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记:
1、负面情绪的核心来源是恐惧,比如愤怒,越恐惧,越愤怒。再比如焦虑、紧张等,而恐惧的来源是缺乏安全感,在生命早期有过太多负面经验。想改变就需要追根溯源,治标治本,硬掰是掰过不来的。
2、每一个人都会有负面情绪,但是这其中大有不同,有的负面情绪是正常反应,但是有的负面情绪,是内在自我触发后的过度反应,属于衍生情绪,这会给自己的人际关系造成很大的困扰,使得很难有好的人际关系。这类人往往还有一个特征就是敏感、冲动、没有耐心、自控力差。
3、超过正常反应,给人际关系和自己带来困扰,使得自己有痛苦的负面情绪,往往出自一个人的潜意识,生气、愤怒、莫名其妙的不舒服,自己还痛苦,这是因为潜意识里储存着一系列负面体验,不看到,它就会一直困扰你,甚至操控你,成为命运一样的存在。
正如心理学家荣格所说,你的潜意识正在操控着你的人生,而你将其称为命运。
给人际关系造成困扰的负面情绪(感受)往往来自潜意识,而潜意识的形成有一个关键期,那就是幼年时期,幼年时期的身心处于发展的关键期,特别是心理层面的一些经验会成为日后自我发展的基础。
就拿潜意识来说,因为幼年时期个体的意识发展不健全,各种心理防御还没有发展起来,再加上言语体系也还没有形成,所以导致对各种体验无法描述、分析、归类,所以很容易就自动归入到潜意识里。
总的来说,给人际关系和自己造成困扰的情绪(负面)大体有三种:
1、过度反应的情绪
如果情绪是外界刺激的正常反应,比如有人踢了你一脚,你很疼,让你很生气,这很正常。但是如果你转念之间,认为这人是故意冒犯你,可能是故意挑衅,越想越生气,上去就跟对方纠缠在一起,造成一起事件,这就是过度反应了。
再比如,你在地铁上看到对面的一个人盯着你看,你觉得是对方对你不友好,这也是过度反应,而在人际关系中,与此类似的感受就更是如此了。
2、长时间、重复性的情绪
如果一个人长时间、重复性的体验到某种感受,比如被伤害、被打击,很自卑,这就是一直以来,从小到大妥协外界,以外界需求为中心,忽略和压抑自己真实需求的缘故。
在生命早期用这样的方式和父母等重要关系互动,长大后依然会沿用这样的互动模式来和他人交往。即以别人的需求为中心,不敢表达自己,于是需求背后的动力便以长时间、重复性的情绪呈现出来。
3、自动化的情绪
所谓自动化的情绪,就是不假思索的,没有延迟的瞬间情绪,比如显而易见的冲动、失控、暴怒等。而这些对于人际关系的伤害是巨大的。
负面情绪之所以经常出现,背后其实是正常的需求得不到满足或表达的缘故。心理动力无法正常表达,就会扭曲呈现。从而对人际关系造成伤害。
而无法正常表达的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心理习惯、互动模式,比如有的家长或大人要求孩子必须听话,制定各种规则,甚至会有很严重的惩罚,致使孩子面对吃喝拉撒睡、玩等没有多大现实意义的事情时,都无法自己说了算,都需要压抑自己,去迎合父母。
而要改变,就需要重新创造新的心理习惯,表达自己的心理动力,即表达自己的需求,意识到负面情绪背后的恐惧来自哪里,这需要自己根据自己的成长去觉知,去回忆,是否有特殊的经历,乃至创伤。
心理学上有句名言,看见即疗愈,如同光照进黑暗,就形成了光明。
然后有意识的去表达,表达自己的需求,表达自己的感受,试着用语言描述,比如“我感到很生气、很愤怒”,就比你莫名其妙的发怒好很多,对事不对人,面对自己的感受,根据自己成长经历觉知为什么会这样,长此以往,就会行成新的心理习惯。
其次,就是学会接受,有些东西,比如过去某个节点的需求或者某种事实,回不去,改不了,但是潜意识里储存着与此相关的感受,影响着你的生活。你现在要做的就是放下,并接受,人之所以痛苦就是因为不承认、不接受,接受了这种负面情绪也就不会出现了。
以上就是一些大体的建议,但是作为一名心理咨询师,对于比较严重的发展受阻问题,人际困扰问题,正确的做法还是应该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寻求专业帮助,我们也不要对心理学、心理咨询有太多的误解,为了使得自己成长和发展的更好,我们必须由内而外的照顾好自己。
希望以上的心理学论述能对你的自我发展有所帮助!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