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日制公费研究生优秀毕业生,扎根基层,用心,把建强组织抗在肩上;用情,把群众冷暖放在心上;用政策,把发展致富抓在手上,带领大家强基层、建机制、补短板,学政策、定措施、找项目、勤修路、忙改厕……收获了一串串低收入群众给予的认可和感激。这就是盱眙县人社局一名工作人员胡茂新,一名优秀共产党员,他先后担任盱眙县鲍集镇赵圩村、引河村,河桥镇茅湖村的“三村”第一书记,与村“两委”班子一起抓脱贫攻坚,立足实际,强弱项补短板,一手抓党建、一手抓脱贫,彻底摘掉“贫困村”的帽子,让乡亲们过上小康的幸福生活。
情怀:当好“领航员”, 让组织强起来
“村集体经济薄弱,党组织软弱涣散,部分党员干部干事不积极,模范带头作用也不明显,谁任村党支部书记就去告谁,干群矛盾较大。”说起这三个村情况,他说得头头是道。
“给钱给物不如建一个好支部。”村“两委”班子建设搞得好不好,直接关系到一个村的长远发展,只有有一个强有力的基层党组织,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发展等一系列问题。
掌握“第一手”资料。驻村伊始,走访部分群众和老党员,摸清党员干部的“病症”,召开村班子会议,与村两委“会诊”,开出“对症良方”。听取老党员迫切要求了解新政策,要求单位的废旧报纸、杂志能给他们看看,或者给他们订份报纸,征求了20余条其他建议。
加强村级班子建设。“农村要进步,关键在支部”。 结合农村实际,对组织生活制度逐一进行规范落实。与村支部共建,开展党建活动。严格落实“三会一课”、组织生活会、民主评议党员、“主题党日”等基础工作,强化党组织和党员严格执行制度的意识。为村党总支赠送党旗,集体上党课,重温入党誓词等,每季召开一次党建例会,听取村党建工作汇报,交流工作经验,分析存在问题,帮助解决问题。注重后备干部培养。茅湖村连支部书记都没有人愿意干,长期由河桥镇副镇长兼任村党支书记,胡茂新驻村后,立即在致富带头人中物色人选,并在返乡大中专毕业生中挑选确定为村级后备干部,以“交任务、压担子”的方式,把优秀的村级后备干部放到村两委的管理岗位上锻炼。赵圩村党支部书记赵国大说:“我们把2名能力强,有厂子的年轻人才吸收到村后备干部队伍中,有利于提升整个支部的战斗力,为乡村振兴注入动力源。”
优化村务公开。组织党员干部进行党务政务和财务公开、建立村民档案、制定《村规民约》,对低保评定、扶贫人员、土地确权、医保政策、资金使用等内容,一项不漏,做到应公开尽公开。同时利用网格管理微信群等平台发布公开内容,让外出务工人员也能及时了解、参与村务监督。
赵圩村老党员郑长明说:“自从胡书记来了以后,村干部做事积极性提高了,业务能力也强了,群众之间矛盾也少了,捣捣戳戳的人没有了。”
实干:当好“娘家人”,让民心“齐起来”
“我家孩子16岁了,当时在家生的,没有医学出生证明,至今没有户口,我跑了多次派出所,也没有用,孩子要考试急需要办理户口和身份证,请胡书记一定要帮我。”鲍集镇引河村吴守洋说。胡茂新立即联系后方单位支持,通过县妇幼保健院开出医学出生证明,同县公安部门联系落实,很快就帮孩子办理了户口。
民心齐,泰山移。派出单位是第一书记做好工作的最大支持者,是“娘家人”。通过派出单位帮助、积极争取相关单位支持,帮助村里解决“燃眉”难事,救助和帮扶家庭“愁眉”难事,切实让群众感受到了党的温暖。
建成村委办公室。赵圩村老旧村部不适合发展需求,经济薄弱又建不起,胡茂新与镇主要负责人沟通,无条件划拨土地,又请求盱眙县卫健委支持30万元,争取县人大主要领导支持,对其挂包村支持10万元,又贷款了部分,建起了村综合服务中心。
建成家庭医生工作站。赵圩村卫生室与村部共建,2018年创成省示范卫生室;茅湖村原卫生室房屋简陋,不能使用,长期租用私人房子作为诊室。通过与镇卫生院马军院长联系,决定购买村办公楼一楼作为村卫生室。2019年,该卫生室创建成省示范村卫生室、市家庭医生工作站。
解决村里困难事。联系后方单位支持,给予赵圩村、引河村、茅湖村分别5万元,用于解决办公设施欠缺、疏浚河道、修路和水利基站建设。七一 期间,自费购买慰问品,走访70周岁以上的老党员和特困党员以及部分困难群众。结对开展“阳光扶贫”, 确定每个村10户困难户作为结对帮扶对象,争取县红十字会资金和物资支持,每季度走访慰问一次。不定期组织“爱心天使”送健康和“家医有约”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者服务团队走进村里为群众进行免费健康体检。
帮扶:当好“店小二”,让村民“富起来”
入秋后的引河村,略显有点萧瑟,轻风吹起小路上的片片杨树叶,天气逐渐转入阴冷模式,雨雾天气成为日常。而头发花白的驻村第一书记却一刻不能停,不顾风雨、走村入户,补齐脱贫的最后短板。
“无雨一身灰,有雨浑身泥,偏远无人问,土地又不好,没有集体经济收入,村干部都没有人愿意干。”鲍集镇引河村支部书记王成勇说。
“农民想致富,关键看干部”。驻村前,三个村都没有什么集体经济收入,越穷村干部越没有干劲,都在糊,没有谁愿意在谋项目,促发展上下功夫。驻村后,积极调动村“两委”干部工作积极性,多方寻求合作,向土地、向水面、向山头要“经济”,向客商、向单位谋“开发”,走出了一条致富、就业之路。
中药材种植成为致富金“药”匙。赵圩村利用资源,村书记带头,种植白芷、黄芪等中药材,达到500亩,带动贫困群众就业,同时发包土地也增加了集体经济收入。
土地流转成为增收新渠道。县国土部门以实施土地综合整治和农村宅基地自愿有偿退出为引领,带动农村土地规模流转,争取水利部门扶贫开发项目,实施地产田改造项目,平整土地,实施土地流转发包,从而增加集体经济收入,每个村年收入都在18万元以上,实现整村脱贫。
“稻虾共作”成为创收新路子。盱眙县充分发挥盱眙龙虾的品牌优势、110万亩水稻面积的资源优势和国家级生态县的山水生态优势,大力示范推广虾稻共生综合种养模式,统筹省市农业项目资金,优先扶持虾稻共生项目,积极开辟了一条绿色富民、振兴乡村的新路径。驻村以来,通过动员村“两委”带头,引河村党支部书记、赵圩村党支部书记率先承包100亩稻田,养殖龙虾。产出的龙虾和大米都是绿色有机产品的优势,虾稻共生亩均纯收入可达3500元。群众随后纷纷效仿,成功致富,生活水平越来越高,幸福洋溢在脸上。
欲问秋果何所累,自有春风雨潇潇。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青春,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担当。数年来,胡茂新用真心、真情办实事,先后抒写了一名共产党员,扶贫干部的情怀、责任和担当。(孙青)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