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5月,商务部部长钟山表示,我国对外贸易正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受疫情影响,外贸企业非常困难,比如资金紧张、订单下降、产业链和供应链风险上升。6月国务院办公厅发文支持出口产品转内销,外贸企业纾困是当时的话题。
据海关统计,2020年,我国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32.16万亿元人民币,比2019年增长1.9%。其中,出口17.93万亿元,增长4%;进口14.23万亿元,下降0.7%;贸易顺差3.7万亿元,增加27.4%。
0 1
逆转是如何发生的?
我国出口从4月份开始,连续6个月正增长。4月出口同比增速转正,5月单月出口量超过200亿美元,同比增长高达77.3%。主要支撑因素有:
一是防疫物资拉动出口增长2.2个百分点,出口包括口罩在内的纺织品、医疗器械、药品合计1.04万亿元,增长36.5%。
二是“宅经济”商品拉动出口增长1.1个百分点。我国合计出口笔记本电脑、家纺产品等“宅经济”商品8808亿元,增长17.8%。
三是国内复工复产有序推进出口订单的增加。我国生产端率先恢复,有效弥补了全球因疫情冲击造成的供给缺口,部分企业出口订单增加。
从海关总署发布的2020年11月全国出口重点商品量值表中可以发现,1至11月累计出口额比2019年同期涨幅最高的商品排在第二位的是同比增长31%的纺织纱线、织物及制品,其当月增幅也接近21%。
义乌一家采购代理公司负责人说,“我们三四月几乎没有出货,但从5月开始一直非常忙碌。”他帮助欧洲客户在中国市场采购产品,“个别产品的出口量激增,特别是室内用品。”
中国纺织业外贸在2020年“意外”增长,然而,其背后却是企业难以盈利的尴尬。
0 2
订单激增
在一些纺织企业负责人的回忆中,四五月恰是出口最为艰难的时段。当时企业出口都遭遇前所未有的停滞。“2020年上半年纺织品出口主要是口罩在拉动,应该会占到纺织品出口额一半以上。”
在大批量口罩供应到位后,2020年下半年口罩出口的拉动作用就不大了。“下半年纺织业外贸回暖绝对是传统纺织品出口回升所致。”
“目前接到的订单已经排到2021年3月,历史少见,一般像毛巾这样的家纺产品订单会排到一个月到一个半月左右。”中国最大的家用纺织品出口商孚日集团董事、副总经理于从海说。
随着2020年下半年美洲市场订单增多,家用、室内用的产品订单明显增多。“家纺产品整体表现都不错。”于从海说。
除了家纺产品,激增的还有面料的出口订单。全球每年有四分之一的面料在绍兴柯桥成交,绍兴市泽浩贸易有限公司负责人严良敏说,其产品90%出口到美洲市场,“通过8月到11月这4个月的增长把前面的损失补回来一些,一些月份出口额的增幅甚至超过50%。”但他说企业全年出口额仍会下降6%左右。
这似乎是诸多受访纺织企业的共识,虽然下半年外贸订单激增,但仍难弥补上半年的损失。
据海关统计,2020年1-12月我国出口纺织纱线、织物及制品1538.394亿美元,同比增长29.2%。2019年1-12月我国出口纺织纱线、织物及制品1190.363亿美元。
那么,在2020年上半年常规纺织品出口疲软的情况下,下半年相比往年激增的外贸订单究竟从何而来?
图源:中国纺织品进出口商会
0 3
订单回流
受疫情影响,因为印度企业无法按时交货,导致下半年从印度回流的订单比较多。
在孚日集团董事、家纺三公司总经理王启军的印象中,“10月订单回流的趋势更加明显,会临时‘救驾’不少圣诞季产品的订单。”
近年来印度企业在中低端家纺产品上对中国企业构成很大挑战,印度尤其擅长中低端项目,比如在餐厅常见的白色毛巾。“今年下半年从印度回流中国的订单以中端家纺产品为主。”王启军表示。
在他看来,支撑起2020年下半年对美出口订单增长的因素中,订单回流可能只占到30%左右,“超过六成的原因还是海外需求反扑”。
“出口增长主要来自美国市场需求增多,直接把一些印度和巴基斯坦制造的低端棉质床品挤出了市场。”一位纺织行业业内人士分析说,“美国消费者在2020年下半年报复性消费,而且因为出门变少,家用纺织品的需求量有所增多。”
据了解,2020年下半年开始的消费反弹让美国的很多客户做出了经济形势好转的判断,直接导致圣诞节产品的订货量超过往年。
“根据目前的统计,来自美国的圣诞季订单大概增长了20%左右,尤其是厨房巾订单。”于从海介绍说。但是订单回流与海外需求反弹催生的出口订单增长却带来了苦涩的结果,“大家都忙得不可开交,但最后没赚到钱”,这似乎成为纺织企业普遍的现象。
0 4
被“吃掉”的利润
一位货运代理公司负责人则向记者感慨,家纺企业的订单排到三个月以后的情况“历史少见”,但是令人无法接受的是疯抢集装箱以及海运费上涨。
一位家纺企业物流部门负责人回忆说,到美国的海运费用“以前到美国是2000多美元一柜,现在涨到6000多美元,而且还要继续上涨。”
海运费用上涨的背后是紧俏的集装箱供应。前述家纺企业物流部门负责人表示,以往只需要提前一周订舱位,现在至少需要提前半个月,也不一定可以订到。“因为无法及时出货,目前企业受到影响的货值达到三五百万美元。”
谈及海运涨价对于纺织品出口的影响,严良敏直言,“太可怕了,把我们的利润直接‘吃掉’了。”
“纺织品比较占空间,一个集装箱的货值,或者说附加值并不高,比如一个集装箱机械设备的货值可能有几十万美元,而一个集装箱纺织品的货值多在三四万美元。”前述家纺企业物流部门负责人介绍说。
前述家纺企业负责人说,家纺行业本来就是微利,毛利在10%到15%之间,净利润在正常年份也只有3%到5%。“即使是FOB(客户承担运费)模式对于客户来讲也很难受,增长的成本要转嫁给消费者其实很难,因为零售价格也不敢增长太多。”
零售价格难以上涨,同样,企业的出厂价格的上涨幅度也有限。即便如此,王启军介绍,还是将产品的价格上涨了2%到6%,“尤其是近几个月汇率上涨,如果再不提价,对利润的冲击就很明显。”
对于大多数情况下采用FOB模式的孚日集团来说,“吃掉”利润的因素更多来自于人民币升值。
“2020年下半年利润薄主要是汇率的原因,汇率上涨直接‘吃掉’了我们七八个点的利润,下半年因为汇率上涨就损失5000万元左右。”前述家纺企业负责人感慨。
从2020年年中突破7这个关口后,人民币兑美元汇率持续上涨,目前已经再破6.5。
海运费用上涨与人民币升值吞噬了利润,加之棉花价格上涨幅度较大,“我们是硬着头皮在做,特别是年终的两个月,简直是骑虎难下。在疫情情况下有订单就不错,还要保持企业运转,养活工人,也是为了维持长远客户关系。”这位企业负责人表示,行业内接单的周期大概是两个月,企业在接单时并不知道汇率的走势。
他说,“整个第四季度基本都处于微利或亏损状态,甚至出口越多,亏得越多。”
来源:中国新闻周刊,由中国纱线网整理撰写,转载请注明来源:中国纱线网公众号(微信ID:newyarn)。
编辑:中国纱线网新媒体团队
向微信后台发送“行情”,获取最新行情
向微信后台发送“招聘”,获取招聘信息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