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处美丽海滨长廊的汕头广场—礐石航线(俗称广场轮渡)1976年正式开通,也是汕头内海湾唯一过海城市轮渡,是汕头的重要地标之一。
43年来,从太阳初升,到日落西山,渡轮如此靠岸、驶离的镜头就在已经显得有些老旧的码头循环反复……日复一日,年复一年,那一声声划过城市上空的汽笛声,早已成为镌刻在许多汕头人心中温暖的海边印记。
上个世纪90年代,连接达濠和汕头两岸的海湾大桥、礐石大桥还没有建好,唯一的交通方式只有轮渡。那会儿要到汕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需要在村口拦一辆私人营运的面包车,交上五块钱,车子就可以把你送到礐石码头。有时碰上出行高峰期,逼仄狭窄的小面包车里,可能拥挤着担着菜筐的大妈,卖鱼的大叔。一时间,车厢里的空气中弥漫着泥土味、鱼腥味,五味杂陈,让人透不过气来。摇摇晃晃到了礐石码头,还得搭20分钟轮渡,才能到汕头对岸。 广场轮渡的轮船一般有两层,底下一层载摩托车和单车,二层设了很多木质座椅。而后几年,随着达濠的8路双层公交车经过海湾大桥开进了汕头市区,坐轮渡的人变得相对较少……直至2017年,多名市人大代表在"两会"期间联名提出建议,要求改建广场轮渡码头,也有市民问政提出:将广场轮渡码头改建列入创文改建的范围。
广场轮渡码头另行选址建设
在2019年“两会”上,市人大代表谢丽玲等提交《关于“加快发展水上交通,打造一湾两岸海景”的议案》,提出将广场轮渡码头改造升级以及开放西堤码头等建议。今年6月中旬,汕头市交通运输局对议案做出了回复,广场轮渡码头计划迁至招商码头改建,改造成集轮渡、客运、旅游观光、游艇、水上巴士等的综合客运枢纽码头。
▲汕头湾的“水上巴士”
选址上看,招商客运站码头与广场轮渡码头原址直线距离约450米左右,招商客运站码头位于汕头人民广场海滨路段西侧,利安路与同益路之间,迁址后的新广场轮渡实际上并未改变原有的出行位置。
而根据部署规划,招商客运站码头将由市交通运输集团公司作为建设主体,实现回购后,招商客运站码头仅有部分场地改造作为轮渡客运码头,恢复原有广场轮渡客运功能。
▲一湾两岸夜景灯光 另外,城市内海湾旅游观光渡轮、游艇、水上巴士等也将“上线”,南澳班轮也在计划之列,加之华侨公园规划的观光旅游码头,被提上议程的西堤码头重新开放,以及在建的潮人码头,还有妈屿渡口,届时水上巴士、游艇将在汕头内海湾直接连线,媲美珠江游。
△华侨公园将配置游艇码头、水上巴士码头
广场轮渡码头改建初步解决方案
2008年,由于海滨路改造的需要,广场轮渡站码头原有的侯客室被拆除。侯客室内移至1985年搭建的用于停放职工车辆的铁皮棚,内部设施简陋破旧。当年轮渡公司就曾计划重建广场轮渡站,但因为种种原因未能启动建设。直到2017年,广场轮渡改造工程重新启动,并形成了初步方案。
△效果图(初步方案 仅供参考)
△效果图(初步方案 仅供参考)
△效果图(初步方案 仅供参考)
再见!汕头广场轮渡码头
在有关广场轮渡码头将计划搬迁至招商客运码头的信息传开后,在市民尤其是上年纪者心中泛开了涟漪,这个在老汕头人脑海里中记忆深刻、即将“卸任”的码头拨动了许多人的怀旧心弦。据相关报道,连日来,不时有市民纷纷前往“搭渡”,与渡船、码头亲密合影,与码头说声“再见”,希望藉此封存那段岁月的记忆。
▲ 在汕头港内“摆渡”数十年,船长对即将“退休”的老码头依依不舍
▲ 冷清的渡轮座舱和过去的火热判若两样
岁月流转,往事如烟。 曾几何时,轮渡是汕头市民唯一的过海工具。 如今,辉煌不再,记忆犹存,轮渡还在我们身边,又仿佛离得很远。
▲ 渡轮、码头如今成了游客们争相留影的“胜地
时过境迁,在我们享受城市交通升级的便捷之余,某一天猛然发现,原来被我们遗忘的出行方式,也不失为一种体验汕头海滨风情的别样选择。在未来,通过新一轮的统筹规划,今后的轮渡或许可以成为既能满足日常需要,又能承载汕头记忆的窗口,续写辉煌。
来源:汕头橄榄台、e京网、汕头日报等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