鹭客社:守望共同的尘世故乡
此图片源自《新之桥》
2018年12月10日,与张明珍等乡建诸君行走南安时,在当地人的帮助下,于厦门与南安交界的官桥镇九溪村发现了一块镌刻于明万历丁酉年(1597年)的古碑,名为《九溪桥重复记》。古碑被发现在九溪大桥不远处的溪畔,已被草莽所埋没。当草除碑现时,字迹已漫漶难识,但落款的“郡人黄文炳撰”却非常清楚,这让我想起了距九溪村不远处的厦门翔安区新圩镇金柄村。之前,我曾借调到新圩镇帮助工作,故对新圩一带的宗族情况有所了解,知道那里生活着一支以“紫云”为灯号的黄氏望族,也略微知道,新圩的金柄村曾经出过一位明代名宦黄文炳。归来后经认真研判,确认撰碑的黄文炳,就是金柄村的黄文炳。
此明碑碑文字数近千,文采斐然,字里行间情思涌动,堪称一篇难得的古文佳作,列入闽南乡土教材亦无不可。碑文充分体现了黄文炳为官在外却心系桑梓的殷殷乡情,也真实记录了明代厦泉交界(当时同安属于泉州)的风土民俗情况,特别是文中提到的重建后的“末浮首维”具有较强抗洪能力的石墩木梁桥,尤其值得关注。或许,有朝一日,厦门可以在黄文炳的故乡金柄村复原这座神秘的木浮桥,使之成为新圩的一处重要人文景观。
因黄文炳的缘故,我一直都有到金柄村这座偏居厦门北隅的无名村庄随意走走的念头。
2019年9月11日上午,头顶炎炎烈日,我终于走进了金柄村,从而对金柄村有了一个大概的了解。金柄村给我印象较深的主要有四个方面:一是村庄的开基历史够长。据《千年金柄》一书称,金柄村开基于唐代垂拱二年(公元686年),故有“未有厦门,先有同安;未有同安,先有金柄”的说法。唐代垂拱二年处于武则天统治时期。是年,漳州建州;是年,泉州巨富黄守恭梦见桑树生莲,遂捐桑园建寺,初名"莲花寺"。这黄守恭便是金柄开基祖黄肇纶的父亲。如果《千年金柄》一书记载正确的话,黄守恭舍家业建道场与分遣五子于五安是同时进行的。二是村庄的宗族地位够高。紫云黄氏之同安房支派(黄守恭第四子派系)在这里发荣滋长,现其后裔遍布海内外,至少已有76万。此支派人才辈出,如明代的黄文炳、黄文炤两兄弟,民国的黄仲涵、黄廷元、黄仲训等。三是村庄的人文氛围够浓。这里有原始的舞蹈拍胸舞,有类似“玛尼堆”的辟邪祭坛,有比较多元的民间信仰系统,如炎帝殿(又名介谷殿)、玄武庙、关帝爷宫、保安宫(保生大帝)、水耀宫(灶君王)、上帝公岩宫(玄武)、田都元帅宫(戏曲行业的祖师爷)、新兴宫(吕厝王爷)、土地公庙。四是村庄的环保意识够深。从唐代开始,金柄村的祖先与乡贤们,就刻意保护金柄村周边的山林,使村庄一千多年来,一直背靠着郁郁葱葱的森林,沉浸在啁啾鸟鸣之中。
去金柄村之前,因为人在翔安工作,我曾去过不少翔安的村庄。翔安的村庄,具有一些显著的共同特点,如为数众多的社树(或榕或樟)、壮观的红砖厝群、门楣上统一标识的姓氏灯号、盖得美仑美奂的宗祠与神庙,此外,大多村庄都不少中西结合的番仔楼。
从金柄村的社树看,有榕有樟,印象最深的是唐樟,唐代的樟树,据说是黄肇纶手植。现在唐樟的树中心已经成为空洞,村民在树洞中设置了土地神位,并在树前设置了祭台,此唐樟已被视为神树。 金柄村 的红砖厝群,其风格与新圩的其它村 庄 如古宅、御宅、诗坂等 ,基本无异。 这一带的民居,越靠近大山 石头元素 运用的 越多。 灯号的话,你从村头走到村尾,可以看到大多房子的门楣上,都是清一色的灯号——“紫云黄氏”。 最早开发厦门的汉人 宗族, 民间素 有“东黄西石、南陈北薛”的说法,紫云 黄氏就是这个“东黄”。 就厦门而言,从唐代到现在的一千多年里,紫云黄氏从金柄村出发,已经繁衍 成 为厦门原住民中的泱泱巨族,可谓“瓜瓞绵绵”。 至 于宗祠,更是值得一提! 为什么? 因为这座 村的宗祠,它不只是 宗祠,它 是 “大宗祠”,规模异常宏大 。 大宗祠前面的广场,也是 空阔得很 。 广场与村路之间,有一面 照壁,照壁上写着黄氏的认祖诗。 分散各地的紫云黄氏后裔,彼此相遇时,只要对上这首诗,就知道是一家人了。
在大宗祠内与宗祠广场,我看到了一些关于黄氏先祖的介绍,长年游宦在外的黄文炳果然也在其中。但介绍得更多的是他的弟弟,身为布衣的季弢先生——黄文炤。 黄文炤是明末清初的闽南理学家, 存世有《道南一脉》、《两孝经》、《仁诠》、《理学经纬》等书。 他的诗作被法国巴黎博物馆收藏。 他与小嶝的邱葵有些相似,都是隐士,都是理学家, 都在朝代变更之际拒不接受新 朝, 一北一南可称“翔安 二隐”。 金柄村附近的山上,便 有一条纪念黄文炤的古道,叫布衣古道。 村里现还有不少黄文炤留下的碑刻,内容多是保护树林、兴修水利、兴修宗祠宫庙的,如《 祖林垂示碑》、《大仑护林碑》、《石帮记》、《重兴祠堂记》、《炎帝殿重兴记》等。 其中, 一处 黄文炳 与黄文照两兄弟共同 留下的碑文,让人动容。 看来, 黄文炳 能够 写出《九溪桥重复记》这样 情深 意切的 文章,并非一时 之作,实 有 家风 渊源 。
显然,黄氏兄弟在热爱乡土方面,具有惊人的相似点。 黄氏兄弟真像是林希元的分身,一位继承其为官之道,一位继承其治学之道。 这让我想起前阵子所看的卡尔维诺的名著《分成两半的子爵》。 只是黄氏兄弟这“分成两半的子爵”,无论其追求是什么,皆是益世助民之举,皆可称为泉厦之乡贤。
看过社树、宗祠,顺着村里的戏坪,走过雷海青庙,我来到了重新翻修过的黄肇纶夫妇陵园。这座陵园由金柄村海内外的后裔贤达集资兴建,规模甚巨。这里是自唐而今,近百万金柄村黄氏后人共同膜拜的祖灵之地。陵园后面,山林郁郁葱葱。我站在古墓之前,俯瞰金柄村一带的风光,只见田洋纵横,房舍成行,蔚为壮观。
金柄村不仅宗族氛围深厚,其民间信仰亦颇为多元。炎帝是民族祖先、农神;关帝是武圣,是忠义的象征;保生大帝是医神,祈福的神灵;玄武是北方护境之神,是水神;雷海青是戏神,是文娱之神;吕厝王爷是瘟神,是闽南的地方信仰。从金柄村的宗族文化与民间信仰看,这个村庄自古以来,大约有这五种的精神特质,那就是重宗族、重耕读、重理气、重环保、重文化。
金柄村的人文底蕴之深,我可以举个例子,如金柄村保安宫门口的两幅“肖猴壁画”。一幅画着一只捧着仙桃的猴子,右上角写着“三千大”三字;另一幅画着一只坐着的猴子,左上角写着“万古风”三字。这两幅壁画指的是“万古封侯”与“三千大寿”,寓意为求官与祈寿,不方便太直白,便做成含蓄的玄机画,这便是金柄村人的智慧。
关于金柄村,现只是初步了解,欢迎熟悉此村的读者提供更多关于村庄的信息。
黄氏大宗祠
唐樟
黄肇纶夫妇陵园
古老的”玛尼堆“祭坛
保安宫
保安宫”肖猴壁画“
保安宫”肖猴壁画“
LOOKERS鹭客社 守望共同的尘世故乡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