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益女中(资料图片)
□苏报记者 朱琦 苏报通讯员 查燕华 蔡洵颖 朱天培
红色灯塔照亮红色土地,红色土地孕育红色基因。
95年前的9月,中共苏州独立支部在乐益女中秘密建立,她像一颗炽热的火种,在姑苏大地上燃起改变历史的革命火焰,苏州党史从这里开篇。
95年后的今天,我们回望那段血与火的革命岁月,深深追念革命先烈,追忆革命故事,用历史火炬照亮前进道路,以现实担当传承历史财富,倍加珍惜现在的美好时光,从中汲取砥砺奋进的精神力量。
苏州革命曙光初照
——中共苏州独立支部秘密建立,三名青年成创始人
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他们迫切期望民族独立、国家富强。为此,学生、工人、农民和各界爱国人士自发组织起来,开展反帝爱国运动和工农群众斗争,苏州人民也积极投身到这些运动中去。
1919年五四运动期间,苏州人民开展了一系列反帝爱国斗争。学界、工人阶级、商界爱国人士一致行动,通过集会游行、散发传单、罢工、罢课、罢市等方式,要求北洋政府不在巴黎和会的卖国条约上签字。1925年五卅运动中,苏州人民再次掀起工人罢工、学生罢课、商人罢市的“三罢”运动,开展集会游行等声援活动,并通过募捐等方式筹集资金支援上海工人的罢工。与此同时,苏州的工农群众运动也日益兴起,丝织业女工在1920年6月开展了两次罢工,苏州各地农民也开展了各种抗租运动,要求减免地租。
在这些反帝爱国斗争和工农群众运动中,学生、工人、农民的进步意识逐渐觉醒,马克思主义在苏州逐渐传播开来。张建初等人成立了进步组织“人社”,宣传反帝反封建思想,陈独秀特地向“人社”提供了《新青年》《劳动界》《工商之友》《共产党宣言》和《两个工人的谈话》等革命书刊。顾容川等人在草桥中学创办了工人夜校,组织和团结了工人阶级。中共早期党员恽代英、萧楚女等人还多次来苏演讲,宣传革命思想。在苏州建立中国共产党组织的条件,已经日臻成熟。
为了更好地宣传马克思主义思想,领导苏州各界群众投身革命事业,中共上海地方委员会兼江浙区执行委员会决定在苏州建立党组织。1925年5月,中共上海地委批准成立中共苏州支部,成员仅候补党员陆秋心一人。但由于党处于秘密状态,陆秋心没能与叶天底、潘志春等在苏党员取得联系,故而在当时声援五卅运动中未能形成党的核心领导。
针对苏州支部名存实亡的状况,中共上海区委决定派人到苏州重新建立党组织。中共党员侯绍裘此时正好应邀到苏州乐益女子中学任校务主任,在苏州组建党组织的任务就交给了侯绍裘。
8月,侯绍裘同刚刚入党的张闻天来到苏州,与已在苏州任教的叶天底取得了联系。三人积极开展工作,筹备建立党支部。经过周密的准备,1925年9月,中国共产党苏州独立支部在苏州乐益女子中学正式成立了。叶天底担任中共苏州独立支部的第一任书记并负责组织工作,张闻天负责宣传,侯绍裘因已在党内身兼数职,活动繁忙,只担任委员。
中共苏州独立支部的建立,揭开了苏州人民革命斗争的新篇章。1926年春,中共江阴独立支部成立,孙选任书记;1926年2月,李强和周文在成立了中共常熟特别支部;1926年8月,王芝九根据党的指示,建立了中共昆山独立支部。至此,苏州(包括吴县)、江阴(包括张家港)、常熟、昆山的党的地方组织相继成立,开始担当起领导地区革命斗争的责任。
红色热土星火闪烁
——乐益女中孕育革命力量,苏州有了“五卅路”
作为红色火种的孕育之地,乐益女中从诞生之初就蕴含着进步的底色。“乐土是吴中,开化早,文明隆……愿吾同校,益人益己,与世近大同。”这是民国时期苏州乐益女子中学校的校歌,一曲校歌,唤醒一段红色记忆。
一百年前,中国女子接受教育的机会极少,苏州的女子学校数量不多,满足不了女学生们入学的需求。1918年,张冀牖举家移居苏州,为普及女子教育,张冀牖决心办女子中学。为将学校办好,他遍访苏州、上海、南京等地的教育名家。1921年,乐益女中开始办学招生,彼时为租房办学,地址在人民路憩桥巷。同年,选址体育场路筹划建设新校园。
1923年,新校园在体育场路4号落成了。为了独立自主办学,张冀牖倾尽家财、让出宅园,不接受任何形式的资助。虽以一己之力独资办学,但他对学校的投入不计代价,单单校园建设就花去2万银元,对学校师资队伍建设更是重视,广纳贤才,对教职员工从丰付酬。张家是合肥的名门大家,老家的田租、房租等收入都是支撑他办学的经济基础。收到租金后,他总是先把学校的经费落实,然后才分配给子女们学费和路费。乐益女中常常入不抵支,需要补贴部分资金才能正常运转。即便面临巨大的经济压力,学校仍每年拨出约十分之一的名额,招收免费生,以便贫家女儿入学,改变了一批学子的命运。
乐益二字,取“乐观进取,裨益社会”之意,很能说明乐益女中的教育宗旨和办学理念。乐益女中的新校舍占地二十多亩,建有四十多间宿舍和教室。学校各区域分布合理,功能齐全,办公、教学、运动、生活区域分开,有传达室、会客室,有男、女宿舍,有中式的花园、西式的教学楼,有先进的教学设施,有专门的篮球场、网球场和排球场,还有供学生课间休息的凉亭。
在新思想的影响下,乐益女中出现了从未有过的朝气蓬勃的新气象,掀起了诸多新风。乐益女中是苏州最早推行剪短发的,开了女子上台演戏的先河。乐益女中在课程设置上开风气之先,虽也教旧体诗,但更多的是学习各种新知识,开设的课程有国文、数学、英语、素描写生、社会实践课(缝纫、刺绣、园艺)等,学生们能接触到外国文学作品,演出英语话剧,还有丰富的课外活动。张冀牖虽然不上课,但乐于参加学校的各种活动,如运动会、游艺会、远足郊游等。
1925年五卅运动时,张冀牖接受进步教师的建议,停课十天,搭台演戏三天。师生们分赴各个城门口、火车站口,沿途募捐,更有一队学生赴无锡劝募。为支持上海工人罢工,学生们自编自演了节目,张冀牖还请来马连良、丁伶等名演员义演募捐。乐益募捐“成绩甚优”,上海、苏州各报都登了这条消息。上海工人罢工结束,多余的捐款退回苏州,乐益女中的师生和苏州工人、学生一起,自己动手,填平皇废基空场贯通南北的小巷,开拓为大马路,命名“五卅路”,并立碑纪念。
1925年9月7日,本该是乐益正式开课的日子,但为铭记《辛丑条约》(9月7日签订)“国耻”,学校停课,举行演讲活动,侯绍裘主持,张闻天主讲《帝国主义与辛丑条约》,叶天底主讲《九七与五卅》。中共党员以乐益女中为基地,宣传革命思想,播撒革命火种,开展了很多影响广泛、意义深远的爱国主义活动。
中共苏州独立支部成立后,以乐益女子中学为基点,积极宣传革命思想,组织领导工人运动,吸收新鲜血液壮大党团组织。独支成员特别注意深入到产业工人中去。有了党组织的领导,经受过革命思想的教育,苏州工人斗争的性质逐步由以往单纯的经济斗争发展到争取经济利益和提出政治要求相结合,斗争规模也由一厂一店发展到全行业乃至各行业的联合斗争。1925年12月,天孙丝厂发生劳资纠纷,工人举行罢工。中共苏州独立支部立即派人前往支持,并发动其他工厂声援,使罢工斗争取得了胜利。
对于经过教育和实际锻炼涌现出来的条件成熟的积极分子,独立支部及时地吸收他们入党,壮大党的力量。在乐益女子中学入党的有教师王芝九、徐镜平、张世瑜,学生沈霭春等,在其他学校吸收入党的有许金元、汪伯乐等,在产业工人中发展的党员有葛炳元、张春山等。到1925年底,中共苏州独立支部已有党团员24人,为革命事业的发展积蓄了力量。
革命先驱前仆后继
——独立支部前三任书记相继牺牲,最年轻的21岁
中共苏州独立支部成立后,早期的斗争形势异常严峻,独立支部卓有成效的工作不可避免地引起当局警惕,成员遭到反动势力的残酷迫害,无数先烈倒在半途。1926年1月17日,共产党员周水平在江阴遇害,成为苏州党组织成立初期为党捐躯的第一人。独立支部前三任书记也相继牺牲,1926年12月16日,时任中共苏州独立支部第三任书记的汪伯乐在南京就义;1927年4月,侯绍裘在南京牺牲,一同遇害的还有曾任中共苏州独立支部第二任书记的许金元;1928年2月8日,叶天底在杭州就义。
作为独立支部第一任书记,叶天底参与发起成立上海社会主义青年团,192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4年7月,叶天底去苏州乐益女中任教,授国文、图画两科,他以教师职业为掩护,积极参加社会活动,宣传革命。五卅惨案发生后,叶天底、许金元、秦邦宪等党团员依照上级指示,发动苏州各界以示威游行、募集捐款等形式声援五卅运动。声援热潮长达一个多月,其中以叶天底所在的乐益女中募捐成绩最佳。1925年9月,独立支部在乐益女中秘密建立,叶天底担任书记。在他的领导下,支部发挥了极强的战斗力,乐益女中成为苏州人民革命斗争的中心和据点。不久,独立支部的活动引起了当局的注意,迫于压力,叶天底于1926年初离开苏州。此后,叶天底因身体原因回家乡休养,其间,主持建立中共上虞县直属支部,并担任书记。1927年11月,叶天底被捕,关押于杭州陆军监狱。在狱中,他写下了荡气回肠的遗书:“大丈夫生而不力,死又何惜。先烈之血,主义之花……我决不愿跪着生,情愿立着死……”次年2月8日,叶天底在监狱英勇就义,年仅30岁。
苏州人许金元是独立支部第二任书记,在博文中学任教期间,与叶天底等人一起,组织发动了苏州的五卅声援运动。独立支部成立后,他由团员转为中共党员。1926年2月,许金元接任独立支部书记,积极领导工人运动。在独立支部领导下,苏州工人运动掀起了一个斗争高潮,爆发了苏纶纱厂、公民织布厂、铁木机工厂、漆工等罢工斗争。1926年8月,许金元离开苏州,被组织选派去广州中山大学学习。1927年4月10日夜,许金元参加中共南京地委紧急扩大会议时被捕,数日后牺牲,遗骸被抛入南京九龙桥畔的秦淮河中,年仅21岁。
独立支部第三任书记汪伯乐,在苏州举行的悼念孙中山先生活动、五卅声援运动中发挥了重要作用。1925年9月,汪伯乐加入中国共产党。次年6月,汪伯乐接任独立支部书记。当时北伐军已逼近江南,汪伯乐秘密成立了“迎接北伐军中心组”,开展革命活动,积极策应北伐军。1926年12月初,敌人在邮检时截获泄露革命机密的信件,致使汪伯乐等3人被捕。其时汪伯乐因久病卧床,人已憔悴不堪,但仍被军警从病榻上硬拉起来带走。12月16日清晨,汪伯乐惨遭杀害,年仅26岁。北伐军进驻苏州后,苏州人民为汪伯乐等烈士举行了隆重的追悼会。1927年8月,苏州建立了以汪伯乐名字命名的“伯乐中学”,以志纪念。
即使在如此险恶的环境之下,苏州早期的共产党人却仍毅然选择革命道路,奔走呼号启发民智,深入群众开展动员,一批批中国共产党人以救国救民为己任,用青春、鲜血和生命书写了一段血与火浇铸的历史,诠释着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
研究者说
95年前,中共苏州独立支部成立,开辟出苏州爱国革命斗争的新天地,在苏州革命史上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纪念历史、饮水思源,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我们重整行装再出发。
筚路蓝缕,玉汝于成。中共苏州独立支部是中国共产党在苏州建立的第一个发挥作用的地方组织,她的建立使苏州人民的革命斗争有了坚强的领导核心,革命从此有了科学的指导思想,苏州人民有了可以依赖的组织者和领导者,工人阶级有了自己的司令部,为苏州人民在茫茫长夜中擎起了一盏指路明灯。她蓬勃昂扬向上,怀着坚定的革命信仰和理想,团结人民,在斗争中锤炼,在斗争中壮大,并将革命不断推向高潮。
岁月峥嵘,山河为证。中共苏州独立支部成立后,苏州的革命形势从此焕然一新。独立支部深入各大学校、工厂,开展了轰轰烈烈、卓有成效的革命活动,大力宣传马克思主义和民主革命思想。在中共苏州独立支部接连领导的反帝反封建的罢工、示威、迎接北伐军等革命活动中,独立支部的队伍得到了充分锻炼,发现和培养了一批年轻党员,壮大了革命队伍,为发动更大规模的革命运动积累了经验。
栉风沐雨,砥砺前行。自中共苏州独立支部成立之始,中国共产党便在苏州深深扎根并一直延续至今。虽然包括独立支部前三任书记在内的很多共产党员倒在了敌人的屠刀下,但苏州党组织仍星火不灭,无数革命先驱为“最大多数之最大幸福”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风雨兼程95载,从1949年4月27日古城解放,到1983年小康社会构想“试验田”,再到今天建设“现代国际大都市,美丽幸福新天堂”,历史一次又一次印证着最深刻最重要的真理,那就是苏州向前阔步迈出的每一步、创造的每一个发展奇迹,归根结底都源自于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是人民和历史选择了中国共产党。
高志罡(市中共党史学会会长)
红色档案
中共苏州独立支部创始人
侯绍裘
侯绍裘,1896年出生于江苏松江,192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五四运动期间,他积极参加声援活动,编辑发行《问题周刊》《松江评论》,宣传社会主义和俄国十月革命。他心中有着矢志不渝的高贵志向:以最多数人“之最大幸福为人生的最终目的。”
张闻天
张闻天,1900年出生于上海南汇,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在南京河海工程专门学校学习期间,他受到《新青年》的影响,逐步走上了革命道路。他的一个朋友曾经问他为什么不加入国民党,他自豪而坚定地说:我“要加入CP(中国共产党)!”
叶天底
叶天底,1898年出生于浙江省上虞县,1920年8月,同陈独秀、袁振英等人在上海霞飞路渔阳里6号成立上海社会主义青年团(后改名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2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他随时做好为革命事业献身的准备,坚信“先烈之血,主义之花!”
史料支持:市委党史工办
图片来源:苏州革命博物馆
苏州教育博物馆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