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跟疼痛为哪般?
1月30日
郑州新闻广播《医生说》节目
邀请了郑州市骨科医院足踝外科主任王翔宇
为大家普及相关知识
跟痛症
跟痛症又称足跟痛,是由多种慢性疾患导致的跟部跖侧疼痛症候群,好发于中老年人,尤其是运动员、女性及肥胖者发病率较高,可一侧或两侧同时发病。临床主要以单足或双足跟部在站立或行走时疼痛为主要特征,给日常生活带来极大的影响。在有些人眼中,跟骨骨刺是跟痛症的罪魁祸首,在病人理解上也比较好接受,但研究发现跟痛症和跟骨骨刺没有必然的联系,而且在X片上显示的跟骨骨刺,其实并非其骨刺,而是一条增生的骨脊。错误的认为跟骨骨刺引起跟痛症,是非医学患者理解的误区。
跟痛症的病因
跟痛症的病因很多,一般认为与以下致病因素有关:
足底跖筋膜炎:跖筋膜是足底的重要结构,对维持正常足弓有重要意义。跖筋膜也是生物力学负荷比较大的组织结构。长期的负荷,特别是肥胖、运动劳损等情况下容易产生无菌性炎性损伤,特别是在其跟骨附着部。从而诱发跟痛,跖腱膜的跟骨附着处常有明显的压痛点。
脂肪垫病变
脂肪垫病变:跟下脂肪垫是由充满脂肪组织隔组成。它具有吸引应力,缓冲震荡等作用,由于随年龄的增大,其脂肪垫发生退行性改变,使脂肪垫萎缩,减少了对跟骨结节的保护,引起跟骨结节骨膜炎而发生足跟痛。
跟骨高压症
跟骨 高压症 : 凡是能造成跟骨血液动力学改变的因素,均能导致跟骨高压症。 跟骨内动静脉血液淤积,跟骨内压增高。 致使周围血管及骨内血管扩张,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间质水肿刺激痛觉神经纤维释放神经递质,从而引发足跟痛。
足底外侧神经第一分支卡压症
足底外侧神经第一分支卡压症 : 约有20%的跟骨跖侧疼痛是由足底外侧神经第一枝卡压引起。 其 支配跟骨内侧结节骨膜、跖长韧带、小趾展肌和屈趾短肌。 当神经从足的内侧由拇展肌和跖方肌内侧头深部筋膜间穿过时,从垂直方向变为水平方向,此时易受卡压。 另一易受卡压的部位时该神经枝经过跟内侧结节时,屈趾短肌起点炎症、骨质增生都可使神经卡压于跖长韧带。 另外,跖腱膜起点炎症也可使神经受到压迫,使两者并存
跟腱炎
跟腱炎 : 此可分为非止点性跟腱炎和止点性跟腱炎,非止点性跟腱炎主要内因是跟腱与距骨止点下2-6cm处是相对缺血部位,此处跟腱周径最细,易损伤。 外部原因是跟腱过度受力和反复微小的损伤。 或服用喹诺酮类药物、血脂异常、风湿性关节炎、痛风等都诱发此病。 止点性跟腱炎的病因仍不清楚,但是与下列因素有关: (1)既往有关节病史(2)使用喹诺酮类药物(3)血脂异常(4)Hglund畸形。
临床表现
跟痛症大多一侧发病,也有两侧同时发病者。患者年龄多在中年以上。
1、足底跖筋膜炎的症状:以清晨下床时疼痛最为明显,称为“始动痛”,是跟痛症的特征性症状。活动一段时间后疼痛可有一定程度缓解。夜间不痛,如有夜间疼痛就应当与肿瘤、结核或其他病变相鉴别。病程长短不一,有些可自愈,但也有些患者可转为慢性过程。跟骨侧位X线摄片可见“骨刺”,但骨刺不一定都在痛侧。跟部表面无红肿,在跟骨内侧结节处可有限局性压痛。
2、跟下脂肪垫病变压痛点比筋膜炎疼痛的位置不同,在足跟正中点靠后一些,触诊:局部无肿胀,跟下脂肪垫变薄,有空虚感,压痛范围广泛,痛性脂肪突出。此症状不适于封闭治疗,因为激素可近一步引起脂肪垫萎缩,体外冲击波可能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
3、跟骨高压症表现为跟骨压痛广泛,无固定压痛点,并有明显的静息痛或静息时跟骨酸胀感;发病早期患肢抬高休息可使跟痛减轻或消失;其他几种病都是局部疼痛,而跟骨高压症是跟骨的两侧,足底,后侧挤压时都会引起明显的疼痛;早期跟骨X线片多无异常,病程长者可有脱钙征象。化验结果正常。一般的非手术疗法效果不佳。
4、足底外侧神经第一分支卡压症表现为跟骨跖侧疼痛,疼痛在一天活动后明显加重。检查在拇展肌和跖方肌起点之间明显压痛。如合并跖腱膜炎也可在跟内侧结节和跖腱膜起点处有压痛。可以给予休息,减少活动。非甾体消炎止痛药物、按摩、跖腱膜牵拉锻炼、封闭等治疗。如非手术无效时,可手术切开减压治疗。
5、跟腱炎可分为跟腱炎急性期和慢性期,急性期表现为走路、跑步等运动时跟腱处的疼痛、跟腱的肿胀、跟腱处的皮肤发红发烫;慢性期表现为跟腱疼痛或者僵硬多发于清晨;走路,尤其是爬山及上楼会感觉跟腱疼痛。
治疗方法
1、药物:主要是非甾体消炎药,具有良好的镇痛效果。多数跟痛症是由滑囊、肌腱、韧带炎症引起的,而此类药物可起到消炎镇痛的作用。故对大多数跟痛症的急性疼痛发作和长期疼痛是有效的。但是此类药物胃肠道反应比较强烈,既往有消化疾病病史患者慎用。
2、局部封闭:此疗法需谨慎使用,当大多数保守疗法失败时,许多临床医生借助于此疗法,但对于跟下脂肪垫萎缩患者禁用。
3、物理治疗:在疼痛局部作磁疗、蜡疗、超声波、红外线等治疗;可以促使血液循环,改善局部组织的营养,提高细胞组织的活力,加快病理和代谢产物的吸收或排除,消除炎症、缓解疼痛。
4、中医中药治疗:足跟部为肾经之所主,肾为人体阴阳之根本,故中医认为其病以肾虚为本,外感风邪侵袭,治疗上以祛风通络,补益肝肾、强筋壮骨为治发。可应用独活寄生汤加减来治疗。
5、小针刀治疗:采用小针刀治疗跟痛症,其近期疗效与局部封闭疗效未见明显差别。但远期疗效明显优于局部封闭组。小针刀松解治疗可以从根本上解决跟痛症的症状改变。小针刀作为一种微创治疗,在缓解软组织疼痛方面有独到的疗效,如减低张力,延长挛缩,降低腔隙内压,解除相对运动受限等方面具有独特优势
6、针灸疗法:主要以局部取穴,辅以循经远端取穴相结合,在减轻疼痛方面疗效肯定。在对足跟痛患者进行针灸治疗时,临床医师应该清楚引起本病的病因,才能辩证选穴,单纯的软组织损伤,神经卡压,针灸疗效好,但是有骨性病变,跟腱损伤等原因引起的跟痛症,针灸疗效仍需临床长期观察。
7、手术治疗:患者经过6个月以上的非手术治疗无效时,可采用手术治疗。目前手术方法主要有软组织松解、足底神经松解、跟骨骨刺切除及经皮跟骨钻孔减压等。
康复锻炼
目前大部分文献分析,跟痛症主要是由于跖筋膜炎引起的。康复锻炼主要包括跖腱膜牵拉锻炼。由于跖腱膜挛缩是引起跖腱膜炎常见的原因,而跖腱膜牵拉有助于炎症的消退。每天反复的牵拉跖腱膜是减轻跖腱膜炎患者疼痛的最有效的方法之一。
1、滚酒瓶训练
使用空酒瓶作为辅助。练习时患脚赤脚踩在有轻度弧度的罐头上,前后来回滚动,动作要慢,让足底充分舒展。每次3-5分钟。可以通过增加踩下去的力量,加强训练难度。如果使用冰的瓶子可同时起到冰敷作用,效果更佳。早上起来做该训练特别有效。
2、被动伸展训练(弹力绷带牵拉训练)
坐在地面上,将患腿伸向前方。将一块弹力绷带套在你的脚上,往身体方向牵拉脚趾,保持膝关节伸直,能够感到小腿后方有牵拉感,整个足底被充分牵开。保持该动作15-30秒,然后放松。重复3次。整个牵拉过程要轻要慢,避免发生疼痛。如果发现弹力绷带伸展能比较容易完成,你可以开始站立位腓肠肌伸展训练。
3、站立位腓肠肌伸展训练
面墙站立,将患腿尽量向后伸,双臂前举扶墙至肩水平。前腿膝盖稍弯曲,身体前倾。过程中保持后腿伸直,脚跟尽量不离地。当感到小腿后有牵拉感时,维持20-30秒钟。当没有紧张牵拉感时,可以增加前倾程度,直到小腿后紧张感出现为止。每3-5组,每组3次。
4、楼梯台阶伸展训练
如果恢复较好,可以进一步使用楼梯台阶辅助训练,达到更好的牵拉效果。该训练可以替代之前的站立位腓肠肌伸展训练,只需做其中之一即可。训练方法:双脚站立在楼梯台阶边缘,脚跟离开。台阶两侧最好有扶手支撑物保护。将脚跟向下压低,直到小腿后方有牵拉感。整个过程缓慢、轻柔地进行,如果感觉不明显,可以试着将脚跟放得更低一点,直到有紧张感,但是不要过度。维持15-20秒钟,每天3-5组,每组3次。一般1月内即可治愈。
可见,跟痛症的病因很复杂,而且其治疗方法也较多,因此在选择治疗方案之前,只有查明病因,进行针对性的治疗,才会提高临床疗效。虽然此病的治疗方法很多,但是仍存在疗程长,见效慢以及某些治疗方法的局限性,对跟痛症的治疗方法有待于进一步研究,发现更加安全,方便,疗效好的治疗方法。
预防
发病期间减少剧烈运动,并注意防寒保暖,避免寒冷剌激。
穿鞋时应选择宽大、柔软的鞋子,比如质地较好的旅游鞋,最好不要穿皮鞋。
平时注意调节饮食和生活方式,保持积极乐观的情绪。
每天睡前热水泡脚20~30分钟会有利于控制病情或恢复。
关注《医生说》
微信公众号 了解更多资讯
编辑:彭程
统筹:岳翔、赵海英、尚书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