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隋唐五代文学之四:中、晚唐诗坛
中唐诗歌数量最多,流派也最多。然而随着社会危机的加深,盛唐的那种积极的浪漫主义热情和理想退潮了,诗人们更冷静地思考社会问题,转向现实主义道路,以白居易为代表的新乐府运动贯穿着整个中唐。追求奇险,情感哀伤或遁隐山林是诗人们的共同倾向。晚唐政治形势更为险恶,人民生活更为贫困,诗坛在反映民生疾苦方面有所成就,诗人大都具有忧国忧民的思想;爱情题材也十分流行;带有市民色彩的词也开始得到发展。
刘长卿与韦应物是中唐前期诗人,以山水田园诗著称,他们借山水寄托对现实的不满,流露出希企隐逸的心情。大历年间(公元766-779 年)一批刻意模仿盛唐诗风的诗人出现,即" 大历十才子" ,他们有一定的艺术修养,追求声律和对仗工整,但对现实很少反映,且缺乏艺术创造力。其中卢纶的《和张仆射塞下曲》六首较有名,其三尤其出色:" 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 一股英雄气概洋溢诗中。李益是边塞诗人,为七绝能手。中唐时代国势的衰落在李益诗中打下了深深的烙印,《回军行》写一支部队的溃退;《观回军三韵》写将军阵亡、部队回撤;《上汝州郡楼》反映的是中原战乱,边防空虚。李益的宫怨诗写得也很出色。
韩孟诗派是一个较有影响的诗派,代表诗人有韩愈、孟郊、贾岛等,他们不满意大历以来的华贵平庸之风,而通过抒写个人的不幸遭遇来揭示社会的弊病。其风格深险怪僻。韩愈的诗有不少反映社会的黑暗,如《归彭城》把政事的腐败和个人的失意结合在一起写,是一首深刻的政治抒情诗。他还有不少描写自然山水的好诗。韩诗特点是追求奇特的形象,用险韵奇字,想象丰富,且以文为诗,对宋代诗有影响。孟郊(公元751-814 年)46岁才考中进士,他登第后曾写下"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的诗句,但后来的生活远不如他期望的那么愉快。宋元人对孟郊的诗评价不高,觉得它" 寒涩" 、" 穷僻" 、" 憔悴枯槁" ,但清代人对孟郊的诗评价颇高,说它有橄榄回味," 卓荦偏才" 、" 最为高深" ,。真实孟郊诗有种不平则鸣的气势,且刻意求新,则不免走上险僻一路去,加上心情郁闷压抑,所以笔下语词意像带有荒疏险怪色彩,他经常采用透骨钻心的动词、冰冷坚硬的名词和令人心悸的声音构成一组组险怪瘦峻的句子,如" 峭风梳骨寒" (《秋怀》之二)、" 老虫乾铁鸣" (《秋怀》之十二)、" 瘦攒如此枯"(《秋怀》之五)等,正是这种险怪生涯使孟郊超越了大历诗人的平庸,开启新的诗风。孟郊亦有平易朴素自然的诗作,如大家熟知的《游子吟》。贾岛(公元779-843 年)与孟郊齐名,所谓" 郊寒岛瘦" ,他以" 苦吟" 著称,特别注重炼字铸句,有关他的刻苦用心有" 推敲" 的传说,他自谓:" 二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 (《题诗后》)。他一生不达,从佛家寂灭中找寄托,诗中创造了一个空虚寂寞的境界。他长于五律,但只以片言只语取胜,缺乏完整的构思。贾岛清奇僻苦的诗风对后来的每个朝代的末期诗人,如唐五代、宋末四灵、明末钟、谭、清末同光派都有较大的影响。
刘禹锡(公元772-842 年)曾与柳宗元一起参加王叔文领导的政治革新运动,失败后被贬。宦海沉浮使他的诗常常讽刺时政,发泄积愤。如《聚蚊咬》讽刺世俗小人" 伤我" ;《飞鸢操》笑骂权奸;《戏赠看花诸君子》及《再游玄都观》既感慨身世又嘲讽权贵。刘禹锡有许多著名的怀古诗,语言平易,感情深厚,如《金陵五题》其一《石头城》、其三《乌衣巷》以终古不变的青山、明月,衬出六朝繁华俱归乌有,借燕子从旁点出堂中主人变换,写得委婉凄切。刘禹锡学习民间俚俗调写成的诗歌也取得了较高的成就,他的《竹枝词》具有健康开朗的情绪和浓郁的地方色彩,著名的" 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情却有情" 一诗,用谐语双关表现恋人的复杂心绪,有民歌的清新爽朗。
李贺(公元790-816 年)是中唐浪漫主义的代表诗人,又是从中唐到晚唐诗风转变的代表者。这是一个极富想象力的诗人,而且以虚荒怪诞的幻想著称。他的诗里斩龙使时光凝固(《苦昼短》)、敲太阳发玻璃声(《秦王饮酒》)、月亮如轮辗过草地(《梦天》)都极为怪诞,使他的诗歌显得既美艳绝伦又鬼气萧森。李贺讲究词语的翻空出奇,偏重于那些幽深凄楚瑰丽的字词,呕心沥血地追求语必己出;李贺的诗跳跃性大,节奏急促,变化无常,喜怒哀乐反差极大,打破了人们所习惯的流畅连贯阅读思路,显出别一种风味。李贺著名的诗作有《雁门太守行》、《梦天》、《金铜仙人辞汉歌》、《李凭箜篌引》等。
杜牧(公元803-853 年)具有经邦济世的抱负和忧国忧民的情怀。他的咏史诗讽刺帝王的荒淫,议论政治的得失,《过华清宫三绝句》为其代表;他的咏史诗带有史论色彩,如《赤壁》,《泊秦淮》,寄寓了历史兴亡之感。杜牧的七绝具有独特成就,《江南春》、《山行》以风流俊爽在晚唐独树一帜。《阿房宫赋》通过对秦始皇穷奢极欲的谴责,讽刺当朝大起宫室,显示出民本主义思想,艺术上也颇具特色,前半篇描写瑰丽景色,后半是史论,二者有机结合。
李商隐(公元813-858 年)是晚唐最好的诗人,在他的诗里有六朝骈文的用典精巧绵密细丽,有杜甫近体诗的音节浏亮顿挫抑扬,有李贺乐府诗的炼字着色瑰丽新颖,他融汇这一切形成扑朔迷离、朦胧含蓄的氛围,以一种一唱三叹、回环往复的章法组成迷宫般的语意结构,来表达心灵深处难以言说的感受,形成别开生面的艺术风格。他的政治诗多半借古讽今,以咏史诗形式出现,批判统治者的荒淫、愚昧、无能。《隋唐》借隋炀帝亡国为唐末帝王敲警钟;《瑶池》借周穆王讽刺唐代皇帝求仙;《贾生》感慨贤才不为朝廷重用。爱情诗中既有缠绵悱恻的爱情和相思痛苦的描写,也有些是诗人借美人香草寄托怀才不遇之慨,如《无题》,深情绵邈,隐晦曲折,充满了迷惘的幻想:"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 身无采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诗人的爱情有时格外真挚、虔诚:"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 春心莫共花争发,一寸相思一寸灰"。《夜雨寄北》是怀念妻子的一首名诗:"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李商隐还写了大量的寄寓身世之感的抒情诗,《锦瑟》为其代表作,诗中哀悼自己理想的破灭,开句即为"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并用庄子梦蝶的典故、蜀帝魂化杜鹃的传说来自况理想的幻灭,怀才不遇,充满悲哀。"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登乐游原》)" 欲问孤鸿向何处,不知身世自悠悠" (《夕阳楼》),这些诗句都融合了诗人潦倒的遭遇和时代的没落之感,形成凄凉感伤的情调。
晚唐的温庭筠、韦庄创作了一些艺术性较高的诗歌;唐末的皮日休、聂夷中、杜荀鹤则直接继承新乐府运动的传统,形成了一个现实主义流派,他们多以律诗写时事,运用口语入诗,有一定的进步意义。
【更多精彩文章,请关注微信公众号“世界民族与文明历史”】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