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实探索税晓洁 摄于2014年,陕西城固县)
1994年,我徒步汉江走到陕西城固县,正赶上首届张骞文化艺术节。那几年正兴起“文化搭台、经济唱戏”,赶上了就拍。
(@真实探索税晓洁 摄于1994年,陕西城固县)
(@真实探索税晓洁 摄于1994年,陕西城固县)
(@真实探索税晓洁 摄于1994年,陕西城固县)
接着细看张骞墓旁的纪念馆,不由激动到有些震惊,当时写小文“大汉第一英雄张骞”感叹:
更加闻达的那个时代的刘邦韩信刘备张飞等等,甚至诸葛孔明,与之相比,皆不在话下。
(@真实探索税晓洁 摄于2003年,陕西汉中市)
(@真实探索税晓洁 摄于1994年,陕西城固县)
张骞的伟大探险深刻改变了后世的生活,其影响不仅仅对于黑发黄肤的后代是这样,对黄发纵目的异族,也是这样。
别的不论,吾等众生今天能吃上核桃葡萄石榴苜蓿和大蒜,都实在有赖于此人“凿空西域”开辟丝绸之路。
本朝,从1986年悲壮“长漂”到“河殇”,热议黄色文明与蓝色文明,正流行感叹中华民族缺乏探险精神已多年。
眼前这位长眠青砖墓冢中已经长眠两千年的张骞,堪称世界最伟大之大探险家。
(@真实探索税晓洁 摄于2014年,陕西城固县)
陕南城固县城以西不远现有博望乡,以张骞封号为名,其后世世居在此至今每年来墓上祭奠。
(@真实探索税晓洁 摄于1994年,陕西城固县)
(@真实探索税晓洁 摄于2014年,陕西城固县)
对于今天的我们,张骞生年至今不详,早年经历也不详,最早见诸史书是在汉武帝建元三年(公元前138年)。
(@真实探索税晓洁 摄于2014年,陕西城固县)
斯年,他揭了皇榜,率百余好汉奉旨前往西域寻找大月氏,以合力进击当时“以杀戮为耕作”的匈奴。之前,大概也就是个朝廷小官僚吧。此行,他刚出陇西,即被匈奴俘获……
“匈奴留骞十余岁,与妻,有子”,
张骞却始终秉持汉节,牢记使命。
后,侥幸逃脱,越葱岭,西行至大宛(今中亚费尔干纳盆地),经康居(今中亚锡尔河中游地带)终抵大月氏。
(@真实探索税晓洁 摄于2014年,陕西城固县)
这时为匈奴所迫辗转西迁的大月氏,已定居妫水(今中亚阿姆河)北岸,又统领了大夏(今阿富汗北部),已无意报复匈奴。
张骞又至大夏,一年多后改从南道回返,途中又被匈奴俘虏,被拘一年多。
元朔三年(前 126 )乘匈奴内乱才逃回汉,向汉武帝详细报告了西域的情况,被任为太中大夫。
张骞这次长达十三年的出使,当代大学问家范文澜先生叹曰:
“他的生还,是人类历史上一件值得纪念的大事”。
(@真实探索税晓洁 摄于2014年,陕西城固县)
这位生长在秦岭脚下的伟人此番遭际,即使二千多年后今天,仍荡人心魄,其对国家和民族的忠诚,其非凡的勇气和毅力,都堪称英雄壮举。
如今,即使沿着张骞的行程做一次旅行,仍被号称探险。
可以想象,在那遥远的古代,这个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探险家的所要面临的一切,需要多么过人的胆魄和非凡的信念还有坚韧果敢的精神以及寂寞独创的心智。
(@真实探索税晓洁 摄于1994年,陕西城固县)
张骞出发时,有百余号人相随。十三年后的归程中,却阴差阳错只剩下匈奴向导堂邑奴甘父,这很有点戏剧性。
原本是为了对付匈奴的出使,自始至终伴随着他的,竟然就是一个匈奴人。
这应该与其人格魅力有关:《汉书·张骞李广传》说他“为人强力,宽大信人”。张骞究竟是个怎样的人?留下的只有想象了。
(@真实探索税晓洁 摄于1994年,陕西城固县)
《汉书·西域传》中详细记载了张骞出使西域所走路线:“自玉门、阳关出西域有两道。从鄯善傍南山北,波河西行至莎东,为南道;
南道西逾葱岭则出大月氏、安息。自东师前王庭随北山,波河西行至疏勒,为北道;北道西逾葱岭则出大宛、康居、奄蔡焉。”
由于这两条陆路交通线上输出的商品以丝绸品最具价值、对世界影响最大,所以这两条陆路交通线被后人称为“丝绸之路”或“陆上丝绸之路”。
一般认为,张骞开辟的通道,成为亚欧大陆的交通动脉,也是中国、印度、希腊三种主要文化的交汇的桥梁。现在我们熟悉的“丝绸之路”其名,却是在差不多两千年后由外国人命名。
“丝绸之路”——1877年,德国地理学家李希霍芬在《中国》一书中首次使用。
1910年,德国历史学家赫尔曼在《中国与叙利亚之间的古代丝绸之路》一书中,将丝路又延伸到了西亚和地中海沿岸。
(@真实探索税晓洁 摄于2014年,陕西城固县)
此前此后,中原与西域之间的道路,其实错综复杂。各种研究资料,汗牛充栋。
大英雄张骞在十三年的“凿空西域”之后,汉武帝取“博广瞻望”之意封其博望侯,似乎已经功成名,不知道为了什么,他不安安稳稳做官,似乎对充满未知艰险非凡的探险生活似乎成瘾,回国后,他总想着在西域得知大夏(今阿富汗一带)的蜀布、邛竹杖是从身毒(今印度)贩运而来,即设想开辟一条从四川通身毒再通大夏的“新丝绸之路”。
张骞应该是一个好奇心很强的人,公元前122年,他说服了皇帝,再次踏上探险征程,坐镇犍为(今四川宜宾)指挥五路人马,分头向南探寻。不久,五路使者在走出1000至2000华里之后,都碰到了难以克服的困难,陆续返回……这次汉朝历史上官方的大规模探路行动,令人遗憾地无功而返。
张骞此后的人生更是充满戏剧性,次年(前123年),张骞随卫青出征,由于熟悉匈奴的地理形势,立下汗马功劳,使汉军对匈奴作战时大获全胜,武帝封之为“博望侯”。
不久,前121年,张骞又和飞将军李广再次出征,很不幸,匈奴围击李广时,张骞却未能如期与李广会师,按照军法当斩,
但此人功劳实在太大了,遂贬为庶人。
(@真实探索税晓洁 摄于1994年,陕西城固县)
又过了两年,公元前119年,张骞再次被起用,浩浩荡荡出使西域,到达了乌孙(今中亚伊塞克湖一带),并派副使访问了康居、大宛、大月氏、大夏、安息(今伊朗)、身毒(今印度)等国家。这次,他去了4年,公元前115年,张骞带着乌孙的使者回到长安。
回国的第二年,张骞的生命就走到了尽头,公元前114年,即抱憾辞世,归葬于陕南汉中故里。因为不知生年,我们无法知道这位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探险家,大汉第一英雄究竟活了多大年纪。
(@真实探索税晓洁 摄于2003年,陕西城固县)
历代的人们对张骞都很崇敬,著名的敦煌莫高窟就有张骞出使西域故事的壁画,在第323窟北壁西端。
现在城固县的张骞纪念馆墙上,有今人翦伯赞先生的一段话:“张骞使中国种族第一次知道中原以外还有广大的西方世界,从而开辟中国史之政治和经济之新时代。”
(@真实探索税晓洁 摄于2014年,陕西城固县)
对此,我越来不觉得不能认同。外人称中国为china,有人认为,来源于“瓷器”;但我认为没准是“秦”的音译。
(@真实探索税晓洁 摄于2014年,陕西城固县)
窃以为,张骞之“凿通西域”也是站在前人的肩膀上的。
张骞的出现,不仅仅是时势造英雄,应该有其必然性。
前几天看到一新闻似乎有蛛丝马迹:湖北曾侯乙墓的173颗琉璃佩珠“蜻蜓眼”,被确定为来自古埃及或东地中海地区。
这一发现为“陆上丝绸之路”的贸易往来贡献了新证据。
最近,上海科学家利用高科技考古设备,在参考考古背景资料的基础上,得出了这一结论。曾侯乙墓的年代为公元前433年前后,这些琉璃走得那条路到了华中的腹地?
(冬日的长江上游@真实探索税晓洁 摄于2006年,青海)
因为交通的阻隔,历史上存在太多的误会和迷雾。
人从哪里来?要往哪里去?人类,其实是地球上孤独的孩子,同类之间渴望交流是一种本能。道路的开辟,首先是物质交换的需要,因之而发生贸易战争佳话惨剧等等。人类开辟道路,其根源说到底还是或者说因为人类与生俱来的好奇心。
(冬日的长江上游@真实探索税晓洁 摄于2006年,青海)
对着地图,今天我们很清楚,中国东方为大海;北方之北,越北越加寒冷人烟稀少;一直往南,狭长的中南半岛四周也其实是大海;唯有西方,是最长距离的坚实陆地。古人是否隐隐约约感觉到了这些,因之,祖先们对西方,似乎有着一致的说不清楚的好奇,甚或在一些词语中爷有影子,比如西王母、西天。很多东西,说不清道不明。
(长江源头冰川@真实探索税晓洁 摄于2006年,青海)
比如,古今的气候不同,竺可桢先生早在1973年6月19日在《人民日报》发表了一篇名为《中国近五千年来气候变迁的初步研究》的科普文章说:“在我国近五千年中的最初二千年(即从原始氏族时代的仰韶文化到奴隶社会的安阳殷墟),大部分时间的年平均温度高于现在2℃左右。一月温度大约比现在高3°—5℃……
(冬日的长江上游@真实探索税晓洁 摄于1997年,青海)
比较耸动的一种观点认为:
汉朝时,黄河就是从今天可可西里深处的一个古木孜塔格银瀑——白马河、雪景湖起源的。那时西起西金乌兰湖直到多尔改错,是一个大湖,以下是楚玛尔河(也叫上玛曲)——曲麻河——卡日曲——黄河(也叫下玛曲)。
(长江源头最初的水流@真实探索税晓洁 摄于2006年,青海)
到东汉时,由于通天河袭夺,楚玛尔河在曲麻河口溃决汇入通天河,曲麻河不东流反倒西流,经过两千多年,拉低一百多米,成了今天这个样。
卡日曲成了黄河源。曲麻河——楚玛尔河成了长江源。
(楚玛尔河源区的红石山,可可西里深处。@真实探索税晓洁 摄于2006年)
所以很长一个历史时期都说江河同源,都发源于巴颜喀拉山,黄河源山北,长江源山南。
汉朝以前,通西域的道路,原来走的并不是河西走廊,因为河西走廊还在匈奴手里,走不通。
而是走天水——临洮——阿坝——久治——玛多——卡日曲——曲麻河——楚玛尔河——西金乌兰湖——尼玛错——木孜塔格山口——且末这条路,比走河西走廊还近800公里。
(可可西里的野牦牛@真实探索税晓洁 摄于2006年)
后来吐蕃崛起,这条路不好走了,而汉武帝把盘踞河西走廊的匈奴赶走了,扫清了道路,而且河西走廊道路平整好走,很快开辟成了新丝绸之路。人们不再走木孜塔格了。
但是汉朝人走木孜塔格这条路时,就已经知道“河出昆仑”。无法证明的一个猜想,有此一说。
(可可西里@真实探索税晓洁 摄于2006年)
有学者认为,张骞生活的两汉时期,其实已形成“海上丝绸之路”。“海上丝绸之路”远比“陆上丝绸之路”持续时间更长——从最早海运蚕丝去朝鲜,直到鸦片战争,竟有2500多年之久;通达的范围也更广,从先后开辟的各条航路看,已经航达亚、非、欧、美四洲,并且都是直达。
(青藏铁路@真实探索税晓洁 摄于2006年)
(青藏公路@真实探索税晓洁 摄于2007年)
从冷兵器时代到热兵器时代,再到今天的网络时代。信息的交流,某种程度上已经不受地理环境的阻隔。但是物质的交流仍受限于地理,受困于尚未弄清楚的气候的周期性变化。如今,“丝绸之路经济带”在高铁时代被突出重视,有着非凡的意义。
(《绝版长江》中的 汉江纤夫,(美)G.A.凯尔摄于 1918年)
(青藏公路@真实探索税晓洁 摄于2006年)
(附记:忘记这是哪位编辑让写的了,后来大约没有用。在2014年的文件夹里,应该就是那时候写的命题作文。放着也是放着,找了点旧图,存在自己的自留地,没准还有人喜欢看。)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