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Baba Andre Hon from Penang
关于峇峇(bā)娘惹(Baba Nyonya)以及土生华人(Peranakan Cina)群体, 中国国内的许多小伙伴都不知道是什么……有些人对南洋地区这一华人次群体的印象永远保留在许多年前的新加坡电视剧《小娘惹》上(据说这部电视剧要被翻拍了),以致于每次我对别人说我是土生华人后裔的时候别人都会说《小娘惹》上面的娘惹糕点超好吃的你会不会做……(当然我会,不过经常翻车)
△ 新加坡电视剧《小娘惹》DVD MediaCorp
根据维基娘的定义,土生华人(Peranakan)是十五世纪初期定居在马来亚的满剌伽(马六甲)、满者伯夷(印度尼西亚)和淡马锡(新加坡)一带的明朝人后裔,是古代中国移民和东南亚土著马来人结婚后所生的后代,男性称为峇峇(Baba),女性称为娘惹(Nyonya)。
但是“峇峇娘惹”实际上只能用来称呼原英属海峡殖民地地区(槟榔屿,马六甲,新加坡)以及印尼的土生华人群体,其他地方譬如马来半岛东海岸的登嘉楼州,当地土生华人叫做美娘阿旺(Mek Awang),吉兰丹州的土生华人叫做福建暹(Hokkien Siam),因为早期来到这里的福建移民是与当地的暹罗人通婚的,泰国南部普吉岛的土生华人则叫做峇峇娅娅(Baba Yaya)。
有关峇峇娘惹们的身世起源学术界也是吵得不可开交,当然这些是民俗学的问题,我们今天聊的是服装,所以现在开始正题哈哈哈…
△ 新加坡土生华人的传统婚礼,土生华人们的婚服一般是清代中晚期的风格,由于受到马来和暹罗的文化的影响,衣服的配色会比较鲜艳俏丽,同时还会搭配许多马来风格的珠宝
土生华人的文化深受马来以及暹罗文化的影响,所以土生华人的妇女们在穿着上也会非常的东南亚,除了结婚的时候穿着中式礼服,平时都会穿着马来风格的服饰。现代的娘惹女性一般日常生活中会穿着娘惹可峇雅(Nyonya kebaya)和蜡染纱笼(Batik Sarong),如下图所示
△ 这三套可峇雅(kebaya)都是我家从印尼定做的,模特是我的大学学妹们_(:з)∠)_
图上的可峇雅是20世纪50年代的可峇雅设计, 在轻薄的纱布上手工打出镂空和绣花,这种可峇雅在马来语里也叫做kebaya sulam,“sulam”在马来语里是“绣花”的意思,这种设计从50年代中后期开始便成为了娘惹们的主流搭配,并且沿用至今。
△ 绣花可峇雅和纱笼藏品,20世纪50年代,台北沙雅玛艺术坊 藏
当然除了绣花可峇雅之外,娘惹们穿着的可峇雅还有印尼风格的蕾丝可峇雅(kebaya renda)和老式洋布可峇雅(kebaya biku)。
印尼风格的蕾丝可峇雅最初由荷属东印度时期的爪哇岛传入马来亚地区。当时爪哇的荷兰殖民者的女眷们为了适应东南亚炎热的气候开始入乡随俗穿着本地的可峇雅。不过为了凸显殖民者的身份,她们会在可峇雅上加入荷兰人的手织蕾丝。这种样式的可峇雅传入马来亚之后受到了土生华人的女性们的追捧,并成为了1910年代到1930年代非常流行的式样。
△ 穿着蕾丝可峇雅的爪哇荷兰殖民者女眷,1900年代
△ 1952年香港电影《娘惹》中,女主角穿着蕾丝可峇雅的形象,夏梦饰演
而老式洋布可峇雅(kebaya biku),原本是马来群岛的马来女性在殖民时期利用当时的荷兰洋布制作的可峇雅样式。从1930年代开始这种可峇雅样式受到了马来女性和土生华人女性的热爱,并且这股风潮一直持续到了1950年代末期。
△ 马来语娱乐杂志《Majalah Bintang》中穿着洋布可峇雅的马来女明星,1957年11月16日 刊
△ 土生华人的洋布可峇雅藏品, 新加坡私人藏品
除此之外,土生华人的女性还会穿着一种叫做长衣(Baju Panjang)的服装。这是最原始的娘惹服装,由马来人的kebaya labuh和阿拉伯人的Abaya长罩袍演变而来,也有一些学者认为这种服装也受到了一些中国服饰文化的影响,这种服装如今在一些重要场合依旧会看得到。
△ 新加坡土生华人家庭,女眷们穿的就是长衣(Baju Panjang),1910年代
△ 长衣(Baju Panjang)藏品,新加坡土生华人博物馆 藏
上文所说的都是娘惹们的上衣,在搭配上衣的时候,下半身穿着的纱笼也是很重要的。
娘惹们穿着的纱笼普遍以印尼和马来半岛生产的蜡染纱笼(Batik sarong)为主,印尼生产的纱笼最受欢迎。1950年代以前富裕的土生华人家族会购买印尼中爪哇地区北加浪岸和三宝垄生产荷兰洋布纱笼, 这种纱笼用荷兰洋布绘制,图案非常清晰,且价格高昂。我一位朋友曾经告诉我,她的祖母以前在家庭经济状况比较困难的时候,会拿这种纱笼去当铺当许多钱来购买生活用品。自然,马来群岛各个地区的蜡染纱笼纹样也是不一样的,在这篇文章里就不做阐述了哈哈哈哈(这个问题超纲了以后我再慢慢写文章仔细讲吧,在我不咕咕的情况下)
△ 蜡染纱笼,印尼北加浪岸产,印尼私人藏品
一般蜡染纱笼分两种,一种是闭合型的纱笼,将布首布尾缝合起来,形状类似于泰国人的筒裙,但是与筒裙的区别在于,这种纱笼有两块样式不同的花纹块,面积比较小的花纹块马来语叫做Kepala(头),大的花纹块叫做Badan(身体),在穿纱笼的时候,kepala要系在身体前面的2/3处。
另外一种蜡染纱笼是没有缝合的一整块蜡染布料,马来语叫做kain lepas(散布),一般可以利用不同包法包裹在下半身,包法随意。
△ 印尼蜡染布(kain batik lepas), 印尼私人藏品
此外,土生华人的服饰文化中,胸针,绣珠鞋也是必备,由于传统的可峇雅没有扣子,所以一般娘惹们会利用马来风格的胸针(Kerongsang)固定可峇雅。胸针在这里扮演着上衣扣子的作用。
△ 传统马来式胸针(Kerongsang),三颗为一副,由一颗大的针母(Kerongsang ibu)和两颗小的胸针构成
珠绣鞋(Kasut Manik)也是娘惹服饰文化中重要的一部分。旧时的娘惹们都是大家闺秀,无法和男性一样出门上学和工作,所以为了体现自己的是有教养的女性同时为了打发时间,会花费很多时间在女红上,包括绣制珠绣鞋。在土生华人的文化中,女孩子绣的鞋子越多,代表着她越有教养,也可以寻得一个好的夫家。
△ 娘惹珠绣鞋,马来西亚私人藏品
说到这里,许多小伙伴都会问我了,上面的这些都是土生华人女性的服饰搭配,那么男性的搭配是什么?
其实土生华人的男性的服饰搭配非常简单,峇峇们重要的社交场合穿西装,中山装,晚清马褂,蜡染衬衫,纱笼的都有,与娘惹们相比,男士们的穿着会更为简单。
△ 峇峇们日常穿着的蜡染(batik)衬衫
好了峇峇娘惹们的服饰的介绍就到这里了,请原谅作者的渣文笔,毕竟这是我第一次给公众号投稿,讲真还有一点点小激动呢,如果大家想入手娘惹服装,可以在ins上去搜娘惹服装的店家,或者来马来西亚,新加坡和印尼去实体店购买。毕竟国内的购物网站上好像很少有见到卖娘惹服装的,马来西亚和印尼的娘惹服装一般都不贵,花色和种类也很多,大家来到这边可以慢慢淘。
最后附上一张两年前我在马六甲峇峇娘惹博物馆拍的照片,没错右边的那个汉子是我_(:з)∠)_。当时头发是黄的,现在想来真的是丑死了。
※ “围读服饰史”栏目为征稿作品,作者请见文中标注,转载请联系作者
-
春梅狐狸 传统服饰
脸着地的藏狐,故纸堆里的服饰爱好者
[ 作者系网易新闻·网易号“各有态度”签约作者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