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岁春入户,牛气满乾坤!2021年,是十二生肖轮流岁中的牛年,作为生物学上的大型哺乳动物,牛是人们最忠诚的朋友,作为中华民族灿烂文明史上的一支,牛也是先民们实现愿望的信仰。在文学艺术和文物品塑造和呈现中,也有很多牛的身影和故事。
2月4日,在立春之际,山西博物院推出《牛转乾坤——辛丑(牛年)新春生肖文物图片联展》,这是中国文物报社联袂40余家文博机构,众筹数百幅文物艺术品图片,于多地同步奉展给公众的一份新春礼物。与此同时,山西考古博物馆举办的《太平盛世黄河牛》图片展也同期展出,山西文博人用“以古博今”的方式,表达了对牛年的期盼和祝福。
究竟在三晋大地的版图中,有哪些以牛为元素的文物展品呢?连日来,山西晚报记者联系了省内多家博物馆,带你看看咱山西“牛气冲天”的家底。
众里寻他,牛牛各不同 坐标:山西博物院
作为此次全国联展的一大阵地,山西博物院也盘点了自己的馆藏文物,展现了以牛为元素的各类文保珍宝。目前,该展览在省博一层大厅内举办,既有6大“牛气冲天”的文物珍品以飨公众,也有众多图版作为展示,让你在眼花缭乱之际,跟牛牛做朋友。
●西周玉牛
1993年出土于曲沃县北赵村晋侯墓地。文物整体呈黄褐色半圆雕。牛身体后坐,引颈前视,大眼有神,口微张,神态似害怕又好奇。下唇有穿孔,尖角后弯,肌体肥硕,似为水牛犊。阴线刻划,非常简练。商周玉牛卧伏式居多,站立式样较少,这块玉牛的造型独树一帜。
●春秋卧牛形钮盖鼎
1988年山西省太原市金胜村赵卿墓出土。盖为穹顶形,中央有半环扭套环形捉手,周边置三个圆雕卧牛,牛头前昂,曲膝弯腿,躺卧在地。器弇口,颈部较直,双附耳向外微撇,腹壁圆收形成平底,下承三兽蹄足。盖面与器体分饰两周蟠螭纹,腹部以绹索纹分隔,蹄足根部线刻兽面纹。
●耕牛图(汉墓壁画临摹品)
1965年,杨佰公摹平陆枣园汉墓壁画本——耕牛图。图中所绘,短衣赤足的农夫,右手扶犁,左手扬鞭,驱使二黑牛耕地。画面真实地描绘了东汉初年农业生产场面,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
●壁画牛车出行图
朔州水泉梁北齐壁画墓是2008年发现的一座北齐壁画墓,在其中一块壁画中,画有一辆向南行驶的牛车,上部为浅黄色卷棚顶,前后出檐较多。车体黑色,车厢前部为直棂窗,后部垂有黑色车帘。车辕内为一头健硕的黄牛,牛车两侧各有一个黑发虬髯的胡人形象驭手。黄牛左侧驭手上身后倾,腿部弯曲,两手平举正在用力向后扯拽缰绳。另一侧驭手仅露出头部及部分上身,两人头部相向,口部张开,正互相合力控制黄牛。
黄牛左前蹄直立,右前蹄抬起,头部受缰绳的扯拽而略向上抬起。牛车后为侍女,共五人。五人头部均为飞鸟髻,牛车后第二人穿裲裆衫长裙,左手持团扇,其余四人为右衽长裙,双手相握隐于袖中,放于腹部。第二、三侍女之间竖有一方形伞盖,伞盖顶部中央凸起,盖面边缘下垂,四角饰有红色蝴蝶状绳结。牛头以上空白处绘一组五人仪仗马队,举有四面三旒旗。马匹相互交错,仪卫作前后回首交谈状。牛前蹄下方空白处墨线勾绘有一株花卉。壁画内容较为生动地刻画了牛车出行时生动的画面。
●北齐红陶牛
该陶牛是1981年太原市王郭村武平元年(570)娄睿墓出土。陶牛体格雄健,牛头高昂,脖颈坚挺,犄角冲天,佩戴有络头、璎珞和杏叶等。四肢有力的叉开、支撑着强壮的躯体。神态威猛,生动写实,匠师对牛的刻画,除了卓越的造型能力,还显然得益于对动物的细致观察。
●春秋牛行陶范
陶范为何物?就是在青铜器铸造前期,所使用的模型器具。这件陶范呈椭圆形,中间为一牛形纹饰。
黄河大铁牛,国产NO.1 坐标:运城蒲津渡遗址博物馆
“天下黄河第一桥,蒲津铁牛是国宝”。要说到以牛为造型的文物,山西人肯定第一时间想到的就是蒲津渡遗址内的黄河大铁牛。这四尊黄河大铁牛体积之大、造型之美、历史之久,全国仅有,世界罕见,堪称国宝。另外,在今年央视推出的国家宝藏中,黄河铁牛华丽亮相,成为当今“网红”。
蒲津渡是历史上著名的黄河渡口,在唐开元时期,蒲州城就是全国六大雄城之一,作为连接秦晋的通衢要道,蒲津渡的黄河浮桥从竹索改为铁索,铸造八尊铁牛置于两岸作为地锚,并铸造铁人铁山等配套设施。1988年3月至1989年8月,永济县博物馆在县委、县政府以及省文物局的大力支持下,发掘出土了唐开元大铁牛等铁器群,并对社会开放。
2月4日,山西省考古博物馆也以铁牛为元素举办了系列图片展,展示了黄河大铁牛出土时的考古故事,以及近年来的发展现状。在去蒲津渡遗址博物馆参观前,提前学习一下,是个不错的选择。
“牛拉车”,一件文物记录一个时代 坐标:大同博物馆
●牛拉鳖甲车
走进大同博物馆,率先映入眼帘的就是大厅内硕大的“牛拉车”雕塑,这是由中央美院吕品昌教授创作的,但实物却出自该馆的珍贵馆藏——北魏宋绍祖墓出土的牛拉鳖甲车。
2000年,北魏宋绍祖墓发现于雁北师院(现大同大学)北魏墓群。宋绍祖何人?他本是北凉贵族后裔,太武帝灭北凉后迁居平城,官至幽州刺史,封爵敦煌公,也算是北魏时期具有身份和地位的人了。这件牛拉鳖甲车,牛半睁双目,口微张,后腿弯曲作发力行走状,四蹄分立于长方形底座之上,形象敦实健硕。牛拉车的车顶形似鳖甲,因此将其称为“鳖甲车”,车室开前、后门和侧窗,真实地反映了北魏牛车出行的场景。与此同时,这件文物也彰显了北魏时期官僚和贵族的生活,展现了他们出行时的奢华生活。
●牛牺尊
还要推荐一件文物就是“牛牺尊”了。这件文物尽管是仿制品,原物现藏于上海博物馆,还是该馆的镇馆之宝,但这件文物的“出生地”则在山西,1923年出土于浑源李峪村。该器物高33.7厘米、长58.7厘米,作牛形,腹中空,颈和背脊上有三个孔,中间一孔套有一个锅形器,可分离。从结构分析,可能是一件温酒器。此器形态奇特,四足矮短,彰显稳重,牛头上充满张力的双角、圆瞪的双目刻画得惟妙惟肖,给人以庄重、肃穆、威严之感。堪称青铜精品之作。
唐铁卧牛,见证临汾千年历史 坐标:临汾博物馆
●唐铁卧牛
这尊铁牛长47厘米、宽24厘米、高29厘米,历史上共出土三次,最早发现于后梁开平二年(公元908年),晋州刺史徐怀玉率军修补城墙时发现了这尊铁牛,众人皆认为祥物,遂刻石载之,同铁牛共放于石匣,埋于旧处。明洪武六年(公元1373年),平阳指挥使胡渊清理旧城基础发现石匣,搞清其来历后,视为奇物,命人撰文刻碑,一同埋于此处。1977年,铁牛同石匣、石碑再次出土,并得以完好保存。铁牛成为临汾城千年沧桑的历史见证。
●水牛头骨化石
出土自丁村遗址。虽然出土始末并未做过多介绍,但至少让公众知道,在很久很久以前,牛头骨是什么样子的。
●唐陶牛
出土自临汾地区西赵墓地。一件件或雄壮威猛或憨态可掬的牛儿们,不仅仅是文物珍品,也可以是我们追忆往昔岁月、乡土乡愁的那份美好,并在纳福迎祥的佳节喜庆中汲取勤奋务实、开拓进取的精神力量。
山西晚报记者 孙轶琼
(责编:温文)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