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海情》自从1月12号开播以来,短短18天,每天各种消息铺天盖地地出现在我们的视野中,无一例外,全是好评。就在1月27日还上了央视新闻联播,可以说达到了电视剧行业的新高度,成为了真正的顶流!
从此以后该剧肯定会成为电视剧行业的“标杆”,美好的东西,值得大家的赞扬,但是这样持续地“吹捧”对导演,对演员,对观众真的好吗?
对导演来说:
以后他拍的每部剧都会让观众拿它和《山海情》做对比,假如新作品出来没有达到观众心里预期的效果,那肯定会是骂声一片。
诸如:“某某导演飘了,自从上次那个作品后,已经达到了人生巅峰,再也不会好好拍戏了”,“某某导演自从上次那个作品后,江才郎尽了”,这样冷嘲热讽的评论肯定会有很多。
这样对导演会打击很大,从“神坛”瞬间到“谷底”,假如内心承受能力不强的话,会被这种“舆论”击败,从此一蹶不振。
对演员来说:
过度的“吹捧”,最明显的变化肯定是身价的上涨,当涨到“天价”之后,那么像《山海情》这样接地气,又“土味”的作品会被天价演员拒之门外,因为身价就摆在那里,一般剧组请不起。
有很多演员因为一部作品成名后,觉得自己已经可以独当一面,实力超群了。继而转型做导演,自己拍,自己演,可演员和导演这两个职位毕竟还是有很大差别的。演员需要吃透剧本,投入真心演戏就行。而导演就像个大管家,方方面面的能力都要具备。所以我们就看到了很多“烂片”都是演员转型导演后的产物。
当一个演员被捧到一定高度后,想要超越曾经的自己会很难,这样无形中给了演员很大的压力,一心只想演绎出比上一部好的作品,这样的心态,往往会使人“变心”,一味地去追求好而忽略了那份“真心”。
对观众来说:
看了《山海情》这样的精品剧后,虽然各大电视台,各大网络平台,每天新上的电视剧都很多,但我们观众会感到“剧荒”,看什么都觉得没有《山海情》好,没有意思,没有耐心去看。
以至于让观众都变成了“水军”,看别的作品,都要吐槽几句。
ps:小编自从《山海情》播完后,目前很“饥饿”,剧荒情况很严重,看了几部新上的电视剧,都没心思看下去,这样的“病态”情况还有救吗?
首先《山海情》这部剧是值得肯定,值得我们去赞扬的。但就是感觉被“吹捧”的有点过度了,生怕这样继续下去,我们也许会“失去”这么好的剧组团队和付出真心的演员们。
可能很多朋友看了我以上的文章后,会觉得这个小编啥都不懂,就会信口雌黄。
也不说危言耸听,这样被过度“吹捧”后离开电视这个大舞台的演艺圈人士不在少数。最让我们印象深刻的就是本山老师和丹丹老师。
本山老师驰骋春晚舞台21年,贡献了很多精品佳作,这样作品至今回头看依然很好看。两位老师因为春晚被大家熟知,最后却不得不遗憾地离开这个舞台。
很大的原因的就是当他们的作品达到一定高度后,再想超越自己已经很难了,观众对他们的作品期望值太高,让他们无法承受这种压力,最终为了不失去自己这么多年辛苦耕耘,才奠定的地位,而选择了离开。
前段时间也有消息称丹丹老师会上2021年的春晚,可最终丹丹老师本人证实了这是个假消息,今年的春晚舞台依旧没有“黑土和白云”。
说到底这也是作为演员无法避免的结局,但让这些真正的艺术家能继续留在我们的荧屏中,就不能过度的去“吹捧”,要保护他们,体谅他们。
要摧毁一个人,最有直接最有效的做法就是捧杀他,让他自大,让他“飘起来”,这样早晚会栽跟头。然后这个人栽了跟头经历过大起大落后,就会变得迷失方向,继而堕落,最终失去内心的那份纯真,从而变成一个心灰意冷的人。
在我们的生活中,被“捧杀”,这样的例子随处可见。比如有的学生只是在某一个方面表现优异,他身边的就会一个劲地捧,聪明!你怎么这么聪明!
但其实这个孩子仅仅只是在这一个方面表现突出,这样他就觉得自己很聪明,随随便便努力一下就已经有这么好的成绩了,然后开始就飘了,因为一般人的自控能力都没那么好,尤其是小孩。
如果不把握好这个“度”,不去正确地引导,当他以后遇到挫折的时候,哪怕只是小小的挫折,往往就受不了这种失败的打击,从而陷入自我怀疑的境遇中,最后会让孩子逐渐出去自信,认为自己变笨了,以后没有希望了,这样的话即使这个孩子有天赋也会被过度的吹捧而泯灭掉。
总之,好的东西,值得赞扬,也该赞扬,但一定要把握好那个“度”,适度的赞扬会起到激励与促进的作用,过度的赞扬只会适得其反。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