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0年12月,因沃尔顿·沃克发生车祸,李奇微被任命为美国第八集团军司令兼“联合国军”地面部队司令,不得不说,李奇微非常有战术头脑, 在他刚上任不久后,就以放弃汉城为诱饵,引诱志愿军深入,好在彭德怀提前发现了他的计谋,这才没有让志愿军陷入敌军包围,李奇微只能出其下策对志愿军发动反击,但也遏制了我军的攻势。
1951年4月,麦克阿瑟被解除兵权,李奇微担任“联合国军”总司令,虽然他位居高职,但是很少有人能够了解到他的苦衷,在他接手的时候,那是是一支遭到重创的部队,尽管拥有最先进的装备,充足的弹药,但是他们在和志愿军交手之后,内心受到了极大的打击。
这对李奇微是一个很大的考验,不过麦克阿瑟给了他前所未有的行动自由,因此在第4次战役中,李奇微利用汉城,一举遏制住志愿军的攻势,使美军重新恢复了士气,并且以此为基础,对志愿军造成了更大的威胁,一度成为志愿军头痛的对象。
他与麦克阿瑟不同,经常亲临前线,从不轻视对手,更是创造了“磁性战术”、“绞杀战”,彭德怀等志愿军将领对李奇微的评价也是非常高的,称其为“值得尊敬的对手”。
李奇微同样对彭德怀也是充满敬意,曾在汉城撤离前留言:“向中国军队指挥官致敬。”由此可见一斑,在李奇微的回忆录中,记载了很多和志愿军的战斗,虽然云山之战他并没有参加,但是在回忆录中,美军的惨败他全部如数描述了出来。
尤其是志愿军的军号声对美军和李奇微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回忆录中,每当志愿军的军号响起时,就伴随着射击,冲锋,近身拼杀,然而就在炮火落在志愿军当中时,他们就立刻开始撤退,就是这样独特的军号成为了很多参战美军的噩梦。
美军的火力优势很大,但是志愿军也有应对方法,在白天的时候,志愿军的隐蔽能力非常强,美军的侦察机总是无功而返,但是在晚上的时候,志愿军行动速度极快,在李奇微的回忆录中对此也有很深刻的描述,虽然美军掌握了绝对制空权,但是志愿军仍然能够在美军不知情的情况下完成大规模的兵力集结,这也直接或间接导致了美军的失败。
不过李奇微也发现了志愿军的一个特点,志愿军在作战时,准备的后勤补给一般只能维持7天,之后便必须撤退休整,或者由新的部队接替,李奇微称之为“礼拜攻势”,而且他利用志愿军的这一特点,对志愿军展开了一系列战术反击,均取得了不错的效果,对志愿军造成了很大的伤亡,此后李奇微也成为了志愿军最为头痛了对象。
李奇微在回忆录中也不乏对志愿军的夸赞,他们愿意把仅剩的干粮分给俘虏,还将重伤的俘虏安放在路边留给美军治疗,相比起朝军,志愿军更加精悍又很文明,显然志愿军真正赢得了李奇微的尊重。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