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乘佛教秉持“众生平等”的主张,无论是佛性上人人皆可成佛的平等,抑或是“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这种以不住相而不分你我众生的平等,都传达着大乘佛教对世间万物“普施福惠”的大爱关怀。
相较于古时“男尊女卑”的主流观念,许多大乘佛经拥有在当时社会背景下较为平等的性别观。而这种平等,最直观的表现就是对“男女皆可成佛”理念的宣扬,这一点在不少典籍经文中都有涉及。
早在魏晋南北朝时期所译制流行的大乘佛教经书典籍里,就讲述了各种性格鲜明的女性皈依佛门的故事,记录了许多一心向佛、智慧善辩的女性事迹,传达了远超当时主流观念的佛教女性观。
《佛说超日明三昧经》中慧施成佛的故事,说的就是这样一位智慧又勇敢的女子。
《佛说超日明三昧经》卷下
(节选)
于是有长者女名曰慧施,与五百女人俱来诣佛所前,稽首足下却坐一面,闻佛说斯超日明定,喜踊无量,前白佛言:“我今女身,愿发无上正真道意,欲转女像疾成正觉度脱十方。”
有一比丘名曰上度,谓慧施曰:“不可女身得成佛道也。所以者何?女有三事隔,五事碍。何谓三?少制父母,出嫁制夫,不得自由,长大难子,是为三。”
“何谓五碍?一曰,女人不得作帝释。所以者何?勇猛少欲乃得为男,杂恶多态故为女人,不得作天帝释。
二曰,不得作梵天。所以者何?奉清净行无有垢秽,修四等心,若遵四禅乃升梵天。淫恣无节故为女人,不得作梵天。
三曰,不得作魔天。所以者何?十善具足尊敬三宝,孝事二亲谦顺长老,乃得魔天。轻慢不顺毁疾正教故为女人,不得作魔天。
四曰,不得作转轮圣王。所以者何?行菩萨道慈愍群萌,奉养三尊先圣师父,乃得转轮王主四天下,教化人民普行十善,遵崇道德为法王教。匿态有八十四,无有清净行故为女人,不得作圣帝。
五曰,女人不得作佛。所以者何?行菩萨心愍念一切,大慈大悲被大乘铠,消五阴化六衰,广六度,了深慧,行空无相愿。越三脱门,解无我人无寿无命,晓了本无不起法忍,分别一切如幻如化、如梦如影芭蕉聚沫,野马电水中之月,五处本无无三趣想,乃得成佛。而着色欲淖情匿态,身口意异故为女人,不得作佛。得此五事者皆有本末。”
…慧施报曰:“…至于本无,无幻无化、无合无散亦无处所,乃成佛耳…一切无相,何有男女?”
…佛言:“善哉善哉!慧施!诚如所云。一切无处随行而成,不合不散不兴不衰,无见无闻、无念无知、无言无说,乃成正觉。”
于是慧施则转女像化成男子,踊在空中,从上来下稽首佛足,得不起法忍。
慧施与五百个女人结伴来到佛所行礼,听佛说法,内心欢喜,上前对佛说到:“我如今为女身,发愿转女像成佛道。”
这时,一位名叫上度的比丘对慧施讲解道,由于女子有所谓的“三事隔,五事碍”的限制,因此以女子之身是无法成佛道的。
这里上度所说的“三事隔”,也被称“女子三从”,意思是女子年少时受制于父母,出家受制于丈夫,没有自由,而生子以后也便受制于子孙,从而拖累了向佛的步伐。“五碍”则悉指女子之身在成佛路上的种种阻碍。
然而,听完这些的慧施并没有打退堂鼓,而是引用法理反问道:“既然诸法空相,又何来男女之别?既然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则男女并无分别,那么我作为女子又为何而不能成正觉呢?”
在慧施与上度比丘就此进行了一番对话后,佛陀对慧施所言表示赞同。于是慧施转女身为男子,升至空中,而又降至地面稽首顶礼佛足,证得不起法忍。
在这个故事中,慧施洞晓佛理,能言善辩,面对一位比丘“不可女身得成佛道”的问难,不仅并未退缩,而是以佛理为据,提出“一切无相,何有男女”的思考,且得到了佛的肯定。
《佛说超日明三昧经》此篇以“众生平等,诸法空相”的理念为基础,通过女性成佛的故事所传达的平等自主的女性观念,在当时男尊女卑的时代背景下是十分先进的。
虽然受限于时代背景,不少经文中传达的平等观,与现代相比似乎存在一定的差别,如《大般涅槃经》卷九有言:“一切女人皆是众恶之所住处。”此句言辞之重,乍一看似乎是将一切女性贬至尘土,不过,以全文观之,就会发现《大般涅槃经》实际传达了远超其时代背景的性别平等观念:
《大般涅槃经》卷九
(节选)
“一切女人皆是众恶之所住处…以是义故,诸善男子、善女人等,听是大乘大涅槃经,常应呵责女人之相求于男子。何以故?是大经典有丈夫相,所谓佛性,若人不知是佛性者,则无男相。所以者何?不能自知有佛性故。
若有不能知佛性者,我说是等名为女人。若能自知有佛性者,我说是人为丈夫相。若有女人能知自身定有佛性,当知是等即为男子。”
从此段节选可以看到,经文中佛说法时,将“善男子、善女人”一并提及,体现着大乘佛教“人人皆有佛性”的平等观。在此前提下,男相、女相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对自身佛性的了知。
若不能知佛性者,则无男相,若能知自身定有佛性,则为丈夫相。简白来说,佛是无论男女的,了知,即为丈夫,不了知,虽是男相则与女子无异。
虽囿于时代,男女两种性别无法被视为同等而无差别,然而,大乘佛经以“人人皆有佛性”的平等观,及以是否了知自身佛性为判断准绳的观念,给予了世间女子在追求佛法的过程中,同等于男子的皈依学佛的机会与可能性。
今天所分享的《佛说超日明三昧经》,传达了“一切无相,何有男女”的观念,无疑体现了大乘佛教超脱于时代的精神境界,与慈悲众生的平等关怀。
禅林网
公众平台声明
以上内容并不反映或代表禅林之意见及观点,转发及引用请自行核实或抉择。本平台所有影音图文,都各自注明来源及作者,如有缺漏,敬请联系本平台及时增补。重编录用者请注明出处及作者,以尊重著作劳动,否则将被视作侵犯著作权及版权。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