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些年来,长征这一场伟大的历史又引起了人们探究的欲望,有人问了这么一个问题,长征的时候那么艰苦,那有没有女战士?
答案是有,不仅有,而且我们的女战士各个英勇,翻雪山过草地不在话下,''女孩子吃不得苦''早就是该淘汰的念头了。在参与长征的众多巾帼英雄中,最突出的莫过于张琴秋。
张琴秋的一生,从南方一个小镇开始。这个江南水乡长大的姑娘有着超凡的志向,父母很开明,他们鼓励女儿读书明理,张琴秋一路考到了上海的高中,并且在这里开始了一段恋情,对象是翻译家沈泽民,沈泽民的另一个身份是党员。
沈泽民对张琴秋的一生起到了重要的影响,正是沈泽民带领张琴秋走向了革命救亡的道路,他们夫妻俩在南方积极建立地下党组织,同时张琴秋没有放弃学业,努力考取了上海大学,后来又和丈夫一起到莫斯科学习苏联的先进思想。
回国之后,张琴秋与丈夫奔赴根据地,一向很有领导能力的张琴秋被推举为军校的指导员。她是组织上最早的女兵之一。张琴秋很认同一个道理,革命事业需要具有战斗力的队伍,所以作为指导员的她每天早上第一个去操场上带头训练。指导员都这么勤奋,学员们自然奋起直追,一时之间根据地掀起了学习训练的热潮。
在宣传方面张琴秋也有一套,作为女性,她承担了根据地的妇女解放工作,当时根据地的妇女基本都是文盲,被打骂拐卖毫无反抗之力,和她们讲大道理也行不通。张琴秋就带着女战士们排文艺节目,请当地的妇女们来看戏,让她们明白女子独立的道理。还把她们组织起来,办歌舞团、纺纱织布,让妇女们即便脱离家庭也有生存的能力,这些被张琴秋解救的妇女中,就有很多也纷纷加入红军,参与了后来的长征、抗日等一系列战斗。
张琴秋一向有主见,在中央的决议中,她支持北上,可是最后因为种种原因,红四方面军依然坚持南下。张琴秋不可能抛下红四方面军,于是只能随同南下。这一次南下导致红军受创严重,部队士气低迷,张琴秋和许多红军领导人当机立断,北上才有希望,于是,这一支红军穿过了茫茫草地,与中央得以汇合。
可是张琴秋的磨难才刚刚开始,这一阶段张琴秋和陈昌浩再婚了,而且怀了孕。孕妇本不该舟车劳顿,但很快西路军就要开赴甘肃作战,这场仗对上的是凶残著称的马家军,张琴秋这个重要领导临时缺席对部队肯定影响很大,所以张琴秋还是跟着部队上了战场。
沙场之上,女战士们只能临时把张琴秋转移到隐蔽的地带接生,可是,因为残酷的战场环境,张琴秋这个孩子生下来就没了气息,张琴秋也因为妊娠分娩过程中的波折落下了严重的疾病,从此再也没能生育。
仅仅休息了几天,张琴秋再次出现在前线,部队还处在敌人的包围圈里,张琴秋靠着意志把自己撑起来,继续和部队突围,然而追兵很快赶来,张琴秋成了俘虏,因为她的身份特殊,所以敌人把她送到了南京关押。幸好此时中央为了营救战士和敌人进行了谈判,经过一番讨价还价,张琴秋得到了释放,重返延安。
张琴秋曾经是中国女子大学的教育长,作为一个旧时代成长起来的女子,和一个新时代的战士,张琴秋深感妇女同胞所处的恶劣环境,她认为应当从精神上、经济上各种方面去解放女子。她的这个思路当年在根据地就得到了极好的实践,主席觉得张琴秋的想法很好,于是建议她在军职之外担任女子学校的教委,张琴秋正有此意,欣然赴任。
当年在延安,张琴秋是很多女性的指路明灯,她证明了一件事,文能提笔安天下,武能上马定乾坤,这样的雄途伟业并不是男子的专利,她的学生们后来分散到新中国的各个岗位,都对这位教育长念念不忘,视作一生的楷模。
新中国成立后,张琴秋担任了纺织部的部长,按照她的贡献来讲,起码值得一个上将的军衔。可是,1955年国家评定军衔的时候有个争议,那就是建国之后,为了国家建设,很多军队的领导被调到了其它部门,那些被调到地方以及各个非军队部门的干部,还要不要给军衔?
最后商议之下,决定军衔评定只在现有的军队领导之中,这就是很多建国前的将领没有军衔的原因,此时已经被调到纺织部的张琴秋自然也没有军衔,但她对国家的决议非常赞同,按照她自己的说法,军衔不是论功行赏,封侯拜相,要是不论实际情况全都''封''了将军,事情就乱套了,大家的工作就更乱套了。
巾帼英雄张琴秋是新中国纺织工业的奠基人,她在纺织部埋头苦干了二十年,作为一个开国元勋,她可以要求更风光的职位,但她却说轻工业是中国现在的一根顶梁柱,她还是想把这根柱子多撑上几年。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