堆放在李晓瑞家库房的望耕台、草堂寺(观音寺)木雕缩微景观原型
泥塑钟馗像
11月30日,在廊桥南岸原长江动物药品厂的职工住宅里,李彦柏、李晓瑞夫妇向县文物广电局工作人员展示了爷爷李世久遗留的木雕作品。
这些木雕作品均系李世久生前亲手刻制,是西乡近代古建筑艺术的实物见证。李彦柏、李晓瑞夫妇决定将这些保存30多年的木雕作品捐赠给县文广局,为建成后的博物馆布展储备更多展陈实物。
李世久及其他
李世久何许人也?透过这些古旧的木雕,我们触摸到了怎样的历史脉络?
李晓瑞,李世久孙女,一个年近六旬,但仍然明眸皓齿,肤色白皙的西乡女子,向我讲述了爷爷李世久生前的点滴。
“爷爷出生于城东青龙李家湾。因精于木工,解放后供职于县建筑公司。退休后,在东关街自己的住所辟出一间‘工作室',常年凿刻不止,留下了不少木刻的亭台宫观、佛像、牌匾等。”
工作中的李世久,翻拍自李晓瑞家庭相册
李世久的其他木雕作品,翻拍自李晓瑞家庭相册
李晓瑞说,爷爷是个悟性很高的人,虽只有初小文化,但是心灵手巧,做啥像啥。祖上把木匠手艺传给爷爷,他又在长期的制作实践中不断提升,凿刻技艺日臻精湛。他曾参与西乡县第一幢楼房“西乡县百货大楼”的修建。
上世纪80年代中期,鹿龄寺大规模修缮。谁能让那对石刻梅花鹿断了的“抵格儿”(西乡话,犄角的意思)重新“长”上?当时的鹿龄寺主持拜世礼找到了李世久。
鹿龄寺原断角的石刻梅花鹿
李世久雕刻的梅花鹿犄角,翻拍自李晓瑞家庭相册
捐赠石刻作品,翻拍自李晓瑞家庭相册
现鹿龄寺石刻梅花鹿,鹿龄寺马敬龙摄于11月30日
“别小看这个‘抵格儿',爷爷一有空就刻,整整刻了将近两年。仔细看方寸间的石条上,朵朵梅花刻得是栩栩如生呢。”说起爷爷晚年的工作状态,李晓瑞钦羡不已。“爷爷是一有空就刻呀、凿呀的,弄得屋里面到处都是木屑、灰尘,他也全然不顾。我问他刻这些有啥用,他总是对我说‘你女子不懂,用处大了'!”李晓瑞说,午子观顶观药王殿等几尊神像,也是出自爷爷之手。
爷爷不只是个凿刻不停的手艺人,还是社区群众文化的组织者,参与者,是戏迷呢。李晓瑞指着几张演出合影照片,告诉我当时东关社区的社火,特别是大家看到的举得高高的,“五花大绑”着盛装的孩童,那都是爷爷挑选的,道具都是他亲手做的。他曾给人做过一组木刻的戏曲脸谱,色彩鲜艳,生动传神。
组织社区春节文化演出(二排最右为李世久),翻拍自李晓瑞家庭相册
戏迷李世久(右花脸为李世久),翻拍自李晓瑞家庭相册
“他最爱唱包公。小时候我总是劝他换个角色,他却坚持不改换。”实际上,李世久一生都像包公一样刚正不阿。李晓瑞说,爷爷不善交谈,也从不趋炎附势。自恃有这门手艺,他显得有些不太合群。他常说,这辈子不求人,他过得不比谁差。
李世久1988年9月离世,身份证显示生于1914年9月1日,育有一子,却未能继承他的手艺。生前最想将手艺传于大孙子,无奈大孙子当兵转业从政了。
如今,那条曾经传来不绝于耳凿刻之声的东关街,早已有座座高楼崛起。只有这个出身平民的工匠巧手凿刻的作品,无声地向世人展示着西乡大地曾经的建筑艺术水准。无疑,李世久倾尽全部身心读懂了那时的建筑,并试图努力让这些化腐朽、平常为神奇,使贫瘠、苍白的过往熠熠生辉的建筑精髓世代传承。
只是,这些怕只能遗憾地留在博物馆里了!
来自:西乡文物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