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成都电子信息产业规模达到10065.7亿元,同比增长19.8%,成为了成都首个产值破万亿的产业。其中,规上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营收同比增长30.7%。
GDP跨入万亿级“俱乐部”的城市,都有自己着重发力和长远布局的“万亿级”产业集群。拥有年产值超过一万亿大关的产业或产业集群,已是当今城市竞争的重要指数。
记者梳理发现,早在2008年,成都迎来的首个千亿产业也是电子信息。从千亿产业到万亿产业,不仅是产业规模的增长,更是城市高质量发展的一次重要跃升。
▲成都高新西区加快建设成都电子信息产业功能区
规模:
从千亿到万亿的突破
沿着成都蜀西路向犀浦立交方向出发,开车十几分钟就到英特尔成都工厂。这里是英特尔全球最大的芯片封装测试中心之一和英特尔全球三大晶圆预处理工厂之一。从这里运走的芯片,配置在了全球一半以上的笔记本电脑上,再到全球消费者手中。
比头发直径还薄的显示屏、可弯曲的手机,已逐渐成为代表成都的形象产品,而全球70%的iPad和近20%的笔记本电脑产自成都,则宣示着成都在全国电子信息产业版图的不可或缺。
▲柔性屏幕
之所以能够突围电子信息产业的规模战,来源于成都近年来在顶层设计与重点领域的精准布局。
2017年,成都在产业发展大会上提出要规划统筹布局建设产业功能区,电子信息产业功能区作为成都规划打造首破万亿级的主导产业排在第一位;
2018年,成都出台《成都市高质量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改革攻坚计划》,首次明确到2020年建成电子信息万亿级产业;
2019年,成都出台《关于促进电子信息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明确打造集“芯—屏—端—软—智—网”为一体的、具有国际竞争力和区域带动力的电子信息产业生态圈;
2020年,成都出台《成都工业稳链补链行动方案》,电子信息等产业的发展又有新的路径——围绕重点企业、“薄弱缺”环节,更新“两图一表”,加强产业链供应链招商。
此后,成都又陆续出台了针对5G、人工智能、软件、光电、集成电路等电子信息细分领域发展的专项政策;同时,2020年成都电子信息产业生态圈联盟正式成立,汇聚政产学研用融各方力量,累计开展“成都造”智能应急产品推广活动、成眉电子信息产业高质量发展对接活动等细分领域精品活动10余场,促进超100家企业实现供需对接和技术合作……
如今再来回看,正是不断完善的政策举措为成都电子信息产业高质量发展构筑起了“四梁八柱”,也是电子信息成为成都首个产值破万亿产业的重要原因。
目前,成都电子信息产业仅规上企业数量就已超过1400户,从业人员超过60万,英特尔、IBM、戴尔、华为等60余家世界500强和国际知名公司相继落户,“很多大企业在成都的比重也在不断增加”。
从千亿到万亿的跨越,增长的不止是产业规模,更是经济质量与效益的跃迁。
▲位于成都高新区南部园区核心地带的天府软件园
布局:
从分散到聚集的升华
着力优化产业布局、提升产业链水平,是成都电子信息产业迈向“万亿级”的又一秘诀。
去年4月,成都高新区一场投资推介会吸引了近30家国内外新型显示领域的知名企业参加会议。会上,京东方科技集团副总裁秦向东热情推荐成都,“在柔性显示产业,不管你是材料还是设备,不管你在国内还是国外,希望你们来成都投资建厂,我们一起把中国最大的柔性显示基地生态链建成。”
起初,这些企业大多是冲着京东方庞大的需求到成都来考察的。但他们很快发现,在成都投资,不仅可以就近为京东方提供生产配套,还能享受很多“福利”:比如“拎包入住”式的场地,以及完善的上下游产业链……
“我们将进一步加大投资,计划在成都高新区新建2条G6.5代及以下光掩膜版生产线,同时将外地的G6代产线搬入成都高新西区。”成都路维光电董事长兼总经理杜武兵现场拍板。他是成都京东方的上游供应商。
京东方“超级工厂”所在区域,是成都电子信息产业功能区。过去5年里,有超过20家上下游企业因成都京东方而来,在成都实现快速发展,进而推动城市产业生态成长。
“成都围绕头部企业聚点成链,充分发挥龙头企业的带动效应,挖掘它背后的上下游产业,吸引配套企业入驻,以产业功能区为载体,实现招引一个龙头企业、吸引一批配套产业、形成一个产业地标。”成都市经信局相关负责人告诉红星新闻,今年疫情防控中,企业深切体会到产业生态圈稳定性和产业链配套同城化的重要性,这也是企业有效应对各种不确定性风险的关键环节。
另一方面,按照主业突出、错位协同、成链集群的原则,成都还形成了以“双核”引领、“三级”支撑、“多点”协同的5+N电子信息产业总体布局。
比如,成都科学城布局了独角兽岛、兴隆湖产业园、凤栖湿地产业园、鹿溪智谷科学中心和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基地五大产业社区。又比如,金牛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围绕高端总部新城,构建了由工业总部聚集区、人工智能产业园、北斗+产业园、轨道交通高科技产业园的“一区三园”。
▲成都天府新区兴隆湖畔
前几天,成都芯谷产业功能区法定机构——成都芯谷发展服务局正式挂牌,将负责功能区的开发建设、运营管理、产业发展、综合协调等工作。
迈入万亿产业,成都电子信息产业功能区通过产业聚集,多维度提升功能区产业能级,在功能区内形成相对健全的产业生态圈。如今“圈”时代,成都电子信息产业还将发生更大的突破。
腾飞:
从跟跑到领跑的跨越
谈起落户成都的原因,秦向东提到了一个小细节——当时,有人推荐了成都,“这里有专业的政务服务,以及企业发展的人才储备,很适合长远发展”。
今年疫情之下,成都京东方是全国较早复工的企业之一,秦向东说,成都市经信局专门成立专班专员帮助企业复工复产,为企业解决供应链、员工返岗等问题,让京东方保持稳定运行。
营商环境,也是成都打造万亿产业的“战略突围”。通过重构流程,成都帮助企业实现项目实施有效提速,企业投资项目开工前行政审批手续承诺时限由改革前的197天缩短为60天,提速率达到69.5%;借助资本市场,成都以市场化手段培育科创企业,更好促进科技、资本和产业高水平循环,2020年帮助秦川物联、盟升电子等电子信息企业上市……
同时,自2019年起,成都还启动了“蓉贝”软件人才计划,通过实施“蓉贝”软件人才百千万引育计划,每年分别按“行业领军者、技术领衔人、资深工程师”的层次评聘优秀软件人才,多层次、多维度给予软件人才政策支持,推动软件产业高质量发展。
好的营商环境,帮助成都为产业发展“筑好巢”,引来的“凤”,则是成都电子信息产业腾飞的参与者。
去年8月,一批总投资额高达254亿元的电子信息项目与成都举行集中签约仪式,其中不乏海光、奕斯伟等龙头企业,主要聚焦先进计算、先进半导体、高端封装、新一代显示等关键核心技术领域。
截至2019年底,成都拥有电子信息类国家级协同创新中心10个、工程研究中心2个、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9个、重点实验室3个;拥有市级以上电子信息类企业技术中心258个,以企业为主体的创新体系初步起势……
“我们相信,正上演硬核技术上演创新裂变的成都,一定将会拥有更多电子信息企业,在国际竞争中掌握话语权。”成都市经信局相关负责人说。
突破万亿电子信息产业后,成都并未停下脚步。据介绍,下一步,成都将抢抓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等战略机遇,全力打造世界级电子信息产业集群。
▶ 来源 | 红星新闻
▶ 微信编辑 | 蒋莉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