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说到农村种植桑树,那除了考虑桑树本身的习性和对土壤温湿度等的要求之外,还需要考虑到农村民俗习惯在内。在阿兮的老家胶东农村,桑树种植有这么几点要考虑:
一、前不栽桑,后不插柳,桑树忌讳进院。
桑树浑身是宝,尤其是桑葚果,酸甜可口,可乌发明目,还能补肝益肾利尿,不失为一种保健消暑的好鲜果。桑叶是蚕宝宝的食物,也是春天农人尝鲜的“菜”,桑树条可编条货器具。
可再好的果树,因它的传说故事和名字忌讳,农村人栽种很谨慎。这源于香椿和桑树的故事,说的是大饥荒年间桑树以桑果救活了朱元璋皇帝,最后被封赏“百木王”的却是香椿,被气破肚皮。
农人可能觉得,桑树这么大功劳还被人“截胡”,这得多倒霉。何况当初朱皇帝问询树名时,桑树还存了小心眼,撒了谎,冒名“香椿”,也属陬由自取,怨不得别人。
这样的倒霉蛋,老农怕栽在家里沾了晦气,自然不会选择的。再说了,桑葚好吃,名字谐音难听,农村人喜欢吉祥寓意的树。
阿兮还记得村里有户人家,门前就是一棵很高的桑树。他家里无儿无女,过继了女方姊妹家里的一个女儿,小伙伴们没少去偷摘他们家树上的桑葚。
二、桑树喜温暖湿润气候,属于耐旱不耐涝的植物,更适合栽种在阳光充裕,排水良好的地方,不适合庭院和阳台种植。
汉代有首乐府诗《罗敷行》(又名《陌上桑》)云:“城南日半上,微步弄妖姿。含情动燕俗,顾景笑齐眉。不爱柔桑尽,还忆畏蚕饥。春风若有顾,惟愿落花迟。”
从此处看,也能了解些汉代农人种植桑树所选择的地方,也并非庭院或庭院前后左右,而是温暖向阳的城南。
桑树生长适宜温度25-30℃,40℃和12℃是两个极限点,高于40℃和低于12℃,都会抑制或停滞生长。桑树耐旱不耐涝,土壤稍微瘠薄点也没关系。儿时我们村在一个向阳坡上种了好大一片,是想集体养蚕的,后来养蚕没成,倒是便宜了我们这帮农村小娃。
三、“桑梓之地,父母之邦种”,桑树曾是最受古代先人喜爱的树种,养蚕之法相传源于黄帝的妻子嫘祖,是时候为桑树正名了。
桑树营养价值这么高,从古代到今天,默默奉献,桑树招谁惹谁了?不知从哪朝哪代开始,受到如此不公正待遇,实在是委屈。
您对“门前不栽桑”持何种态度呢?是宁可信其有,还是根本不相信?欢迎朋友在下方评论区分享您的个人观点!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