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国内肝癌患者而言,正在迎来政策利好:两款“救命药”已于上个月被成功纳入国家医保,患者的药费负担有望得以有效下降。然而,中国抗癌协会肝癌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肝脏外科主任、中山大学肝癌研究所所长陈敏山教授近日在接受南都记者采访时表示,要应对国内肝癌高发以及由此带来的沉重经济负担,早诊早治才是关键。
“中国的肝癌患者在首次诊断的时候,80%都是中晚期肝癌,这就导致治疗效果比较差,而邻国日本,患者发现肝癌时80%都是早期肝癌,所以治疗效果就很好。”陈敏山如是说。
据悉,在中国,患者发现时都是肝癌晚期的原因就在于没有做好肝癌高危人群的早期筛查以及健康人群的定期体检。而在日本,这一点非常严格。
“对于发生肝癌的高危人群,日本规定每半年必须做一次体检。但是在中国,此前员工入职前都会做体检,如果被发现是乙肝携带者,可能就被歧视,因此卫生主管部门曾经发文要求在入职检查时不能做乙肝检查,但是很多地方扩大化了,所有的体检都不做乙肝检查了,导致很多人不知道自己是乙肝大小三阳。
其次,许多知道自己是大小三阳的人群对此不在乎,不去医院看病,就会导致诸多隐患,肝病发作,肝炎、肝硬化等,这就是不重视的表现。”陈敏山进一步指出。
不过,陈敏山也坦言,在治疗方面,国内已有很多改进的方面。第一,多学科治疗,其实在国内对此已经有了很高的认可,特别是外科医生。在中国,肝癌的治疗模式是以外科为主的多学科治疗,但是仅靠外科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需要介入、药物、消融治疗来配合进行多学科治疗。为此,去年的11月15日,中国肝癌多学科诊治的专家共识已在广州正式发布。
第二,在转化治疗方面。对于一些不能手术切除的肝癌,可以通过一些方法进行转化,将不能手术切除的肝癌转化为可手术切除,治疗效果也有很大的提高。转化治疗是目前整个肝癌治疗的研究热点。
第三,在药物治疗方面。陈敏山指出,对于早中晚期肝癌,药物治疗都非常重要。对于早期肝癌,即便可手术治疗,术后也会面临复发转移的情况,通过药物治疗可以降低复发。对于转化治疗,不能手术切除的,是否能通过药物进行转化,由不能手术切除转化为可手术切除,也是大家关注的热点。此外,对于对中晚期且不能手术、不能转化的患者,目前则主要通过局部治疗联合介入治疗、消融治疗的方法,联合手术提高中晚期肝癌的治疗效果。
如果介入、局部治疗不能用,也无法进行手术,就要靠药物来“单打独斗”,这就需要药物的联合治疗。例如现在的“T+A”方案,相比以往单一的药物治疗方案,具有诸多优势。据陈敏山介绍,以前国内一线推荐的治疗方案就是索拉非尼和仑伐替尼,失败以后二线有瑞戈非尼。但是,仅靠单药的疗效还远远不够,药物的客观缓解率偏低,而用了“T+A”的方案后客观有效率达到了33%,提升了3倍之多,此外,最重要的总生存率也有了显著的提高。
据悉,近期来自美国临床肿瘤学会胃肠道肿瘤研讨会的报告显示,接受阿替利珠单抗联合贝伐珠单抗免疫联合疗法(既“T+A”方案)治疗的患者中位总生存期为19.2个月,其中,中国亚群患者的中位总生存期更是达到了24个月。
采写:南都记者 马建忠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