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情提要:
天正六年(1578年),北陆的战国大名上杉谦信去世,同年织田信长在大坂湾以铁甲船击败了毛利水军,成功阻止毛利军给本愿寺输送粮草。在织田信长领导下的织田家日益强大,尽管在这前后还有发生别所长治、松永久秀、荒木村重等人的谋反,但是总体形势对织田家来说还是非常有利的。
上杉谦信
上杉谦信去世以后,由于他没有子嗣,养子上杉景胜与上杉景虎(北条氏政之弟)在家内掀起争夺家督的内乱,武田胜赖在这次内乱中首鼠两端,导致武田家与盟友北条家交恶。在这样的情况下,武田胜赖选择向织田信长低头,派人给信长送去战马等表示臣服的礼品,但是却被信长拒收。而后武田家又在德川家、北条家的夹击下节节败退,日薄西山。
天正十年(1582年)二月,武田家重臣木曾义昌叛变,投入了织田家麾下,织田信长发起声势浩大的“甲州征伐”,一举将武田家消灭。彼时,织田信长已经平定了日本大部,北九州的大友家素来与织田信长交好,但是近年却陷入与南九州的岛津家的交战中,织田信长写信给岛津义久,要求岛津家立即与大友家停战,然后组成联军与织田军一东一西夹击毛利家。岛津义久回信时承诺会遵守信长命令,在书信里恭敬地称呼信长为“上样(主公)”。
长宗我部元亲
四国岛的长宗我部元亲虽然大有统一四国之势,但是织田信长的一纸文书却要求长宗我部家放弃占领的四国土地,仅许可元亲保有土佐一国。尽管长宗我部元亲拒不从命,但是当织田家组织起讨伐长宗我部家的四国军团后,也不得不服软认输(此事与本能寺之变息息相关,下文详述)。
西国这边,自羽柴秀吉进入西国以后,毛利家节节败退,势力大为衰减。这一年因为宇喜多直家病逝的缘故,织田信长命羽柴秀吉提前率领织田军前锋西进,救援宇喜多家,同时表示自己将会亲自率领大军讨伐毛利家。随着西国诸多水军众的倒戈,毛利家甚至失去了引以为傲的濑户内海制海权。
京畿自然不用多说,因为送粮失败的缘故,本愿寺在天正八年(1580年)开城投降,放弃了大坂御坊,此后织田信长在京畿再无敌手。
而东国这边呢?北条家除了被织田信长消灭的武田家以外,北条家早在天正八年臣服,上杉家也如风中残烛一般,在这年接连丢城失地,甚至连谦信辛苦夺取的越中国也被织田军占领,加上越后国内新发田家的叛乱,上杉家的势力一落千丈。余下的以佐竹家为首的北关东众、伊达家为首的奥羽国众等等,一直以来都与织田政权交好,赠送信长猎鹰与战马(武家内部表示臣服的贡品),早有臣服于织田家的意愿。也就是说,除了上杉家、毛利家、长宗我部家以外,织田信长在日本已经没有其他的敌人了。
然而就在织田信长春风得意之际,天正十年(1582年)六月二日,信长家臣明智光秀突然率军包围了织田信长在京都的宿所本能寺。由于没有防备,织田信长麾下仅有百余左右的侧近,做出一番抵抗之后,织田信长在本能寺中自尽。
本能寺之变是日本几百年来的谜团,明智光秀为何要在织田家即将统一日本之时背叛信长呢?当下最流行的市井阴谋论是说明智光秀比较传统,而织田信长热爱西洋的事务,厌恶佛教、厌恶幕府,甚至想废掉天皇等等——这当然是不可能的,近年的研究已经发现,织田信长为了取代室町幕府的地位,是个非常尊王的武士,并且如前几篇文章所述那样,织田信长本质上是不想与幕府敌对的。除此以外,织田家虽然与延历寺、本愿寺敌对,但是却与法华宗、一向宗高田派、禅宗妙心寺派等关系友好,说信长厌恶佛教,只怕也是后世的误会。
那么,明智光秀为何要杀死信长呢?根据当下最新的研究,可能性最高的恐怕就是上文提到的长宗我部元亲降服之事。长宗我部元亲的妻子是前幕府奉公众石谷光政的女儿,而石谷光政的婿养子石谷赖辰则是明智家重臣斋藤利三的哥哥。因为这一层关系,织田信长才让明智光秀负责与长宗我部家的外交。
早年织田信长与阿波三好家敌对时,自然非常重视长宗我部家这个盟友,但是随着阿波三好家的衰弱,织田信长便想将手伸进四国岛,要求长宗我部元亲放弃占领的土佐国以外的领地。长宗我部元亲自然是不答应,两家的关系越来越紧张,夹在中间做人的明智光秀也越来越尴尬。
明智光秀
本能寺之变前夕,织田信长曾因为明智光秀收留稻叶一铁的家臣而大动肝火,战国时代的大名们为了保证家臣之间的和睦,是禁止家臣的家臣在各家之间跳槽的。斋藤利三当年虽然也是跳槽到明智家的,但是因为当时的光秀受宠,所以信长没有追究这件事。等到了这一年,织田信长正欲迁怒明智光秀外交不力时再发生这样的事,信长自然不会坐视不理。再者,长宗我部元亲一直都对信长的命令持强硬的抵制态度,这也让明智光秀认为织田家和平接管四国之事是不可能的。
明智光秀原本就是个地位低贱的足轻而已,靠着信长的赏识发家,在佐久间信盛被流放以后甚至成为了织田家在京畿的总代官。此时的他嗅到了一丝不对的味道,认为自己已经失宠,即将在织田家内失去十几年来的奋斗成果,于是对信长产生了怒气。但是明智光秀不知道的是,长宗我部元亲在本能寺之变前夕改变了态度,表示愿意服软,但是这封信似乎没有赶在本能寺之变前送到光秀的手中,导致光秀做了错误的决断。
实际上,织田信长并未想放弃明智光秀,为了避嫌他没有让明智光秀参加四国军团,而是特意让明智光秀与自己一同出阵西国讨伐毛利家,给予其建功立业的最后机会(讨伐毛利家之后织田家只怕再无大的战事了),但是光秀却让信长失望了。
本能寺之变
织田信长、信忠父子的上洛时机其实非常偶然,尤其是织田信忠,他本应该与德川家康一同前往堺港游玩,得知信长要上洛后才留在了京都。除此以外,此时近江国等地的织田家臣们有许多都被安置在了武田遗领的缘故,导致织田信长身边的军队人数非常少,这也是事先无法预料的条件。再加上明智光秀在本能寺逼死织田信长以后才想起来要杀死织田信忠,说明明智光秀的这次谋反根本就没有经过谋划。
要知道,此时织田家的家都是信忠而不是信长,并且信长在甲州征伐以后曾下令将天下大事全部交由信忠管理,单单杀死织田信长一人是不足以摧垮织田家的。而织田信忠如果不在京都,或在得知本能寺之变的消息时逃回领地的话,一旦信忠号召家臣勤王,明智光秀的最终结局也只会是死路一条。
除了这些因素以外,本能寺之变后的局势对明智光秀来说就是一个死局,明智家外无援军,内无盟友,即便羽柴秀吉、柴田胜家、泷川一益等织田家军团长没能及时赶回,仅仅在京畿待命的由织田信孝(信长三子)、丹羽长秀统领的四国军团就不是明智军对付得了的。实际上,在讨伐明智光秀的“山崎合战”中作为主力作战的正是这一支四国军团,而非羽柴秀吉的西国军团。上述的种种原因都说明了本能寺之变压根就是一次没有周密策划临时起意的谋反,这也是为什么明智光秀在杀死信长、信忠父子后仅仅十余日就兵败身死的重要原因。
本能寺之变以后,织田家并没有立即衰弱,而是进入了由织田信雄、织田信孝兄弟主导、羽柴秀吉、柴田胜家、德川家康等重臣辅佐的“后织田时代”,不过这段历史的故事,似乎比较适合在下一个主角的故事中细细道来。
本文作者:北条早苗
未经许可,谢绝转载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