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马晨宸"驻村"的第六个年头,因为常年扎根农村,这个1992年出生的哈尼小伙皮肤被晒得黝黑,马桑箐村里的老老少少们都喜欢叫他"小黑哥",他平时不怎么喜欢说话,可一谈起脱贫攻坚总是两眼放光,滔滔不绝地说个不停。
马晨宸进村开展工作的路上
2020年10月25日他在日记中写到:这是我到马桑箐驻村的第390天,虽然身上的皮肤变黑了,但肚子里的学问变多了,虽然和家人的团聚变少了,但和群众的距离变近了,每当看到村里一天天发生的变化,看到群众脸上露出久违的笑容,我心里就特别的幸福⋯⋯
6年前踏上"驻村"道路
2015年,马晨宸大学毕业后回到了红河县老家,以大学生村官的身份在红河州红河县甲寅镇阿撒村委会担任乡镇下派驻村工作队员,2019年考入公务员,9月份来到开远市羊街乡,因工作需要,随即被派驻到马桑箐村委会担任工作队员,开启了扶贫"新征程"。不得不说"小黑哥"和驻村帮扶有着一种特殊的缘分,他暗给自己定下计划和目标,一定要利用好农村这个大舞台描绘好驻村生涯的重墨一笔,用心帮扶、用情帮扶、用爱帮扶,尽最大的努力让自己在伟大的脱贫攻坚事业中继续发光发热。
向农户讲解所享受的政策,培养明白人。
2019年10月29日,是他到马桑箐村的第30天,他用了一个月的时间跑遍了每家每户,不管刮风下雨,还是烈日当头,他始终用脚步丈量着马桑箐的每一寸土地,调查民情、收集民意,笔记本上密密麻麻的记录着每户贫困户的信息。他和乡政府工作组成员一起围坐在村委会的会议室商量着近期的重点帮扶工作,他们要开展一次村级"回头看"。这次"回头看"任务是要全面核实扶贫对象信息数据,切实落实帮扶责任和措施,让前期工作挤出水分,补上漏洞。分完小组大家便按计划和工作目标进村入户开展工作。
"子女离你们远吗?子女经常来看你们吗?你们家新建房什么时候开工?国家补助的几万元能帮上大忙,庭院的硬化按每户2吨水泥的补助,按家里实际面积大小最多能补4吨呢!"来到离村委会不太远的张老汉家,马晨宸一边和老人聊天询问,一边非常"老练"的宣传着国家扶贫政策,这是马晨宸一直以来和群众打交道的小绝招,"现在,国家的政策太好了,我们的生活越来越有奔头了,感谢党和政府对我们的关心帮助。"旁边的一位中年妇女连声说着。
马晨宸核实农户明白卡信息
在返回村委会的路途中,村里60多岁的王大妈走过来拉着马晨宸说:"驻村干部,我家老头子身体不好,能不能给我们评个贫困户,补助个香油、米啊,帮补点家庭的日常开支。"马晨宸停下脚步耐心地跟老大妈解释和宣传国家的扶贫政策,逐一向她说明评选贫困户需要的"硬条件"。看着老大妈疑惑的表情,马晨宸拉着老大妈的手又耐心的以村里的独人户"脏大妈"为例子向她解释了一遍,老大妈这才点着头微笑着说:"谢谢领导,原来党和政府不只是给贫困户送点日用品,是要帮助困难群众盖新房,找致富路,拔穷根的"。
帮扶路上这样的情况屡有发生,马晨宸也意识到,只有付出更多真心、耐心与热情服务,多与群众沟通交流、嘘寒问暖,解百姓之急、解百姓之苦,用心帮扶每一个人,才会与老百姓的距离越来越近,才能在扶贫之路上走得更稳更坚定更宽广。
"脏大妈"变"卫生先进户"
李代英是马晨宸所挂包村子里唯一的独人户,一位50多岁的传统彝族妇女,是村里出了名的"脏大妈",马晨宸总是亲切的称呼她"李大妈",从他第一天进村入户到现在都很少在白天见到她,早出晚归是她的日常规律,每天都是忙于田间劳作,她丈夫去世得早,留下两个子女,女儿已经出嫁,儿子在服刑,就剩下李大妈一人独自生活。
实施人居环境提升活动,参与村内绿化行动。
第一次入户马晨宸看到饭桌上摆放了很长时间的食物,散发出阵阵酸臭味,用过的碗筷杂乱的摆放一旁,苍蝇乱飞,院子中间栓着的老牛,发出阵阵叫声,刺鼻的牛粪味随着风阵阵扑进人的鼻孔,让人忍不住想呕吐。他每次都会选择在傍晚去李妈家入户交流和做思想工作,由于李大妈文化水平较低,用汉话表达不清楚,沟通起来不是很顺畅,但马晨宸总是耐心细致地为她排忧解难。
"李大妈,你姑娘嫁去哪里了?是否当上了外婆?今年的包谷收了多少?"第一次交流就从普通的唠家常开始了,李大妈回的都是彝语,偶尔夹杂着一句汉语,两人就这样相互猜、相互聊。"李大妈,你家里的卫生太差了,每天起来要先打扫卫生,再去干农活,要慢慢改变过去的生活习惯,牛不能总拴在院子里,要离人远一点,不然对身体健康有危害。"每次去,他都要唠叨上半天,李大妈一边笑着一边无奈地回复着他,表示主要是担心家里的唯一的老水牛被盗,平时就一人生活,栓在庭院内才觉得安全,丢失了耕牛就等于丢失了一切。了解到李大妈的诉求之后,他把问题都逐一记录在笔记本上,回到村委会及时向乡党委领导汇报,也一边寻求着解决问题的最好方法。
宣传爱国卫生运动,张贴标语。
一有空闲时间,马晨宸就就李大妈家看看情况。多次帮她收整家里卫生后,也许是耳濡目染,也许是被他的坚持感动,李大妈慢慢地也开始抽出时间来打扫家里的卫生,把屋内的东西整齐的摆放在一起,桌上已看不到过去的残羹剩饭,就是庭院里刺鼻的牛粪味还是令人难以接受。后来,借助市级户内庭院改造的好政策,马晨宸和队友们一起商量把李大妈列为村里的"头号人物",计划用补助水泥、沙、石料,通过投工投劳的方式帮助李大妈砌个围墙,并在离家十米左右处盖个牛圈,在改造具体实施方案上和李大妈做了多次的沟通和交流后,得到了李大妈的同意。
改造完工的这一天,马晨宸和往常一样来到李大妈家,看到小庭院砌起了围墙并装起了大门,家里整洁干净,东西摆放有序,之前栓牛的庭院里,已用水冲洗打扫得干干净净,老牛也终于搬了新家。现如今,李大妈在村里彻底摘掉了"脏大妈"的帽子,变成了村里的卫生先进户,现在每次去到她家里,李大妈都会边笑着边用彝话感谢马晨宸和他的队友们。
开展驻村队员每周例会,讨论村庄规划实施方案,边缘户帮扶措施等。
带领群众喝上"清泉水"
黑那、冲子是马桑箐村委会较大的两个村寨之一,有农户120户,人口606人。由于该村自来水供水系统年久失修,原来的旧水源点供水紧张,一到夏季村里就会出现供水不足,给全村人畜饮水造成困难,生产生活极不方便。为了破解村里常年"供水荒"的大难题,马晨宸组织村民代表多次进入山中寻找新的水源点,"功夫不负有心人",2020年3月底在距离冲子小组1.6公里左右的山里找到了一股天然"山泉水",他第一时间将这一好消息上报给乡领导,并得到了乡领导的高度重视和援助,计划在枯水期进行引水工程的施工。
马晨宸核对农户种养殖情况
他和村组干部一班人多次研究后决定,利用五一劳动长假组织村民召开群众大会,动员群众自筹部分资金、投工投劳方式,全民参与饮水工程建设。在征得村民的支持下,他带领群众们把铺设管道的钢管一根根靠人力搬到了新水源处,虽然山路崎岖陡峭,群众们累得汗流浃背,但没有一个人叫苦叫累,大家在欢声笑语中劳作。经过大家的不懈努力,新水源地的水管通到了每家每户,彻底解决了黑那和冲子村小组常年供水量不足的短板,群众们喝上了干净又可口的山泉水。
通水那天,村民们都聚到一起载歌载舞,用这种特殊的方式记录下幸福的时刻,相互祈福、相互祝愿,看到群众们用粗糙的双手捧起清泉水高兴的喝起来,小孩子们用清泉水你追我赶来"打水仗"的欢乐场景,马晨宸的开心和幸福无法用语言表达。
马晨宸到群众家里宣传政策
他在日记中写到:"2020年5月4日,黑那和冲子通水了,群众们以后再也不用愁喝水了,看到群众们幸福的笑容,我和他们一样的高兴,一个小小的饮水工程,凝聚的是群众的心。只要在今后的工作中扎扎实实深入到群众,急群众之所急,想群众之所想,集中力量‘办大事’,就没有什么问题解决不了,战胜不了。"
驻村以来,马晨宸始终把群众的每件小事当成最重要的事来办,把群众的冷暖饥饱时时刻刻装在心里。虽然马桑箐村委会已脱贫摘帽,但这个90后哈尼小伙的帮扶故事还在继续⋯⋯
云南网记者 期俊军 通讯员 孔明军 马晨宸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