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计划谬误:无视历史数据所做出的乐观误判

0
分享至

计划很丰满,执行很骨感

你一定有过这样的经历:

写一篇文章明明需要4个小时,但你制定计划时,却只安排3个小时;
你明知道自己的效率并不高,却总是给自己安排过量的任务;
你总是计划着一天做N件事,但最后往往只能做N-3件事。

为什么我们总是给自己制定难以完成的计划呢?

针对这一现象,心理学家丹尼尔·卡尼曼和阿莫斯·特沃斯基提出了[计划谬误]的概念,用来指:

对完成一项任务所花费的时间,作出过于乐观的预测的倾向。

[计划谬误]并非个例,它具有一定的普遍性:

美国的一项报告指出:军队在购买科技装备时,只有1%能够按时、按计划送达;
丹佛国际机场延期16个月开始运营,超出预算成本20亿美元;
悉尼歌剧院建成比预计时间晚了10年,耗费的资金比预计成本多了12倍。

因此,不管你是个人,还是身处于集体,都难以逃脱[计划谬误]的影响。

关于计划谬误,最让人困惑的一点是:明明有可以参考、借鉴的历史数据,可我们还是要给自己制定超量超重、难以完成的任务。

是什么导致了我们对自我能力和工作效率的误判?今天我们来聊一聊关于计划谬误的那些事儿。

计划谬误的原因:记忆偏差、情境锚定和困难忽略

毫无疑问,计划谬误本质上是一种乐观偏见,即:

人们倾向于把未来预估的比实际情况要好。

而这种偏见,来源于我们对关于过往、当下和未来的不全面信息的错误解读,也就是说,我们根据一些不全面的信息或者受某些情境的影响,作出了对未来情况的误判。

这些信息和影响来源于三个方面——

过去:记忆偏差
当下:情境锚定
未来:困难忽略

01.记忆偏差:

正如前文所说,有时候我们明明有可参考的历史数据,却总是对此视而不见,以至于产生计划谬误。

但其实,我们并非无视历史数据,而是我们的记忆只让我们看到了局部的历史数据——这就是所谓的记忆偏差

如果现在让你回忆一次旅行,你不可能记得全部过程和所有的细节,你只能记得,最让你难忘的、感到快乐的或者是糟糕的部分事件。

在“9·11”恐怖袭击事件过后的11个月,对亲历者的采访结果显示:大多数幸存者对袭击细节描述的准确程度,仅为袭击发生之初的63%。

而即便是发生不久的事,我们的记忆也不可能100%全部还原。这一点,艾宾浩斯记忆遗忘曲线就足以验证:

如图所示,即便是刻意记忆的知识,20分钟后我们也已经遗忘了将近一半。更何况,那些非刻意记忆的人和事。

因此,我们只能根据记忆中局部的历史数据,去推测我们的工作能力和工作效率。显然,这一参考依据,有时是站不住脚的。

02.情境锚定

我们在制定工作计划时,通常是在刚刚完成上一阶段的工作任务之后,毕竟只有完成了阶段性的任务,我们才会去安排之后的工作。

在这个区间,有一个因素常常被我们忽略,那就是我们的成就感还处在较高点。

举个例子:

对我而言,完成一篇文章或者制作一个视频之后的几个小时,是我成就感的峰值。因为,刚刚做完的工作,让我觉得自己颇有价值和能力。

而较高的成就感,会影响到我们对自身能力的预测。

心理学中有一个概念叫[锚定效应],指得是:

指人们在对某事做出判断时,易受近期或第一印象及信息的支配。

比如:

在一项实验中,实验人员向7位被试者提问:
“甘地的寿命是高于144岁还是低于144岁?”
所有人的回答都是低于144岁,毕竟世界上还没有人的寿命超过这个数字。
实验人员提出的第2个问题是:“甘地的寿命大概是多少岁?”
这一次,7位被试者的回答均值为110岁。

但其实,甘地只活到了80岁。

显然,7位被试对甘地寿命的评估,受到了前一个问题中“144岁”的影响,即便那个数字毫无意义。

同理,当我们的成就感处于较高点时,我们对未来能力的预估,也会受到影响,从而做出乐观倾向的误判。

03.忽略困难

有句俗话叫“好了伤疤忘了疼”,还有一句话叫“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

这两句话,都说明了——人们在事后和事前对事件执行过程中的困难和疼痛,抱有一种轻视心理。即:

当我们和某事拉开时间或空间距离时,我们就会看轻其中的阻碍。

而在制定工作计划这件事上,我们和已完成的工作(历史数据),以及未开始的工作(计划中),全部拉开了距离。因此,我们难以去真正感受在工作执行过程中所遇到的阻碍,即便那些阻碍曾经困扰过我们。

所谓的“站着说话不腰疼”,描述的也正是相似的现象:站在山外的人,无法感受山中人的难处。

因此我们可以看到,计划谬误产生的原因,并非单一因素导致的认知偏差,而是由多个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而除此以外,我们对自己的期待,也在无意识中产生了助推的影响。

计划谬误:对未来更好自我的期待

毋庸置疑,每一个人都想成为更好的自己。

知乎上很多相关的问题,譬如:

如何成为一个更好的人?
如何改掉自己的坏习惯?
如何让自己变得更加优秀?

每一个问题下面都有几万甚至几十万的关注度,以及成百上千的回答。这说明,人们一直致力于对更好自我的探索。

把对更好自我的期待,留给未来的自己,就像读书不多的父母,把出人头地的希望放在孩子身上一样。

很多年前,在我刚进入职场时,我的领导曾向我描绘过她对35岁的自己的美好期许:

“那时候,我有一份很好的职业,但不是现在这个。我一份不错的收入,能开得起30万的车,每周能和朋友相约去打高尔夫球。”

那年她不过27岁,如今到了35岁的年龄,她离了婚,净身出户,孩子留在了男方家。事业没有半点起色,没有房也没有车,更别提什么高尔夫。

回望几年前的那场对话,我不禁感慨:

我们总是善于把所有的希望,推给未来的自己,就好像未来的那个自己,并不是现在的这个自己一样。

其实,正如我那位前领导一样,大多数人的未来,并没有走上人生巅峰,也没有迎来焕然一新的自己。

但人生总得需要一些安慰剂,就像我们对自己的乐观预测一样,通过制定足够多的工作计划,我们在无意识中实现了与更好自己的亲密接触

一方面,写下能更多的工作任务,会让我们觉得离更好的自己更近一步。因为,人人都希望自己能力强、效率高。

另一方面,“布置更多的任务”这件事本身,也为我们完成更多的任务提供了一种可能。因为,马云说过:“梦想还是要有的,万一实现了呢?”

同理,当我们写下超量的工作任务时,我们内心也是有强烈的期许的,即:

说不定今天效率高,我就能完成所有的任务呢!

讲真,在写下那些工作任务时,我们的理智层面其实能够意识到“任务太多,难以完成”。而我们之所以非要那么做,很可能是我们对“更好自我”的期望,过于强烈了。

如何才能规避计划谬误?

01.利用心理对照法,想象执行过程中的阻碍

纽约大学的心理学教授厄廷根,发明了一个[心理对照法],用来提升执行力:

先积极幻想完成任务时的情境,再想象在执行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障碍。

简单来说,就是先进行乐观想象,再给这种想象浇一盆冷水,让我们回归现实,聚焦于执行过程本身。

我们可以把这一方法应用在规避计划谬误上。即:

当我们对未来产生乐观预测时,提醒自己:想想执行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阻碍。

当我们意识到执行过程中的阻碍时,乐观偏见得到中和,从而使我们在预判未来时,变得更加实际和客观。

02.保持复盘习惯

对工作任务的复盘,可以让我们对自己的能力,有一个更加客观和全面的认识。

当我们的记忆无法为我们提供全面的历史数据时,复盘记录就是一个很好的依据。

为了规避计划谬误,在复盘工作任务时,我们可以突出以下几个方面:

工作效率
对工作任务的难易感受度
工作中遇到的种种困难
其他干扰因素

等我们有了直观且真实的数据,我们也就无法自欺欺人,给自己布置超量的任务了。

03.意识到人的成长并非一蹴而就

总爱给自己布置超量任务的人,对不久后的自己,抱有一种不切实际的积极想象,就好像:

今天我做不到的事,下周或下个月我就有能力完成了。

但其实,人的成长并非一蹴而就,而是一个水滴石穿、螺旋上升的过程。你所看到的能力爆发,要么是日积月累的复利结果,要么就是信息输出的花哨炫技。

而大部分人,都是一点点、一步步,在与时间的撞击、与自我的较真中,慢慢成长的。

因此,当你制定未来的工作计划时,你应该意识到:

未来的你,能力一定比现在强,但强多少,取决于你当下的执行力。

因此,当下你不想做的事,也不要奢望未来的你能够做到。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
女子酒店喝出“咸味矿泉水”,酒店称可免房费并赔偿500元,当地市监局:已送检

女子酒店喝出“咸味矿泉水”,酒店称可免房费并赔偿500元,当地市监局:已送检

极目新闻
2025-08-01 23:06:01
北京市密云区现任区委领导基本情况

北京市密云区现任区委领导基本情况

呼呼历史论
2025-08-02 11:56:06
《纽约时报》又翻车了

《纽约时报》又翻车了

南文视界
2025-08-01 08:05:07
蒋勤勤透露辛柏青近况,朱媛媛妈妈情况令人担忧,李乃文的话没错

蒋勤勤透露辛柏青近况,朱媛媛妈妈情况令人担忧,李乃文的话没错

小杨侃事
2025-08-01 09:34:58
8月,建议多吃这6种“天然菜”,基本不打农药,新鲜又便宜!菜贩子都在吃

8月,建议多吃这6种“天然菜”,基本不打农药,新鲜又便宜!菜贩子都在吃

农夫也疯狂
2025-08-02 11:15:48
终于,特朗普帮了中国大忙,澳贸易部长痛斥美方,几代人全被坑惨

终于,特朗普帮了中国大忙,澳贸易部长痛斥美方,几代人全被坑惨

历史有些冷
2025-08-01 13:30:02
一路货色?少林寺新方丈刚上任,“老底”被扒光,遭大量网友抵制

一路货色?少林寺新方丈刚上任,“老底”被扒光,遭大量网友抵制

云景侃记
2025-07-30 21:24:47
中方加速增兵,黄岩岛形势大变,菲军方求援,印度急调4舰入南海

中方加速增兵,黄岩岛形势大变,菲军方求援,印度急调4舰入南海

书中自有颜如玉
2025-08-02 13:04:53
狱警拉都拉不出去,尹锡悦深知这次一旦离开,才是真正踏上了死路

狱警拉都拉不出去,尹锡悦深知这次一旦离开,才是真正踏上了死路

傲傲讲历史
2025-08-02 11:36:11
少林寺这一新变化,引起外媒关注!

少林寺这一新变化,引起外媒关注!

环球时报新闻
2025-08-02 08:47:57
泼天的富贵接不住!自毁身家的李国麟,靠几句台词让他再次翻红

泼天的富贵接不住!自毁身家的李国麟,靠几句台词让他再次翻红

陈意小可爱
2025-08-01 20:28:40
被网友的84妙用惊呆!看前:不就个消毒的,看后:你是我的神!

被网友的84妙用惊呆!看前:不就个消毒的,看后:你是我的神!

新住家居
2025-07-29 18:31:14
还记得这几位男神女神吗?销声匿迹了很久,再次出现差点没认出来

还记得这几位男神女神吗?销声匿迹了很久,再次出现差点没认出来

上官晚安
2025-08-01 19:02:28
事实证明,被传卖上亿豪宅,去美国定居的王刚,早走上另一条大道

事实证明,被传卖上亿豪宅,去美国定居的王刚,早走上另一条大道

小椰的奶奶
2025-08-01 02:19:04
史记:葵司传

史记:葵司传

一代文嚎
2025-08-01 11:38:10
揭秘尼姑庵的黑暗面:尼姑平均年龄不到25,香客人来人往究竟为何

揭秘尼姑庵的黑暗面:尼姑平均年龄不到25,香客人来人往究竟为何

大笑江湖史
2025-08-02 07:28:54
恶魔杨景媛,为何能保研香港浸大?背后内幕曝光,让人怒发冲冠

恶魔杨景媛,为何能保研香港浸大?背后内幕曝光,让人怒发冲冠

麦小柒
2025-07-31 14:10:41
当今有四个国家最危险,印度、土耳其在列,另外两个才是关键

当今有四个国家最危险,印度、土耳其在列,另外两个才是关键

猫眼观史
2025-08-01 11:01:12
A股大佬终于发声:为什么看到资金流入,股价还跌?不懂你就输了

A股大佬终于发声:为什么看到资金流入,股价还跌?不懂你就输了

股经纵横谈
2025-08-01 19:48:39
“跳梁小丑”李玉刚摔下神坛,不再被世界宽容,梅葆玖:永不原谅

“跳梁小丑”李玉刚摔下神坛,不再被世界宽容,梅葆玖:永不原谅

芳芳历史烩
2025-07-29 18:22:58
2025-08-02 14:47:00
泰迪抱枕
泰迪抱枕
解构职场,分享成长
98文章数 384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健康要闻

呼吸科专家破解呼吸道九大谣言!

头条要闻

奥运冠军黄雅琼官宣与男友刘雨辰领证结婚

体育要闻

山东辽宁这场群殴,代价何其惨重

娱乐要闻

半退圈女演员因利剑玫瑰翻红

财经要闻

宗庆后家族隐秘资产大盘点

科技要闻

自动驾驶致命车祸,特斯拉被判赔2.4亿美元

汽车要闻

零重力座椅+大角度躺靠的后排 启源A06内饰首曝

态度原创

游戏
本地
时尚
教育
公开课

我以为《天龙八部·归来》只是“爷青回”,直到我进了“水牢”

本地新闻

换个城市过夏天|躲进雅安过几天大熊猫式慢生活

Racecore火了,集潇洒和性感于一身谁不爱?

教育要闻

难倒大学生的思考题,1÷0到底是多少?

公开课

李玫瑾:为什么性格比能力更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