父亲》一书。这部书,由中国物资出版社出版,包括了梁晓声的《父亲》等部分获奖作品。
翻阅《父亲》,我们看到梁晓声是怎样描写他自己的父亲的。梁晓声说,关于父亲,写下这篇忠实的文字,是为一个由农民成为工人阶级者“树碑立传”,由此,他的父亲的寻常的人生经历,构成了让梁晓声时常“想想父亲”的情感财富。
在书中梁晓声回忆道:一次吃饭的时候,少年的梁晓声喝光了一碗包谷面粥,端着碗又要去盛,瞥见父亲在瞪他,便胆怯了,犹犹豫豫不敢再盛,父亲却鼓励他:“盛呀!再吃一碗!”接着,用筷子指着梁晓声的哥哥和两个弟弟,异常严肃地说:“你们都要能吃,能吃,才长力气!你们眼下靠我的力气吃饭,将来,你们都是要靠自己的力气吃饭的!”梁晓声说,这是他第一次发现,他的父亲脸上呈现出一种真实的慈祥、一种由衷的喜悦、一种殷切的期望、一种欣慰、一种光彩、一种爱……
这种父亲在生活中教育子女的生活细节,我们非常熟悉,似乎想起了我们自己的父亲。也正是由此,我们明白了梁晓声的文字中,为什么总是充满那种感念苍生的平民情怀。
父爱如山,让儿女们难忘
琼瑶曾说:父爱同母爱一样的无私,他不求回报;父爱是一种默默无闻,寓于无形之中的一种感情,只有用心的人才能体会……
由中国三峡出版社出版、陈红晓编写的《父爱如山》,便是以此为主题内容,编选了中外文学史上抒写父爱的诸多名篇佳作,并根据父爱的特点分为四篇,即《亲情篇》、《深沉篇》、《教诲篇》、《伟大篇》,让我们读者感念父爱如山,感知父爱是一种伟大的力量。
这本选集中,有中国作家朱自清的《儿女》、《背影》,许地山的《落花生》等;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外国作家有多篇,像日本大江健三郎的《父与子》、土耳其奥尔罕·帕慕克的《父亲的手提箱》、瑞典塞尔玛·拉格洛芙的《我的一生亏欠》等。
读过朱自清的名篇《背影》,会唤起我们记忆深处的父亲的背影,它让我们多少读者泪流满面。而凡读过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奥尔罕·帕慕克的《父亲的手提箱》的,也会从他的文字里感受到表达出的那种最真实质朴的父子之情:父亲的一生给了帕慕克很大的影响,帕慕克认为正是父亲给了他最大的自由,让他来追求文学,从而为那个父亲的感召、梦想、执著所打动……
什么是父爱?《父爱如山》告诉我们:父爱就是一种尊严;父爱就是父亲留给我们的一个“背影”;父爱就是“父亲的言传身教”;父爱就是“给子女的一生的忠告”;父爱就是父亲给予“我们最大的快乐”;父爱就是一种无言的关怀、关切;父爱就是使我们能够“学会飞翔”;父爱就是我们在困难中给予的勇气、信心和力量……
父亲的智慧,教我们励志
记得苏霍姆林斯基曾说,父亲和母亲是如同教师一样的教育者,他们不亚于教师,是富有智慧的人类创造者,因为儿子的智慧在他还未降生到人间的时候,就从父母的根上伸展出来……
曾经购买蒂姆·拉瑟特的《父亲的智慧》(译林出版社出版)一书,后又在国内一知名门户网站“心理励志类图书连载”频道读到该书,可见此书受读者欢迎的程度。
这本书的作者蒂姆·拉瑟特,是美国最具影响力的主持人、NBC高级副总裁,曾被《时代》周刊评为“全球最具影响力的百位名人之一”。
蒂姆·拉瑟特的父亲是一位清洁工,但蒂姆·拉瑟特作为儿子一生都为自己的蓝领父亲感到骄傲。在拉瑟特看来,正是沉默寡言并不善于表露自己对孩子挚爱的父亲,教给了他勤劳、助人、真诚、乐观的种种美德,他们之间的这种父子深情让千千万万美国人拿起笔回忆自己的父亲,《父亲的智慧》就是拉瑟特从六万封读者信件中精选集结而成的。在书中,有129位子女在书中讲述了有关自己父亲的点点滴滴,字里行间充满了对父亲所给予的无言而深厚的爱的感动,同时也记录了父亲的一言一行对子女的一生所产生的深远影响,让人真正体会到,什么是为父心肠,珍惜为父本分,领悟“为人父、为人子”的智慧。
父亲的影响力
在我们个体的生命发展过程中,在我们人生某个阶段上,总是难忘父亲给予我们的心灵、意识和能力的教育影响。这种影响,有对我们面对困难挫折的英雄品质的教育;有如何做人成就事业的教育;有如何担负起家庭和人生责任的影响……
经济日报出版社曾出版《父亲的影响力》(张良科编著)一书。这本书正是以国内外30位名人(多为知名企业家、艺术家、科学家)的父亲对他们的成长的影响为题材,通过介绍这些名人的父亲的教子理念及方法,来阐释“父亲的影响力”这个命题,生动展示了许多成功者的父亲是如何教育下一代的故事。
在书中我们看到:华盛顿的父亲奥古斯丁是怎样培养诚实的孩子的,“诚实乃为人之本”;安徒生的父亲汉斯主张丰富孩子的精神世界,“与孩子一起游戏”;约翰·D 洛克菲勒之老父洛克菲勒,教育孩子学会理财;巴甫洛夫的父亲费奥特尔,给予了孩子一双勤劳的手;居里夫人的父亲斯克罗多夫斯基说“让孩子全面发展”;比尔·盖茨的父亲威廉·盖茨培养了比尔·盖茨的专注力……
热切盼望看到你的神评论,并分享,同时说说你自己的故事~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