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曾经问个不休
你何时跟我走
可你却总是笑我
一无所有
1986年,崔健的《一无所有》横空出世,震动歌坛。
天津,一名17岁少年因为这咆哮嘶哑的歌声而热血沸腾,他于是开始无比痴迷地学习打鼓,梦想有一天也成为一名崔健那样的摇滚乐手。
三个月后,少年开始登台演出,之后更是连续组建了多个摇滚乐队,迅速成为那个时代天津音乐界的风云人物。
少年名叫李红育。
上世纪90年代初,二十几岁的摇滚乐手李红育,每个月靠商演就已轻松成为人人艳羡的“万元户”。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李红育慢慢发现,自己曾经无比热爱的音乐,已经逐渐沦为了挣钱谋生的工具。“我感觉自己的理想在慢慢破灭。”
这种感觉让他无比沮丧失望,对音乐也渐渐变得心灰意冷。
这样的状态一直持续了两三年。
九拍创始人、九拍教育科技集团董事长李红育
2003年的一天,李红育偶然路过一家正在做促销的商场,无意间看到几个孩子正在台上表演打鼓。“他们和我十几年前学的仍然是一样的打法,如果我是老师,肯定不会这样教学生。”
不久,李红育的一个曾经一起做音乐的朋友告诉他,有家日本音乐品牌正在物色一个代言人,问李红育要不要考虑做音乐教育。
当时已决心脱离音乐的李红育想都没想,断然谢绝。后来朋友再三劝导,说李红育平时心细、有耐心,做教育很适合。李红育考虑再三,接受了朋友的这个建议。
从做职业乐手到改行做音乐教育,没有经验,没有资金,没有伙伴,没有生源,一无所有的李红育就这样开始下海创业。
“迈出这一步的时候,我也并没想太多,只希望把自己十几年的打鼓经验传递给孩子们。”
至于“九拍”这个名字,则是源于著名摇滚乐队唐朝的一首同名单曲——李红育放弃舞台转投教育,在他的内心深处,显然仍割舍不下对摇滚音乐的那份情怀。
买来五套爵士鼓,租下一间30平米的教室,第一期学习班招来七个学生,李红育和他的九拍起步了。
2019九拍第十六期全国师资培训(中级)李红育老师讲堂
虽然是第一次做教育,但李红育沉着有方。他独辟蹊径,在音乐教育界首创集体课教学法,大大提高了课堂效率,教学成果迅速领先。
半年后,李红育开始自己编写教材,每天写10-15页,一直坚持写了将近四年,最后汇编成册,作为九拍的基本教材。
“与业内传统教材不同,我们的教材先为学生设置好学习目标,然后帮他们搭建楼梯,逐步抵达终点。这套教材后来渐渐成为了音乐教育行业的标准,被很多国内外教育家、艺术家评价为全球逻辑性最强的音乐教材,几乎所有业内从业者都使用过。”
2006年,李红育带领12名九拍学员,到上海参加全国青少年打击乐比赛。其他参赛的数百名选手都还只是用爵士鼓演奏民歌、戏曲,而九拍的12名学员当场演奏了12种不同风格的现代音乐,令台上众多权威评委惊叹不已,最终九拍一举包揽了大赛所有组别的冠亚军。
就在这一年,李红育组建了国内第一支儿童摇滚乐队20088乐队,这支乐队由四名六岁的九拍学员组成,走遍国内外各大城市演出,各大主流媒体争相报道,乐队演出的《我的2008》更是成为全球奥运歌曲征选儿童类唯一入选作品。
2007年,李红育带领28名九拍学员,再次参加全国青少年打击乐比赛,一举包揽了大赛所有组别的前四名。
九拍在国内音乐教育行业的领先地位由此确立。
2019天津九拍百鼓齐鸣活动现场
2019Roland九拍中囯未来之星全国总决赛现场
“我从9岁跟李红育老师学鼓10年,如果没有李老师,我不会有现在的水平,甚至可能不会走上音乐之路。”
爆红当今音乐和时尚圈的安雨被戏为“九拍大师兄”,接受媒体采访时,他这样评价恩师和九拍:“李老师对爵士鼓的理解是国际水平,他把国际最先进的技术和理念融入到他独创的教学方法中,并进行了很多创新,这也是九拍始终引领中国爵士鼓教育的根本。我从李老师身上学到的不仅是打鼓技巧,最有用的是学习方法和音乐理念,尤其学会了怎样做人,让我在成长过程中受益匪浅。”
作为创始人,李红育对自己一手打造的九拍又如何定义?
“九拍是一个有情怀的企业,这种情怀首先源于企业创始人对音乐、对教育的情怀,这是企业的灵魂。九拍不是技校,孩子们来这里不是只学音乐,而是对学习态度、学习习惯及至人格魅力的培养。我们把音乐教育上升到素质教育、爱国教育的高度,就是希望尽我们所能,在保证孩子们音乐学习的同时,给孩子提供充分的创造空间,帮助他们学会独立思考,为今后的人生做好准备——这是孩子们来九拍学习最大的收获。”
“九拍大师兄”安雨
九拍明星学员
(从左到右从上到下依次为:陈煜祺、李沐静、高珺仪、程茗宇、李逸卓、李聪鹤、李明泽、张傲)
尽管九拍在业内迅速脱颖而出,但李红育仍然一直安心教学,并没有进行商业化运作,直到有人向他提出加盟九拍。
2008年,李红育经过反复考虑,决定开始九拍的品牌与知识产权输出,面向全国,推出加盟合作。
随着九拍品牌与团队的逐步壮大,作为企业创始人,李红育开始需要面对一个陌生的问题——企业管理。他先是亲自为团队编写了数十条管理制度,但音乐人出身的他很快发现,企业管理并不是自己的专长。
2015年,九拍在天津连建五个校区,李红育随之高薪请来三位职业经理人,把九拍的企业架构推倒重建,对员工展开全面培训,推出了全新的企业管理制度。员工们从不理解到逐步熟悉适应,企业的整体运营效率显著提升。
“九拍从人情化管理迈向制度化管理,这个过程非常痛苦,也非常必要。”
在规范团队管理的同时,作为一家专业从事音乐教育的企业,九拍对每一名教师都要进行严格的上岗培训,而李红育亲自培训的全国各地教师就多达6000多名。
此外,一些曾经随李红育学习的学员毕业后也加入了九拍团队,如今已成为九拍多个重要管理岗位的骨干力量。
2019厦门音乐季打击乐音乐周
近几年,“互联网+”模式备受企业关注,很多教育机构试图尝试,但大都无功而返。李红育同样也在考虑九拍未来的发展方向,下决心开发网络教学系统。
从2015年开始,九拍陆续投入500万元资金,找到天津、北京、深圳多家互联网公司,反复研发、试错,在接连作废了四个版本之后,终于摸索出了一套成熟的“音乐教育+互联网”模式,形成了现在的云智学系统。
对于九拍,至今总投入高达4000万元的云智学系统意义重大:教师可以通过系统,扫码下载九拍统一的教学课件,轻松实现全国教学标准化,既保证了教学效果,又解决了培养教师成本高、周期长、易流失的行业痛点。学生可以通过系统完成作业,课下还能继续练习,而且可以观看海量的教学视频、直播课程、在线比赛,学习兴趣、学习效果迅速提高。另外,有了这套系统,教师排课、课时统计等信息一目了然,不仅实现了全国1300个九拍校区的规范管理,更保证了这些加盟校区的统一品质。
为加强九拍的技术力量,2017年,李红育又收购了北京的一家互联网公司,从此,九拍的教学系统可以得到长期不断的优化、开发。
2020年,由于疫情的冲击,全球大量教育机构纷纷倒闭,而九拍借助云智学系统,从容实现了全国线上安全教学。
正是因为有了李红育几年前就已经预先完成的网络教育布局,九拍才得以在这场空前的疫情灾难中,把企业损失降到最低。“一个企业只有在发展中逐步建立起自己的行业壁垒,当遭遇不可预知的外界打击时,才能具有一定的防御能力。”
九拍办公区
从事音乐教育多年,李红育深知,教学只是教育的一个方面。为此,在确保线上线下教学有序开展之余,李红育带领九拍,在全国组织了“九拍中国国际鼓手节”“九拍夏令营”“九拍未来之星全国比赛”等一系列各类大型主题活动,“九拍艺术家中国行”活动更是邀请多位全球知名艺术家,到中国各地展演,这些活动不仅有效提升了教学成果,同时也促使九拍的品牌影响力、号召力得到进一步深化与推广。
在九拍逐步成为国内音乐教育的行业引领者之后,李红育开始将企业未来发展的目标转向海外。
2019年,九拍邀请全球顶级鼓手合作,在美国洛杉矶建立了九拍公司,九拍的全球化战略格局初露端倪。
在2019年年底的企业年会上,李红育代表九拍对外宣布,2020年九拍将实现对外融资。“十几年来,资本一直在跟踪我们,我们也愿意利用资本的杠杆,进一步把九拍做大,希望九拍在三五年内成为国内音乐教育领域的第一家上市公司。尽管2020年爆发的疫情暂缓了我们的计划,但九拍的目标不会改变。”
2019年九拍全国负责人峰会
在九拍总部的董事长办公室,当被问到当年一个人白手起家跨界创业遇到了哪些困难时,李红育笑了:“困难实在太多了!”
可以想见,创业之初的李红育远没有现在这样轻松。
他当时首先需要面对的,就是自己生存状况的巨大落差。从作为职业鼓手一个月挣一万多元,到一个月只有两三百元收入,当时的李红育时常不得不借钱度日,九拍开张的两万块钱还是他找朋友借的。
创业初期,九拍默默无名,招生困难,第一期爵士鼓学习班只来了七个孩子。
尤其让李红育没有料到的是,由于九拍起点高,路子正,高效的教材、全新的教学模式,完全颠覆了传统的音乐教育行业,为此一度遭到业内同行甚至专家的排斥,直至多年以后,九拍才凭借实力被慢慢认同。“九拍的最大意义在于对行业的贡献,九拍为音乐教育从业者摸索提供了正确的发展方向。”
李红育说,其实这些困难对于他不算什么,他创业过程中遇到的最大困难,是做自己并不擅长的事情。“作为一名教育者,我擅长教学和教研,而作为企业老总,我却并不擅长管理,好在我比较擅长逻辑性规划,这或许与我从小喜欢下象棋有关。”
九拍规模图
在李红育的人生经历中,矗立着两个17年,看似截然不同,实则相辅相成。
第一个17年是做音乐。李红育说,那是他人生最简单、最快乐也是最精彩的一段时光。
第二个17年是做九拍。当越来越多的人聚拢在九拍的旗下,作为企业董事长的李红育感受更多的是责任。“现在九拍在全国有一万多名员工,他们的背后是一万多个家庭,我必须得为他们负责,必须要把九拍做好。”
从开心玩摇滚的音乐人,到严谨做教育的企业家,李红育的人生角色就这样在两个17年中完美转换。
正是因为有了第一个17年的铺垫,李红育在第二个17年里,将九拍从第一期学习班的七个学生,发展到如今全国同时在学学生23万人、1300个校区,李红育自己也从早年梦想做中国最好的音乐人、最好的乐队,转身成为业内首屈一指的音乐教育家、企业家。
2008年,李红育应邀在天津音乐学院附中建立了现代打击乐专业,这在全国音乐院校中绝无仅有。从那时至今,李红育每周都去给附中的孩子们上课,他说,这是让他最感觉骄傲而又开心的事。
本文作者:原报纸总编辑,天津市作家协会会员
原创:小九
【版权归九拍所有,九拍整理发布】
-END-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