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1972年版苏联电影《这里的黎明静悄悄》中,有个让人印象深刻的情节:女兵班使用一种四根炮管的“高射炮”击落了敌机。
其实这种武器并不是“高射炮”,而是高射机枪,型号ZPU-4。
《这里的黎明静悄悄》剧照
电影的故事背景设置在1942年,但现实中ZPU-4高射机枪直到1949年才研制成功,此时战争已经结束4年。影片中女兵使用ZPU-4作战,其实是道具使用中的一个“瑕疵”。
不过瑕不掩瑜,《这里的黎明静悄悄》仍然是我最喜欢的苏联电影,没有之一。
ZPU-4的中国版本:国产56式14.5高机
言归正传,我们回到ZPU-4。
1949年,苏军正式装备ZPU-4。仅仅6年后,1955年中国就得到了苏联的授权和技术援助,开始仿制ZPU-4。
1955年二机部指定位于重庆的国营152厂承担仿制任务,1955年下半年,仿制正式开始。
苏联为中国提供了产品图大约40余册、工艺资料400册、工装资料700册,总计超过4万余张图纸。并且派了多名工程技术专家来到重庆指导生产。
在此之前,国营152厂已经成功完成了53式重机枪、54式12.7毫米重机枪的仿制,拥有相对成熟的技术班底和原材料供应链。但ZPU-4和53、54式重机枪相比,生产工艺要先进很多,从机器加工到冶金,都需要不少新工艺,这些工艺152厂当时都尚未掌握。
1958年6月,56高机在中南海进行展示
面对工艺难点,工厂的技术人员们与苏联专家一起工作,尽快消化苏联技术资料,碰到问题随时向苏联专家请教。而来自苏联的专家们也是有问必答,耐心帮助。
我之前在文章中也提到过,50年代苏联专家在华工作时,的确是做到了毫无保留。不管是援建“解放”卡车还是仿制“AK47”,工厂档案和亲历者口述中对这一点的记载都高度一致。可以这么说,“红色帝国”苏联的对华援助,为我国走向工业化打下了坚实基础。
点击下边链接,阅读苏联援建“一汽”的故事
“老解放”本是美国血统,中苏蜜月期移植来华,苏联态度令人唏嘘
苏联援建的第一汽车制造厂
经过将近一年的攻关,1956年12月ZPU-4试制成功,开始接受国家定型检查组的检查。1957年2月,定型试验顺利完成。国产ZPU-4被正式命名为:1956年式14.5毫米4联高射机枪。
“五六”高射机枪从1957年开始生产,直到80年代初停产。除了大量装备解放军,还作为“军援”支持给了很多国家。
阿尔巴尼亚士兵和56高机,他们头戴中国69式钢盔,身背中国56半步枪
“56式高机”战斗射速大约每分钟600发,对空射程2千米,对地射程1千米。配套的瞄准具有照明功能,高射时目镜放大倍率为一倍,平射瞄准具放大倍率为3.5倍。它可以360度旋转并击穿35毫米厚钢板。
56式14.5高机的优点是动作可靠,火力密,威力较大;但缺点也很明显,它射程太近并且无法自动射击。
在解放军高炮部队中,56式高机主要承担的任务是:为高炮阵地提供低空掩护。通常一个高机连编有6挺机枪,每挺由6人操作。
56式14.5高机服役之后,参加过的规模最大的作战行动是1965年开始的“赴越轮战”。
赴约轮战部队
1965年6月至1969年3月,中国高炮部队一共向越南派出超过63个团,大约15万人,参加“抗美援越”作战。这些高炮部队主要使用苏联产85毫米高炮、国产37毫米高炮、以及少量的57毫米、100毫米高炮作战,用来保护高炮阵地的主要武器就是“56式14.5毫米高射机枪”。
在作战中,14.5毫米高机大多数情况下不开火,一旦它开始射击就说明情况紧急—— 敌机开始攻击高炮阵地了。
当时参加“抗美援越”的战士这样回忆:在战场上,四管高射机枪出色完成了自己的任务,打出了威风。中炮连的战友们都有一个共同的感觉,那就是和四联高机排在一起心里特别踏实,不管战场多么复杂,战斗多么激烈,四联高射机枪部队总能冷静的观察周围,随时保卫炮连的安全。
1967年7月4日上午,美海军航空兵F4“鬼怪”战斗机对我高炮阵地进行了一次攻击。其中有两架F4沿着山脊低空潜入,从后方对高炮部队进行偷袭。
当时,两架F4超低空进入攻击航线,几乎擦着地面飞来,当高炮部队发现敌机时,“鬼怪”已经临空。此时调转炮口已经来不及了,而且在这样低的高度上,就算炮口调转,也已经打不到了。
正当炮连的战友们眼睁睁看着敌机压向阵地时,配属高炮连的三挺14.5高射机枪开火了,12条火龙咆哮而起,弹雨像一堵墙一样“拍”向两只偷袭的“鬼怪”。两架“鬼怪”紧急转向规避,空中留下几片被打落的蒙皮慢慢飘落,偷袭被成功化解。
56高机可以快速更换枪管,图为枪管手柄
据不完全统计,在3年9个月的“抗美援越”防空作战中,我军高炮部队共作战2153次,击落美机1707架,击伤1608架。这其中究竟有多少是14.5毫米高射机枪击落的,考证起来还已经很困难了。
不管怎样,高射机枪部队在没有全自动防空武器的时代,为部队提供了最近一道防空掩护。在整个轮战过程中,他们总共消耗了数以十万计的弹药,保卫了任务区的天空,守卫了友邻部队。
上世纪70年代,由于性能已不能满足对空作战需要,56式14.5毫米高射机枪逐渐退出了我军一线部队。但采用56式枪身的双联装58式14.5毫米高射机枪,以及海军舰艇部队装备的59、69式双联装14.5毫米高射机枪却一直在服役,继续发挥作用。
58式双联高射机枪
1979年2月19日的“对越自卫反击战”中,58式高射机枪充分发挥平射优势,直接压制敌碉堡、火力点, 为地面部队提供了强大的火力支援。虽然它对空2000米的射程已经力不从心,但作为对地压制火力,平射1000米的射程却也够用,而且它凶猛的火力更是独门利器。
ZPU-4是典型的“苏维埃”风格,14.5口径已经接近枪支口径极限,为苏联所特有。和AK47一样,ZPU-4(四联装)和ZPU-2(双联装)几乎成了“苏系武器”的代名词,它装备了全世界超过70个国家的军队,至今不少国家军队仍在使用。
中东地区的zpu-4
在中东和非洲,只要有战场就可以看到它的影子。世界上也有几个国家仿制过ZPU-4,中国制造的型号是“56式”,罗马尼亚制造的称为M24,波兰生产的命名为PKM-4。
56式14.5高机有一个鲜明的特点,那就是外形威猛。因为长得帅,即使已经退役多年,56式高机依然是国内国防教育基地或者公园中的“明星”武器,经常引得小朋友和游人来合影。
北京昌平的高射机枪
北京丰台大院内展示的56式高射机枪
“56式14.5高机”作为50年代的代表性武器,虽然性能有明显的短板,但仍然在中国兵器发展史上书写下了重要的一笔。
几袋面粉“换”回北平地下党平委书记:1948年的一次真实营救
金门炮战急先锋——1956年式85毫米加农炮
军工档案:曾援助两国40万支56冲锋枪,此时我军尚未全部换装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