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伯骅,1944年出生于北京。曾祖白恩佑,擅长书画,为清代咸丰年间翰林。1965年夏,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附属中等美术专业学校。1972年师从著名人物画大师蒋兆和先生,潜心研究中国人物画直至1986年蒋先生仙逝,深得先生真传,作品“尽精刻微”写实传神。白先生深厚的造型基础与丰厚的学养,使其创作很多的题材都游刃有余,人物、花鸟、山水、书法创作都涉及,艺术上精益求精。其作品多次在国内外大型拍卖会成交,深受业内外人士好评及广大收藏爱好者喜爱。
▲《吉祥如意》46cm x 34cm
尽精刻微、与花传神——管窥白伯骅的作品世界
文 / 杨艳丽
▲《四美图》68cm x 68cm x 4
仕女画历来是翰墨名家所钟爱的表现题材,惟其或凄婉、或婀娜、或窈窕、或婵娟,但时至今日,这一题材逐渐式微,就题材的实用功能而言,仕女画与社会的现实功用存在一定差距;就绘画难度而言,仕女画的难度堪为众题材之首——为人传神写貌难,为女人传神更难,为极富性格的古代佳丽传神尤难:难在一尘不染、难在绝去尘俗、难在尽写佳人的秀骨清像,而这一切的难题在白伯骅的笔下都可以挥洒得如此自然、从容。
▲《李清照诗意图》133cm x 66cm
白伯骅是20世纪人物画巨擘蒋兆和的入室弟子,蒋兆和于近代写实人物画的发展有开世之功。蒋兆和曾题赠给他四个字:尽精刻微,这四字既是白伯骅一生的座右铭,也是先师对爱徒的嘱托。很多市井画家往往也钟爱仕女画,但对仕女画的难度却是不甚知晓,真所谓“无知者无畏”。
▲《执扇仕女图》132cm x 65cm
作为接受了“蒋氏体系”严格磨砺的典型代表,白伯骅深知其难度之大,而他之所以选择仕女画作为自己表现的题材,一方面是他对历代文人笔下所描绘的人物有着一种钟爱,一种情愫,同时也是对这一题材的挑战与超越,让如今很多人望而却步的题材重新焕发新的华彩。显然,他实现了自我的超越与对古法的继承与突破。
▲《蕉荫仕女图》137cm x 67cm
中国画历来崇尚用笔,“气韵生动”就是筑基于“骨法用笔”之上。白伯骅的用笔不但地道地承袭了蒋兆和用笔的迟涩顿挫更吸收了傅抱石的飘逸挥洒,根据物象质感的区别采用不同的线质,或高古游丝描,或枯柴描,或兰叶描,一纵一收间依稀可以窥见顾长康、吴道玄用笔的神妙。
▲《可人如玉》133cm x 64cm
画人尽知,欲画写意画必须有高超的白描功底,以线造型并以意为之,否则便是糊涂乱抹,难得门径。从白伯骅所绘观音、云冈石窟的佛像题材即可窥探到一丝消息。中国画的线条是最能反映作者感情、胸怀、气质的,线条本身就具有一定的精神特质,白伯骅所使用的高古游丝描正是体现了一种“古质”的精神,简洁圆润、悠缓从容,很好地再现了魏晋时期所崇尚的“似觉生动,令人凛凛,若对神明”的境界。
▲《戏鹦图》133cm x 65cm
顾恺之尝谓:“传神写照,正在阿睹中”。眼神是画家最为着意刻画的重点,人物的全部性情往往于此尽显无遗。眼神的传神描绘正是白伯骅创作中突出的一个方面,观白伯骅于丁亥年所作的金陵十二钗,他将曹雪芹笔下的典型人物一一穷研其态:元春的贤德、迎春的悠闲、探春的多才、惜春的不羁、黛玉的幽怨、宝钗的风致、熙凤的心机、妙玉的脱俗、可卿的情韵、李纨的贤淑、巧姐的稚趣、湘云的率真都进行了淋漓尽致地描绘。
▲《班倢伃之像》79cm x 47cm
传统人物画对眼神的处理堪称高妙,但对眼角、眼睑、眼窝、睫毛等细部的刻画往往过于单薄,特别是略带迷离、向往的意味很难把握,白伯骅借鉴了西方绘画的优势,做到了“尽精刻微”的描绘,颇具体量感,又不失国画的韵味,所绘女性真有一种“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凝眸对视,不忍离去之感。伯骅一代传神妙手,所写人物,气馨意远,世人宝之,非徒然也”。
▲《水流花谢》37cm x 48cm
写意画难于用墨,用墨之道而难于用水,倪云林所谓“以渴成润”、龚半千所云“墨欲润而不欲湿”,湿者,易涣散;润者,得韵致。白伯骅于用水之法最为看重,其画面常用宋人“大泽”之法,即通纸烘染。或烘之、或写之,意境佳构顷刻立现。
▲《採莲图》125cm x 59cm
笔者曾就用水之法相问,白伯骅谈到:“蒋老作画步骤严谨,以线造型,先用焦墨、浓墨画出结构,再逐步渲染,最后以极淡的墨完成造型。晚年作画,似较壮年时用墨较淡而水份较多;我作画又吸收了傅抱石的一些大量用水的处理方法,可以更加华滋,意境更为鲜明”。
▲《鹧鸪天》137cm x 65cm
特别令人叹服的是,白伯骅堪称全能型画家,他依旧保留着民国文人大家山水、花鸟、人物兼善的特质。山水、花鸟虽多为画中补景,但却是精工之至,与人物相得益彰,其山水画兼得傅抱石的痛快淋漓又兼具黄君璧的苍茫华滋,所画寒柳烟树,松秀雅致,皴染之下,颇得韵致,轻松之态一以贯之,正如东坡翁所言:“笔才一二,像以应焉”。其所画牡丹更让人想到了有“牡丹之王”美誉的王雪涛笔下的牡丹,用色纤秾而无俗尘,随意点染而超然物外,“点画狼藉而气脉不散”。
▲《杨玉环像》135cm x 67cm
白伯骅用自己纯正的笔墨意趣恪守着中国传统人物画的阵线,他选择了一条最为艰苦的道路,承载着千百年来传统的重担,但也只有这样,才是真正地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向前迈进,我们不曾看到他彷徨,相反,是自信而从容地走着。
▲《童子观音造像》136cm x 68cm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