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精神病学协会将10月10日定为“世界精神卫生日”。
▼
中国成人精神障碍终生患病率为16.57%
▲世界精神卫生日:超三成精神障碍患者有病耻感 病耻感从何而来? 新京报动新闻出品 ID:xjbdxw
世界精神病学协会将10月10日定为“世界精神卫生日”,呼吁大家关注精神健康。从2019年公布的调查来看,中国成人精神障碍终生患病率为16.57%,超过三成患者有“病耻感”。
病耻感是什么
病耻感一词源于希腊语,原意为“烙印”,表示人身体上的某一个特征,后在医学领域被指代为一种患者因患病而产生的内心耻辱体验,如精神疾病患者、癌症患者等都可能会有病耻感。
有业内机构称,精神疾病患者的病耻感要显著地高于癌症患者的。抽样调查显示,仅有10%的抑郁症和精神分裂病人没有病耻感。而在所有的患病人群中,自知力越好的患者对自己的病情也有越多的感知,可能会伴有更高的病耻感体验。
为何会产生病耻感
学者认为,外界压力是病耻感的来源,主要表现在大众对病患的三种态度。
首先是责任度,大众认为患者在患病原因中承担的责任越大,越无法产生同理心。例如,医生明确表明,抑郁症本质上类似感冒发烧,都属于一种疾病,不完全由性格导致。而有数据显示,近半受访者认为自身性格脆弱的人才会有心理问题,因此抑郁症比感冒发烧的人更易具有病耻感。
危险度是指人们认为精神疾病患者会对自己产生威胁的程度。越感到危险,偏见就越强烈。
罕见度则表示,大众认为某种心理问题越不普遍,便觉得它越严重,例如面对“解离性身份障碍”这类不熟悉的专有医学名词,人们对它的想象可能就是,患者会突然变成一个“变态杀人狂”,然后又突然变回正常,忘记一切。
无论是因为何种原因产生的病耻感,都可能让病患采取社会退缩、隐瞒疾病、自行停药、拒绝就医等消极行为。专家称,精神障碍终生患者的咨询率及治疗率均不足两成,很多患者只有出现了头痛、心悸等生理不适后,才会选择去医院就诊,且都是去综合医院看急诊,没有人去精神科。
据媒体报道,在中国,约八成抑郁症患者没有被“发现”,九成抑郁症患者没有得到规范专业治疗。
如何消除病耻感
为了给精神疾病去污名化,一些国家和地区特意将精神分裂症更名为“思觉失调症”、“调弦症”等。此外,有专家表示,心理健康知识的普及可以减少人们对于精神疾病的误解,与此同时,简化心理求助流程、保证治疗私密性,也会提升人们的求助意愿。
2020年9月,国家卫健委将抑郁筛查纳入学生健康体检,除青少年外,还将孕产妇、老年人、高压职业人群标为重点人群,从而有助于分类施策,提供适当的心理健康服务。
面对精神疾病患者,消除自卑,清理顾虑,让“病耻感”不再沉默,让精神健康得到重视和及时的治疗,不仅是患者和医院之间的配合,更是全社会对该群体的重新定义和认识。
新闻+
超所
截至2020年9月底,全国严重精神障碍患者620万人。在中国,只有不到10%的患者接受了相关的药物治疗,社会对精神疾患的歧视是影响治疗的因素之一。
参考来源:
财新网《专访|黄悦勤:全国究竟有多少精神障碍患者?》
健康时报《病耻感!精神疾病患者与医院之间的一道阻隔墙》
简单心理《没有人愿意承受负性舆论和异样眼光丨污名化》
中国青年报《健康体检筛查抑郁症,关注学生病耻感》
三联生活周刊《抑郁症在中国的隐秘流行》
中国新闻周刊《首次全国精神障碍调查:焦虑发病率高,31%有‘病耻感’》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