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M·辰
(秦陵铜马车)
上一篇,辰馆为大家介绍了国宝级文物“秦陵铜马车”。
限于篇幅,有关该国宝的一些细节未能展开。今天,咱们接着说秦始皇陵博物院镇院之宝(国宝)——“秦陵铜马车”。
(关于“铜马车的发现与出土”详见上篇——“此车堪称世界上最贵的车,出门需要这样的阵势作陪”)
(铜马车,局部)
通常我们判断一件文物是否是珍贵文物,主要是从它的历史价值、艺术价值以及科学价值三个方面来判断。国家《文物藏品定级标准》中将文物藏品分为了珍贵文物与一般文物两大类,其中珍贵文物又分为一、二、三级。标准中对一级文物做了如下界定:“具有特别重要历史、艺术、科学价值的代表性文物为一级文物”。
毫无疑问,“秦陵铜马车”因其“是目前发现最早、形体最大、保存最完整的青铜艺术品…展示了秦代高超的青铜锻造技术,美轮美奂的彩绘艺术…提供了秦代马车结构、系驾方式以及车马制度的实物资料…“而名列国家一级文物之榜。
下面咱们就具体说说“从秦陵铜马车的结构了解秦代马车系驾方式”的一些细节——秦代的车和马是怎样连接的?驾车的驷马(二、六马匹同理)在行进过程中为什么既不会靠得太近、也不会相离太远、能始终保持一定的间距并驾齐驱?
(单辕、双轮马车简示图)
首先来看秦陵铜马车的形制:单辕、双轮、四马系驾。
单辕:车前驾牲畜的一根曲木(上图)。汉代以后,多为双辕,即车的两侧分别有一根辕木。我们现在看到的马车大多是这种类型。
双轮:两个车轮。两轮马车较四轮马车有转向灵活、节省畜力、奔跑速度快等特点,尤其是在泥泞的路上更突显出两轮车的优势(四轮车多见于欧洲,其路况相对平坦是原因之一)。
四马系驾:由四匹马拉车。
其它关于马车的两个基本常识:
衡:古时通“横”,这里指“横木”(上图)。
轭:驾车时搁在牲畜脖颈上的曲木(上图)。
(二号车)
秦陵共出土铜马车两乘,按出土的先后顺序分别被编为一号车和二号车。两车形制相同都是单辕、双轮、四马系驾。
以二号车为例,可见位于中间两马之间的“辕”与横在其上的“衡”(红箭头)。
中间的两匹马称作服马,主要用来驾辕;旁边的两匹马协助服马拉车,称为骖马(音同“灿“,意为“驾在车前两侧的马”)。
由上图可见,辕与衡都作用于服马,而未与骖马相连。
(二号车,局部)
为了使四匹马各处其位、齐力拉车,铜马车上安装有防止骖马内靠及外逸的专用部件——胁驱与缰绳。
胁驱(上图红圈内):用以防止骖马内靠。
(一号车,局部)
缰绳:为防止骖马外逸,在骖马的勃颈上套有一根缰绳(红圈内),缰绳的另一端系在衡与轭的交接处(红箭头),以防止骖马过分远离。
通过上述装置,骖马与服马间能够始终保持一定的间距并驾齐驱、合力拉车。
(一号车)
铜马车是秦始皇的陪葬品之一,象征着秦始皇銮驾的一部分,是依据真实车辆缩微而制。铜马车以其完整的结构、准确的造型以及精心的制作,将秦代马车的形制、构造、驾引方式等具体细节直观地展现出来,它清晰地呈现了秦代马车上马与车的连接方式、马与马之间的并驾关系以及驭手如何操纵马匹与车辆等的实际样貌,对研究古代车马制造及其制度具有重要的历史、艺术与科学价值。
(本文图片除特别注明外均由作者拍摄,版权作品)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