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阳修与包拯都是我们耳熟能详的北宋时期的两位著名人物,他们都不同地为北宋的发展作出了贡献。但欧阳修和包拯素来不和,为什么欧阳修却对包拯有意见呢?
欧阳修与包拯都是北宋时期的重要人物,他们为北宋的发展作出了不可估量的贡献。欧阳修是宋代文学史上最早开创一代文风的文学领袖,是 “唐宋八大家”之一。包拯,历史上有名的清官,是百姓心里的“包青天”。他公正无私,清正廉洁,不畏权贵。
“开封有个包青天,铁面无私辩忠奸。江湖好汉来相助,王朝马汉在身边”。
听到这个,自然而然就唱了起来,这是经典电视剧“包青天”的主题曲。而在这个电视剧的主人公便是包拯。
而欧阳修是在欧阳修仁宗天圣八年(1030)中进士,包拯是在包拯仁宗天圣五年 (1027) 考取进士。他们之间的年龄差距并不算大,包拯大了欧阳修八岁。他们又在接连的考取功名,为朝廷作出了贡献。但是欧阳修为什么会对包拯有这么大的意见呢?这就要我们从头说起。
一、两人关系的矛盾爆发的前夕,此时两人的关系还是和谐的,彼此之间互相提携,互相帮助
北宋期间,以范仲淹为首进行了一场严峻的政治改革。他们提出了十项改革方案,大都被宋仁宗所采纳,推向了全国,号称“新政”。但是最终的结果却是不尽人意的,因为触犯了大官僚大地主的利益,在实行时便遭遇了强烈的反对。范仲淹将一些不作为、无能力的官员赶出了公务员的队伍中,任用了大量的年富力强,为国家做实事的人。
而包拯也就是在这个时候被启用,受到了重视。包拯曾先后两次出面向宋仁宗上章,而这个正好与欧阳修的根本利益相违背,因此对包拯的这种做法更是大力反对。但是后来,包拯又再一次上书,请求将一些改革者官复原职。仅仅对于这一次上奏,欧阳修还是十分满意包拯的,他维护了自己的利益,可以把包拯看成自己人。
但是包拯的仕途并不是顺利的。像包拯这样的人注定会仕途不顺,虽然一心扑在工作上,但是最后还是没有人帮你,想进步更是难上加难,搞不好还会被降级。包拯也不知道说错了哪句话,惹得权臣动怒,于是在嘉佑元年,包拯便被贬职到偏远的池州去担任小小的池州知州。
更不幸的是,在他担任知州的过程中,天公不作美,在黄淮一带发生了严重的水灾,北宋的都城汴京也成为重灾区,洪水围城蔓延,逼近城区。原本汴京的水利系统是十分完善的,但是因为一些违章建筑占据了河道,阻断了河流。而这些建筑大都是政府高官或者是名门望族的府邸,想要拆除更是难上加难。百姓流离失所,引起了社会的动荡。
欧阳修的仕途也不是平顺的,但是因为文才盖世,境遇要比包拯好的多,在外面漂泊了几十年,后来在皇佑元(公元1049年)被调回了京城,做了翰林学士。因为这个关系,欧阳修与包拯之间又有了联系。此时担任翰林的欧阳修便上书说道:“天灾不能避免,但是人祸至少可以减轻”。现在朝廷中仍然存在着大量的腐朽官员,拿着朝廷的俸禄,却不为朝廷做事。
欧阳修便提到了池州的知州包拯,说其公正无私,考虑百姓的疾苦,是难得的好官员。于是包拯便被提携,担任了龙图阁学士权兼开封知府,在此时包拯和欧阳修的关系还是要好的。要不是欧阳修此时的帮助,包拯或许这一辈子都不会翻身。
二、包拯为人刚正使他一次又一次触犯了欧阳修的利益,这使两人的关系走向了最后
郑州就位于天子的脚下,许多权贵都扎根于此。包拯的刚正不阿的性格在上马之后就很快得罪了贵族大臣,引起了巨大的不满。王公贵族纷纷向皇帝诉苦,说包拯所做的种种事迹。这么大的动作,也引起了欧阳修的不满。于是为了稳定政权,宋仁宗在当时丞相的建议下,将包拯的管官职免职,而让欧阳修顶替其的位置。
欧阳修其实是代替贵族的利益,所以他一上台便受到了拥护。尽管他也进行了一些改革比如说“反腐败、打击犯罪”。但是这些措施就是在做无用功。就在这时起,欧阳修跟包拯的思想出现了不同,彼此之间的分歧加大。
而真正导致他们关系分裂的是三司使案的发生。
三司使案于宋仁宗期间,发生在开封的一场财产纠葛案件。事件的起源是因为一个亏本的酒厂,酒馆因为破产不能偿还债务,于是只能通过变卖家产这个途径。三司史张方平在这时趁机以极低的价格买了这个豪宅,即使是很低的价格,也价格不菲。担任三司史的张方平是很难拿出这么一笔巨额的。
于是包拯便向宋仁宗请示他担任这个职位不合适,宋仁宗在这个建议案上签了字,张方平便被贬职。但是欧阳修则认为张方平拿出这一笔巨额是很有可能的,理由也很明显。因为张方平和欧阳修的关系很不错,并且在当时,整个朝廷都会有灰色的收入。
包拯把张方平给扳倒了,这对欧阳修也是大大不利的。此时这个职位变成了空缺,没有人去接替,宋仁宗便考虑到了宋祁。他与欧阳修的关系也非常的好,这个消息一出,包拯就不愿意了。他立即向皇帝弹劾,理由也很简单。是因为他生活作风极差,吃喝玩乐一样不差,并且在个人生活上也不检点,经常调戏良家妇女,这样的人是不可能担任这样位高权重的职位的。
而欧阳修和他的关系这么好,他的个人品行也好不到哪里去。尽管这只是后代的一些传闻,但是不为了自己的好朋友,就算为了自己,欧阳修都应该站出来反驳包拯,维护自己的利益。
最终张方平和宋祁都被包拯整下了台,宋仁宗对此也疲惫了,于是就让包拯担任这个职位。这就引起来欧阳修的极大不满,想要趁机报复包拯。于是欧阳修又立即上书,极力劝谏宋仁宗不要签署委任状。欧阳修在报告中指出包拯连续两次参倒了两任三司使而又让他接任此职位,这就很容易让人怀疑他的最初动机。即使包拯问心无愧,也会让人落下这样的嫌疑。
为了包拯,为了整个监察部门的名誉着想,也不能让包拯就位。除此之外,欧阳修还说道并不是每个人都可以担任三司使,尤其是像包拯这样的,刀子嘴、豆腐心,尽管为人正直。宋仁宗认为欧阳修的理由不足以让他改变决心,他认为只要这个人本质善良,为人正直,在当下腐败的社会下,就像一股“清流”,能够理解民心所向,真正的做到为人民服务,更好的为国家为王权服务。
根据以上的事件我们也不难得出为什么欧阳修会不喜欢包拯了。因为包拯一次又一次触动了欧阳修的个人利益,欧阳修不仅是在为自己他的好朋友说话,也是在为他自己说话。
参考文献:
《宋史全文》
《历代纪事本末:宋史纪事本末》
《宋史演义》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