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白岩松因为犀利的教育观引起了大家的热议。
他在《新闻周刊》里说:
“不是当了父母就天然是合格父母,父母是需要终身学习的大行当。
在孩子成长过程中,父母所承担的责任,起码51%控股。
先改变自己吧,否则熊孩子会越来越多。”
这是白岩松看到一个女孩地铁踹母亲的新闻事件后,做出的评论。
路人拍摄的视频里,在湖北武汉地铁2号线金银潭站,
一位妈妈拿着大包小包,还拖着一个行李箱,而身边的女儿打扮时尚,双手插兜。
突然,女儿往行李箱猛踹了几脚,因为不解气又朝妈妈身上踹去,足足踹了6脚。
有啥深仇大恨让女儿这么对妈妈?
其实只是因为妈妈上错了地铁,导致她们没能顺利到站。
下车后,女孩便埋怨起母亲来。
而这位妈妈却没有还手,也没有批评女儿打人不对,甚至上了地铁后,还不断陪着不是:“没事儿,没事儿,别生气。”
她的潜台词是: 她还是个孩子。
看到这里,虽然心疼这个妈妈,也恨她太软弱,太溺爱孩子。
连路人都看不下去了,气得要报警。
网友们更是觉得不仅孩子霸道,这个妈妈的问题也很大。
行李箱帮拿着书包帮背着还打不还手骂不还嘴,这是家长吗?这是奴隶。
父母宠出来的,有其子必有其家长。
教育不好,孩子到社会上会害己、祸人。
正是因为这位妈妈的溺爱和娇生惯养,才让孩子变得不懂感恩,没有教养。
《圆桌派》上,窦文涛问武志红:“你如何看待溺爱?”
武志红回答: “溺爱是中国家庭发明的一个谎言,目的是推卸责任。”
即使父母把最好的物质留给孩子,如果不让孩子吃苦,经历风雨,孩子犯错了也舍不得批评,那么孩子注定要长残。
他们拼命给孩子物质上的富养,却忽视了精神上的滋养。
而且,他们忘了助力孩子成功的养分是父母给的,要想孩子成才,先从自己做起。
真正的教育拼的是父母的格局,而不仅仅是给予孩子物质。
1
优质的家庭教育,
重在培养孩子的软实力
其实,这不是白岩松第一次发表自己的教育观。
关于什么是人才,白岩松说过:
“人品是最高的学位,德与才的统一才是真正的智慧,真正的人才。”
还记得那个因强奸女学生而被判刑,同时也被学校开除的大学生努某某吗?
努某某是浙江大学土木系2016级学生,自称少数民族、贫困生,在学校却经常挂科,在128人中排名126名。
更有其高中同学说:努某某曾因为违犯学校纪律被开除,最后以少数民族的身份进入大学学习。
在校外他也处处留下自己的劣迹:大三起就在外租房,常出入酒吧,虽然有女友,但他在玩游戏时还在‘撩妹’。
而且,很多女生都爆料遭到努某某的猥亵。
有人说:“能力决定了一个人走得有多快,而人品则决定了一个人能走多远。”
人品不好的人,躲得了一时,躲不过群众的眼睛啊。
即使学历再高,也难以得到大家的认可。
在家庭教育中,如果学习成绩是硬实力的话,人品则是孩子的软实力。
有时候,软实力更能体现出一个人优秀与否。
前段时间,在网上看到了一个重孙女给太爷爷喂饭的视频。
太爷爷已经108岁了,身体不便躺在床上。
10岁的重孙女见状小心翼翼的将碗中的饭菜递给太爷爷吃,太爷爷很享受的样子。
喂饭这件小事,却体现出父母对孩子的教育。
其实,这才是给孩子最有用的软实力,也是最好的礼物。
如果不让孩子吃苦,他们就不会珍惜别人的劳动成果;
如果一味溺爱孩子,他们就不懂得感恩。
父母对孩子的溺爱,孩子只会看到自己,认为可以为所欲为,不管别人的感受。
一个品质好的孩子,才会珍惜自己的所得,感恩他人的付出。
作为父母,给孩子的除了成绩,除了能力,还应有良好的品质。
2
软实力是孩子立足社会的根本
在刚结束的金鹰节上,赵丽颖和王一博分别获得了本届金鹰节的最受观众喜爱的男女演员。
在被采访的时候,出现了一个有趣的画面,赵丽颖给王一博介绍身边的前辈。
他们与《外交风云》出品人赵依芳站在了一起,赵丽颖主动与前辈交流,表现得很谦虚。
在《中餐厅》里,从开始的内向到融入大家的节奏,大家看到了一个默默无闻为别人着想的赵丽颖。
因为怕女孩着凉送了坐垫,却一直没有说出口。她为了制作暖心套餐,努力工作。
赵丽颖,一路走来从跑龙套到各大剧的女主,离不开良好品质的助力。
就像詹青云在《奇葩说》里说的那样:
“使唐僧成为唐僧的,不是经书,是那条取经的路。”
那条路,就是人品质的见证。
说起王一博,他能走到今天,得益于他身上的良好品质。
就说前不久赛车场上,他遵循公平公正的体育精神,奋力追赶。
但在最后一圈过弯道时,其他车队的车手胡通明在不具备超车条件下硬超车,结果直接带倒了王一博。
但王一博被对手带倒以后,并没有找谁算账,而是通过正当渠道申诉,还帮助其他队员平复心情。
他在微博里安慰粉丝,得到了70多万的评论。
终于明白为什么王一博这么受欢迎了,那么多人为他发声,原来品质好才能混得更好啊。
难怪有网友说:
你有你的信念,你有你的原则,你有你的热爱,你有你是坚持!
我们的存在就是为了守护你的信念、原则、热爱、坚持!未来,放手一搏吧!
曾经看到过一个调查:决定孩子成功的最重要的因素是什么。
答案是: 不在于我们给幼年的孩子灌输了多少知识,而是在于能否帮助孩子培养一系列重要的性格特质,这些特质将影响孩子一生。
的确,良好的品质,才是孩子立足社会的资本。
其实人生就像一次软实力的投资,你投入的每一份好品质,都会在未来的某一天充实你的软实力。
3
提高软实力,从不溺爱孩子开始
前段时间,电影《夺冠》热映印象深刻的一幕是郎平与朱婷的对话。
郎平问:“朱婷,你为什么打球?”
朱婷最开始回答:“为我爸妈。”
后来,郎平重新问了一次朱婷。
这一次,朱婷来了一记猛扣,回答道:“成为你!”
朱婷的成功,与父亲的不溺爱有很大的关系。
朱婷从小生活条件不是特别好,父亲把她送到体校训练。
刚去的时候,朱婷很不适应,她跟父亲说要回家。
但父亲没有心软:“农村的娃儿能吃苦,你再坚持一会儿。”
每次朱婷喊苦,父亲总是鼓励她:“再坚持一下吧!没有苦哪有甜啊?你再坚持一周。”
就这样,朱婷日复一日地训练,成为了比赛场上闪耀的明星。
卢梭曾经说过: “你知道用什么办法,一定可以使你的孩子成为不幸的人吗?那就是对他百依百顺。”
如果当初朱婷的父亲,看到孩子苦就让孩子放弃,那就没有现在的朱婷,更没有如今的夺冠了。
不被溺爱的孩子,适应社会的能力会更强。
综艺《少年说》中,一个男孩喊话妈妈:“你能不再逼迫我做家务了吗?”
妈妈却说:“不可以。”
不得不说妈妈不溺爱孩子的做法真的太赞了,
她解释说:“家务是生活的一部分,你已经长大了,必须承担。”
其实家务也是学习的一部分,家务劳动不仅锻炼动手能力,还能培养感恩之心,耐心、爱心和责任感。
不在溺爱中长大的孩子,不仅会对家人承担责任,也会对社会更有担当。
4
别再埋怨孩子不懂事
白岩松在谈及教育孩子的问题上,也表示:
教育好孩子一定要让孩子去“吃苦”,孩子可以怕吃苦,但是不能怕面对苦,面对苦不能退缩要挺得住,这才是一个优秀孩子应当具备的。
想要孩子优秀,从教孩子吃苦开始。
比如读书的苦。
提到高考,想到一位“硬核”女校长张桂梅。
她成立了全国第一所全免费女子高中,学生大多来自云南省内的贫困山区。
在学校,学生每天早上5点多就要起床,夜里12点后才休息。
3分钟内要从教室赶到食堂,吃饭不超过10分钟,每件事都被严格限制在规定时间内。
因此,张桂梅得了一个“张扒皮”的外号,可是这个比妈妈还要亲的校长内心比谁都柔软。
为什么?
因为她不忍心看到辍学的孩子去嫁人,终日过着黑暗的生活。
正如白岩松所说:“孩子,除了上学,真的是没有其他的路能走,考试不是唯一的路,却是最公平的那条路,不读书,你拿什么和别人拼?”
的确,读书给寒门学子提供了一个能与命运抗衡的机会。
这个机会,是唯一的出路。
错过,也许就是一生。
所以,让孩子吃读书的苦只是一时的,成功带来的幸福感却是一生。
比如生活的苦。
网上一个妈妈,利用暑假带孩子到自己工作的地方体验生。
孩子跟着妈妈工作了一会便累了,男孩大汗淋漓,对妈妈说:“钱真的不好挣啊。”
让孩子体验劳动的辛苦,才能体会到生活的不易。
有了生活的体验,才能更珍惜现在的生活。
不溺爱孩子,才是对孩子最好的爱。
比如坚持的苦。
一直很赞同应采儿教育孩子的方式,有一次一家人一起合奏一首改编版的《可爱的家》:爸爸弹吉他,妈妈吹口琴,Jasper拉小提琴。
因为Jasper不是很熟练,频频出错,还跟不上节奏。
应采儿马上拿起桌上的谱子,鼓励儿子坚持。
后来,Jasper一遍一遍地练习,合奏效果越来越好。
其实坚持对于孩子来说很难,但是一旦迈过这个坎,就会看到最美的风景。
不溺爱孩子,逼孩子一把,吃坚持的苦,未来才会更甜。
张雪峰在衡水中学一次演讲,题目是如果你的孩子不好好读书,请带他去这四个地方。
这四个地方分别是:汽车站、火车站、高铁站、飞机场。
陶行知也说过:“教人要从小教起。幼儿比如幼苗,培养得宜,方能发芽滋长,否则幼年受了损伤,即不夭折,也难成材。”
教育就是拼父母,不要埋怨孩子不懂事,以身作则不溺爱是最好的投资。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