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位纳粹的高官,他虽然没有参与过二次大战中的任何的一场战斗。甚至他根本也都不会领兵打仗,但他却凭一己之力改变了整个纳粹的战局。并为此付出了20年自由的代价,最后作为德国战后唯二受到所有昔日同事唾弃下寿终正寝。他就是我们今天的主人公,纳粹的天才建筑设计师——阿尔伯特·施佩尔。
1、 为建筑而生的天才
1905年3月,阿尔伯特·施佩尔出生在德国巴登州的曼海姆市。他有一个哥哥和一个弟弟,但小时候斯佩尔并没有得到多少关爱,有报道说他与两个兄弟都十分不合。但这并没有影响施佩尔的童年生活,滑雪和登山是他最喜爱的运动。由于父亲和祖父的原因,施佩尔从小也对建筑设计有着浓厚的兴趣。
由于席卷全世界的经济危机,施佩尔的大学生涯也充满了坎坷,从卡尔斯鲁厄到慕尼黑,最后到柏林的技术大学,施佩尔学习生涯可谓贯穿了德国南北。1927年斯佩尔毕业后,成为了著名建筑师海因里希·特赛诺的助手,那时候的施佩尔只有22岁,可谓是英雄出少年。
1931年1月,施佩尔在社会风气的熏染下,成为了纳粹党第474481名党员。不久之后,他便回到了曼海姆,担任了一名普通的兼职设计师。1932年7月,在德国议会选举前,施佩尔被派往柏林帮助纳粹党设计宣传竞选舞台。期间他结识了纳粹的宣传喉舌戈培尔,并在后者的推荐下帮助纳粹党翻新了他们的总部大楼。
不久施佩尔又成为了1933年"五一群众大会"的会场布景设计师,施佩尔的表现得到了希特勒的大力赞赏。1933年年底,施佩尔受希特勒的邀请,与希特勒的御用建筑师特鲁斯特一同合作改建柏林的总理府。也就在这时,施佩尔正式走入了柏林的权力中心,此后的日子,他便和希特勒一起讨论建筑物的设计问题、一同散步和聊天,甚至希特勒还会留施佩尔一同吃饭。这令斯佩尔十分的荣幸,他曾在自己的回忆录中说希特勒是自己的"靡菲斯特",为了接受任务,他甚至可以"像浮士德一样出卖自己的灵魂"。
2、 希特勒的"创意总监"
1934年,施佩尔受希特勒之命设计来设计纽伦堡党代会会场观礼台的布景。在他的设计之下,一个长300米,高24米的巨大主席台被布置在会场正中,顶部安放了一只翅膀宽33米的雄鹰模型,整个会场安置了130架探照灯作为照明。这样宏伟的设计也让希特勒本人赞不绝口。在与施佩尔的妻子会面时,他甚至郑重其事地对施佩尔的妻子说:"您的丈夫正为我建造的建筑物,是四千年以来所未曾有过的。"施佩尔也在回忆录里说:"(观礼台)是壮丽的设计与超现实主义相结合的奇妙产物,是唯一一个以方式超越时间而存在的空间作品"。
希特勒曾抱怨之前的总理府"只够肥皂公司使用",作为强大的第三帝国的中枢还是相差甚远。因此希特勒想到了他的好搭档斯佩尔,希望他帮助自己重新设计总理府的内部装饰。并要求他在1939年1月10日前完成所有设计工作,接到命令的施佩尔不仅拿出了设计方案,而且还告诉领袖可以提前一天就完成所有的工作。在施佩尔的方案里:从威廉广场来的外宾经大门进入检阅场,之后在进入一间较小的门厅。门厅的尽头是一座约五米高的双扇门,大门打开后一间镶嵌图案装饰的大厅将会呈现在客人的眼前,之后客人会来到一间半球形屋顶的圆形客厅,最后在经过一条145米长的画廊后才会正式抵达希特勒的会客厅。这一系列的房间总共需要220米,其中的画廊长度甚至超过了法国凡尔赛宫镜廊。
经过4500名工人两班倒的日夜施工以及全国各地的帮助下,1939年1月7日,总理府的改造工程正式结束,比原先的时间整整提前了两天。这次成功的设计令希特勒对施佩尔极尽赞美之词。"天才设计师"、"天赋异禀,杰出的组织才能",希特勒把能用到赞美词全都用了一遍。那一刻起,施佩尔正式步上了人生的巅峰,成了希特勒身边数一数二的建筑天才。
1936年的夏天,希特勒将"日耳曼尼亚"计划交给了施佩尔,希望施佩尔能够重新设计一个崭新的柏林城。他也希望完工后的新柏林能够成为"世界上最富丽堂皇、气派宏伟的大都市"一年后,施佩尔被正式任命为"振兴德国首都建筑总监"。在他的改动和负责,"日耳曼尼亚"计划变得更加符合实际,具体的工程也被提到了日程上来。尽管因为战争的原因,"日耳曼尼亚"计划最终没能成为现实,但是斯佩尔的才能已经被希特勒看在眼里,他人生的另一个辉煌时刻即将到来,"设计师"正式成为了一名搅动战场格局的政治家。
3、 从军备部长到阶下囚
1942年2月7日,时任武器和弹药部部长费里茨·托特因坠机身亡。第二天斯佩尔就成了武器和弹药部的新部长。而在之前,他还只是"希特勒的御用建筑师"。走马上任后不久,施佩尔就和盖世太保负责人希姆莱一起强迫大量的盟军战俘和犹太人进行重体力劳动,由于劳动环境的恶劣,许多因此不幸丧命。可以说在对待犹太人和战俘的问题上,施佩尔扮演了很不光彩的角色;为了保证轴心国的战时物资供应,希特勒决定将意大利地区一切军备和生产问题的管理权限交给施佩尔。在他的组织下,纳粹占领下的法国、比利时、荷兰等国开始帮助德国大批生产衣服、鞋、纺织品和家居用品,而同类型德国工厂改为军用,负责为前线提供弹药和装备的制造、输送工作。这样的方法使得国内企业的军需生产潜力大大提升,直接帮助了德国本土军工企业和国内市场。
军备物资方面,施佩尔也大刀阔斧地进行改革,许多积攒的烂摊子被及时收拾,新型装备和后勤物资也很快地提升了制造速度,源源不断的武器、战车和坦克开赴前线,帮助德军抵挡了盟军的进攻。后来他甚至还间接地阻止了纳粹破坏德国本土的历史文物古迹的行动。
但施佩尔毕竟是一个"门外汉",对战备工作一无所知的他还是出现了一些很严重的问题。例如在人力资源调配的问题上,由于触及了政治阶级的固有利益,他所推行的人力管理行动遭到了多方抵制,使得本土的人力短缺情况越发严重。道路管理上,由于和交通部长不合,前线的运输管理也出现了消极怠工的情况。而且因为卷入了纷乱的人事纠葛,施佩尔与希特勒的关系也开始出现了裂痕。
1944年7月,发生了针对希特勒的暗杀行动。而曾经的大红人施佩尔也被牵扯了进来,原因就是政变头目在未来的政府中,给施佩尔安排了一个军备部长的位置,这就表明曾经"亲密无间"二人彻底形同陌路。第二年,德国战败的结局已经不可避免,施佩尔作为对国家和领袖的热爱,向希特勒提交了一份优先发展轻工业和生活必需品的备忘录,但此时的希特勒已经完全不能听从任何人的建议了,无奈的施佩尔只得放弃。
1945年4月30日,希特勒服毒自杀,纳粹德国政权正式土崩瓦解。作为战争罪犯的施佩尔也因为战争罪和反人类罪被判处20年的有期徒刑。在法庭的讲述中,他还曾向法庭供述自己曾经想要通过化学武器,来刺杀希特勒。之所以没有成功,是因为换气口的位置做了改动,因此才没有成功。他的这一说法遭到了许多纳粹战犯的嘲笑和讽刺,认为他只不过是为自己的罪行开脱罢了。
宣判结束之后,施佩尔被关押在柏林的施潘道监狱。在监狱里,施佩尔开始认真反思起他在二战的所作所为,开始与曾经的自己划清界限。20年刑期结束之后,施佩尔还写下了一本《第三帝国内幕》的个人回忆录,这本书不仅详细的地讲述了纳粹高官圈子中的诸多内幕,同时也成为了史学家研究二战德国历史的重要信息来源。
1981年9月1日,这位曾经的纳粹"天才设计师"在伦敦的家中接受媒体访问时,突发中风猝然离世,终年76岁。他的遗体被安葬在伦敦的一座公园中,与妻子共同合葬。他的儿子小阿尔伯特·施佩尔继承了他的衣钵,也成了一名优秀的建筑设计师。但由于父亲的关系,他也成为了一名坚定的反纳粹主义者,并且为犹太人基金会捐献了大笔财产以试图尽可能弥补父亲犯下的错误。
结语
阿尔伯特·施佩尔,一名法西斯主义者,一个精于朋党勾结的纳粹官僚,一个确有才华的城市规划师,一个残忍至极的刽子手。虽然他在后期也曾试图反抗希特勒,但那只是为了撇清自己的罪行而已。对于真正的赎罪之路,他显然做的还很少。
参考资料
1. 《阿尔伯特·施佩尔:从设计师到政治家》
2. 《二战德国人物小传》
3. 《第三帝国内幕》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