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鳌鱼 佛山年画 民国 ·
鳌是一种奇幻生物,其形状说法不一,大致有两种,一为龙头龟身,一为龙头鱼身,二者皆出自隐秘的古代神话传统。
女娲补天时曾经“断鳌足以立四极”,这里说的是龙头龟身的鳌,有时也写作“鼇”。鳌的四条腿成为支撑天幕的四根巨柱,又称为四极,可见鳌的身形巨大。《列子·汤问》认为海中有五座仙山:“一曰岱舆,二曰员峤,三曰方壶,四曰瀛洲,五曰蓬莱”,蓬莱只是其中的一座,“其山高下周旋三万里,其顶平处九千里,山之中闲相去七万里”,这是常人难以逾越的高度,往来于其中的都是仙人,在空中飞来飞去,不可胜数。
· 巨鳌 萧云从《天问图》·
然而,仙山的根基不稳,“常随潮波上下往还,不得暂峙焉”,天帝便命海神用巨鳌托举仙山。巨鳌的背上驮着山,也不太安稳,后来有龙伯之国的巨人,把巨鳌钓走了,五座仙山中的岱舆、员峤沉入海中,只剩下三座仙山,也是漂浮不定。所谓的海外仙山,即海岛,受此影响,在古人的地理观念中,陆地是平的,漂在海上,大地的下面,由巨鳌驮着,巨鳌伸展身躯,就会引发地震。屈原在《天问》中也发出了“鳌戴山抃,何以安之”的疑问,意思是说:“巨鳌背负神山舞动身子,如何才能安然不动?”
· 独占鳌头 清代漳州年画 线稿 ·
龙头鱼身的鳌,又称鳌鱼,似乎受到了外来的摩羯的影响,摩羯本是印度神话中的水怪,身子像鱼,头部像羊,后来被佛教吸收,传入中土,经历了本土化的演变,成为龙头鲤身的中国摩羯。又因古代传说黄河鲤鱼跳过龙门(山西省河津市禹门口),就会变化成龙,龙头鱼身正是其将变未变之际,这种形象,又称之为“鱼化龙”。《山海经》中有龙鱼,“在沃野北,其为鱼也如鲤。”
而鲤鱼跳龙门,又是科举得中的吉语,这些文化背景杂糅,使鳌鱼的身份更加暧昧不清。鳌鱼经常与魁星一起出现,即所谓的“独占鳌头”,魁星源自二十八宿,是主管文运之神,主天下科考,顾炎武《日知录》卷三十二说:“今人所奉魁星,不知始自何年,以奎为文之府,故立庙祀之。乃不能像奎,而改奎为魁。又不能像魁,而取之字形,为鬼举足而起其斗。”
· 独占鳌头彩塑 约18世纪 ·
魁星是以蓝面鬼的形象出现,一足踏在鳌鱼头上,预示着“独占鳌头”的彩头,另一足向后翘起,一手拿着朱笔,点中应选之人的姓名,另一手拿着斗,鬼和斗在一起即是“魁”,魁首的意思。他的脚下踩着鳌鱼,四周是波涛汹涌的大海。唐宋时御阶前有鳌鱼纹样,上殿面君,便在鳌头处,所谓独占鳌头,就是科举得中,飞黄腾达。鳌头、魁首,都是为了讨个口彩,这种吉祥纹样,在明清时代一度极为流行,后来随着科举制度的废弃,独占鳌头的纹样也就随之没落了。
· 四海龙王 禄是遒《中国民间信仰》·
值得一提的是,四海龙王也与鳌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西游记》里孙悟空龙宫借宝一节,四海龙王都有名有姓,分别是:东海龙王敖广,南海龙王敖钦,北海龙王敖顺,西海龙王敖闰。敖即鳌的变体。古典小说《说唐全传》中提到琉球国的四太子名叫鳌鱼,身高一丈四尺,武功高强,力大无穷,后被秦琼用计斩杀。
· 鳌 潍县年画 清代 ·
以鳌为姓为名的人物,大多与海有关,代表着海洋的莽力,其事迹当然是古人杜撰的,属于小说家言,却也能从中也能窥见一些古人的观念。鳌,这种奇幻动物虽在现实中不存在,却在人们的观念中施加影响。龟形的鳌,鱼形的鳌,终于殊途同归。
· 鳌精 陕西皮影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