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深度思维的本质,就是知识——有关思维工具的工具

0
分享至

这是单华伟的第一百零五篇原创文章

| 思维工具的本质

周五晚上,小单和朋友一起去观看一位小提琴演奏者的演奏会,小单对身边的朋友说『 他弹得很差劲,因为他没有按照作曲家想要的方式演奏』。

我们明显能够察觉到这个观点有些问题,现在,我们按照不少有关逻辑思维的书本教导的『 三段论 』,通过分析这个论证的大前提(已知的一般原理)、小前提(说话者谈论的情况)、结论,来拆解下小单的推理:

大前提:按照作曲家希望的方式演奏,才算是好的演奏

小前提:这个演奏者没有按照演奏家希望的方式演奏

结论:这个演奏者演奏得很差劲

不过,这里还有一个隐藏的前提,那就是小单自认为『 我知道作曲家希望的演奏方式是什么样的』。

显然,小单的两个前提都是不合理的,因为你并不能确定作曲家希望的演奏方式到底是怎样的,就算你能给出某种程度上的『标准 』,你也不能否认:艺术本身就是一种理解,演奏者有自己的不同的理解,不正是艺术所追去的吗?

现在,我们可以告诉小单:你的两个前提都经不起推敲,你的结论建立在不合理的前提上,自然是站不住脚的。

在这里例子中,我们能够看到,一个人的观点,建立在一定的前提上,这些前提,有的是显性的,说话者会在自己的陈述中陈述的,或者大家都公认的常识;有前提是隐形的,它们往往隐藏在结论当中,需要我们自己去发现。只要能把一个人的观点的前提和论证过程提取出来,对其进行分析,我们就能从前提的谬误或者论证谬误驳倒他的观点。

但是,在这个过程中,当我们在对他人的观点进行选词填空式的各种所谓『 逻辑分析 』的时候,是什么在帮助我们?当我们在分析他的知识是否站得住脚的时候,我们的根据又来自哪里?是这些工具吗?

不得不说,我们涉及到的大多数对他人的『 论证分析 』,其实更多依靠的,是知识

在这个例子中,我们依靠常识就能判定『 我知道作曲家希望的演奏方式是什么样的 』这个前提是不合理的,而识别出『按照作曲家希望的方式演奏,才算是好的演奏 』这个暗含的前提,并且判断它是不是合理,是需要一点点对于艺术的知识的。

不少读者曾向笔者反应:自己读了不少逻辑思维方面的书籍,甚至在大学里修了逻辑学这门课,但是仍然感觉自己在思维上没有长进—— 对于这些读者来说,学习思考,好像就像在学习『 解题套路 』一样(很多人这样理解,还是拜在中学时期错误的学习方式所赐,不过请注意,这与高考本身无关,如何学习始终是个人的选择),知道这些所谓的『工具 』,拿到观点上一套,就像照妖镜一样,立即见分晓。

可实际上,所有深度的思考,都是以更深的知识作为支撑的,这个思考最终呈现出来可能很简洁,以至于我们都能给它取一个『人如其名 』的名称了,但是这个总结出来的所谓『 方法 』,并不是这个思维产生的过程,它是靠论述者的知识产生的,不是一个流水线式的操作流程产生的。

就拿笔者在上上一个自然段中谈到的『 很多人这样理解,还是拜在中学时期错误的学习方式所赐,不过请注意,这与高考本身无关,如何学习始终是个人的选择』这个看起来很有所谓『 思维工具 』模样的论述来说吧,我相信,不少好事者可能都给它取好名字了:没脑子的人可能直接叫它『 可能和本身无关 』,稍微思考下的人也许会叫它『具体到实在人 』,哦,对了,笔者自己对这件事可能也有自己的解释,如果你在大街上拿着麦克风在怼到我脸上采访我,问我为什么会提出这个想法,我说不定会说:“啊!因为我是一个坚信每个人都只能对自己负责的人,这是我独特的『对自己负责 』思维”。—— 没有比这更可笑的事情了。

但实际上,当笔者在思考这个观点的时候,并没有在自己的思维工具笔记里去查找所谓的『 可能和本身无关』或者『 具体到实在人 』这些所谓的思维工具,我也没有对自己进行灵魂拷问,查找自己深信不疑的东西到底是什么,我只是想起平时看到网络上很多人在对中国学生的学习方式的批判时,都会怪罪于高考,而我知道的是,高考本身只是一种考试选拔制度,它要求你会一些知识,但是怎样掌握,是老师,是学生自己在操作,在负责,这样的一个事实,或者说,知识。于是,我写出了这个观点,和任何『思维工具 』没有半毛钱关系。

笔者的结论是,绝大多数情况下,我们缺的从来都不是书里的那些看起来很『 专业 』的各种工具,我们缺的,是知识本身。所谓的『思维 』,不过是知识的表现而已,你知道一个东西不合理,不是因为你把它拆解为复杂的逻辑关系后发现其不合理,而是你从听到这个观点那一刻开始,大脑中调动起相关的知识,判断这个论证中的知识是否合理。

在这里,所谓的『 思维工具 』,真的只是工具本身,它不能为你提供任何知识,它唯一发挥作用的时候,是你对事物进行拆分的时候,然后,判定这些东西,还是得靠你自己的知识,某些时候,涉及一些专业性、学术性的问题,还可能需要你辛苦的去翻阅资料,当你解决了知识问题——然后,如果适合的话,你再拿出你的所谓『思维工具 』,把一切条分缕析的摆得端端正正,陈述观点。(在这里需要提醒的是,笔者批判的是思维工具,我并不否认思维能力,也就是智力因素,关于智力这个话题我们会在另一篇文章中讨论)

所以,在笔者接下来向你讲解各种方法的时候,如果你突然有“这玩意儿好像不是思维工具吧?”的想法,请不要惊讶,因为笔者所谈的,是思维工具的工具——关于知识库,关于思维本身的工具。

那么,让我们从『 为什么我们需要建立深度思维 』这个问题开始,探寻思维到底是什么——通过这个过程,你不仅能学习到一些基本的思维原则,也能提高起对建立深度思维的饥渴度,这应该能帮助你耐下性子读完这篇将近九千字的长文。


| 为什么需要深度思维

让你少说些蠢话

在开篇提到的例子中,小单在演奏会上所说的,显然是蠢话。我们平时都会犯蠢,但是人们判定一个人,就是通过其行为本身的,没人能钻到你脑子里了解你,行为是唯一可观察的东西,当你蠢话说多了,别人自然就会判定你是一个蠢蛋。

免于被当韭菜割

这个时代,太多人习惯了大量的娱乐性,轻松性的媒介,广告通过各种方式把『 买了什么,我就成为了什么』渗透到你的价值观;过多的娱乐节目让你习惯了浅薄轻松的信息;消费每天层出不穷的,对你实际上没什么影响,只能为你提供于大事情和大人物很接近的幻觉的各种新闻,花掉了你的大部分可用于阅读思考的时间;好不容易开始想要思考一下,像知乎、得到这样以提供完整的思考、你认为可以『替你思考 』的产品,几乎是你获取信息的唯一途径……

渐渐的,你会发现你在网络上花的时间越来越多,在各种不必要的物品,各种“包治百病”的『 知识产品』上花的钱越来越多,你已经在实际上,已经被媒体所控制。

总让别人替你思考,是要还的。

形成自己的独特的竞争力

当你脱离了媒体的控制,能够自己独立思考,建立起自己的行之有效的思维体系,你会发现这是一个一发不可收拾的过程,你开始从一切可以吸收利用的东西当中学习,从书本、从偶尔看到的有益的节目、甚至从自己的对手、从一切和你发生交谈的人那里汲取养分,在社交和工作中变得更有说服力,能够解决更多的冲突,在面对难题的时候,总能有自己的想法。

而这样的竞争力,全来自于你对自己的思维的建立。

接下来,我们正式开始讲解如何建立深度思维:


| 一:错误不是一种结果和论断,而是一种信息——信息源建设

深入的理解一个概念,是一切的基础

一次,笔者在网上看到一篇讲解有关销售人员的技巧的文章,其中提到一个这些年来被各种所谓的成功学书籍和演讲上被说烂的例子:

一个业绩极其优秀的老销售在退休当天向同事传授自己的“秘诀”,那就是在敲开每扇门时说:“对不起,先生(女士),很抱歉打扰你,我是一名销售人员,刚好路过这里,口渴难耐,请问您能给我一杯水吗?”

说明自己是销售人员,让房主明白自己的身份,放下戒备;请求一杯水,房主没什么损失,自然愿意帮忙,但这给销售争取了宝贵了十多秒钟的时间;心理实验表明,人们在帮助一个人一个小忙之后,更愿意提供更多的帮助,销售更有机会把自己的产品卖出去。

这些道理都不新鲜,新鲜的是这位作者对『 人们在帮助一个人一个小忙之后,更愿意提供更多的帮助 』的规律的概括,他将其称之为『路径依赖 』

但是,如果你读过一本严肃的社会心理学著作,比如迈尔斯的《社会心理学》,你会知道,这种现象,属于『态度行为理论 』的一部分,这个理论认为:人们在特殊的教育和文化环境中形成自己对待事物的态度,并以此行动;而一旦人们产生了行动,这个行动会反过来影响人的态度。

在这个例子当中,是西方社会中的一些对生人的礼貌的文化(即“态度”)影响了主人家的行为,他愿意为这位亮明身份的人提供一个小小的帮助,而一旦他为这个人提供了帮助,这个行为就会影响他的态度,因为这个行为显然让他和这个人的关系发生了一些微妙的改变,于是,这个已经变化了的态度,会影响他的行为,影响对待销售人员的耐心和喜爱程度,最终,促成他买下产品。

而『 路径依赖 』说的是什么?这个词特指的是那些被已有的行动,以及为了让这些行动得以完成的而拥有的各种资源绑定,无法跳出舒适区采取不同的新行动的情况。比如你一直以来都是以大量刷题,只求熟悉的,像学唱K一样的方式学习,在脱离高考后自然很难改变学习方式,有效学习一些真正的知识;又比如一个化石级别的例子,曾经的手机业霸主诺基亚,因为旧有产业链全部为生存功能机而造,在当时利润还算可观,但实际变革即将来临的时间点上,它无法改建旧有产业链生产智能手机,更别说系统和软件开发了,因为这意味着巨大的资金投入。

在『 路径依赖 』中,不存在『 态度 』和『 行为 』的相互塑造关系,他们是被存量,被既有利益束缚,无法做出行动。

我认为这位作者可能并没有探究过着这些问题,不过是在某些地方看到听到『 路径依赖 』一词,没有深入理解,望文生义,加上近期看了一点心理学(或者仅仅是成功学?)的书,就把这个词硬套在了这件事上。

有的读者可能会觉得这样的严格是没有必要的,知道有那么回事儿,能够用才算是知识的最终目的,在乎一个名词干嘛?

错了,这个名词才是一切的关键,因为我们的所有知识,都是建立在一个个具体的概念上的,如果你的概念理解有偏差,不能对各种概念进行明确的区分,甚至混淆,其后果将是灾难性的,试想一个不能区分“也许”和“肯定”这两个概念的人,生活中也许会产生不多不少的不便吧?而如果你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不对关键概念明确的区分,老是望文生义,乱扣帽子,到最后你的知识体系一定是混乱的,思维也必将是混乱的。

而如果你能在这些概念上下点功夫,你会发现,这些概念本身,就包含了大量的知识,它们之间盘根错节的联系,会慢慢组成你的知识网络,你的思维体系——笔者在这个小节所举出例子,不正是明证吗?

要激励自己深入理解概念,有两条路,一是多和别人交谈,二是写作,因为这两个选择都能给你提供一个『不得不做出表述 』的环境。和他人交谈,发动成本比较低,并且你能在交流中获得非常及时的反馈,不过要有一个够水平,有时间的朋友经常聊很难,但是你还是能和身边的人偶尔聊上几句相关的东西;而写作需要的条件是极少的,但需要你保持高度的自知自觉,别糊弄自己,并且持之以恒。笔者的建议是两者兼用,但以写作为重,因为这才是真正的修炼,水平是思考出来的,不是吹吹牛就行的。

和二手资料划清界限

不少人看书,了解东西,很少愿意主动的去思考,反而偏爱于阅读各种各样的『 解读 』,总觉得这样能够更快的了解一个思想,殊不知,这些所谓的解读,往往质量是很低的,我们用于学习的时间非常有限,如果在这些低质量的文字和音视频上浪费了太多的精力,哪里来的时间真正能用来学习有用的东西?

并不是说追求一些解读不好,但是你至少应该有一些自己的思考,然后再去寻求别人的不同的看法,如果你在面对一个问题的时候习惯了直接从别人那里寻找答案,你的大脑最终只会沦为别人的思想的跑马场,你不是在学习,而是在被洗脑。

当然,对于二手资料,笔者说的是『 划清界限 』,而不是『 不要碰 』,当你遇到一些难以通过自己的阅读高效的获得一些知识的时候,你可能会需要一些二手资料了。(不知你是否在一开始就清晰的理解了这个概念,知道笔者会谈到这种情况呢?)

对很多人来说,在学习哲学的过程中,就应该大量的依赖各种高质量的二手资料,即由学术界人士撰写的哲学史,以及针对某一个具体的哲学家的导论或概论。我们不可能把康德的三大批判原著找来一字一句啃下来,这也许会带来巨大的收获,但花去的时间将是惊人的,而认真啃啃那些靠谱的导论,你将会以少得多的时间获得更多的知识,这样才能兼顾到其他阅读计划和职业能力的提升。

在这里笔者顺带提一下,那些所谓的里程碑式的作品,其意义往往是历史性,『 开山之作 』的意义仅在于开创性,和后来成熟时期那些并没有那么知名的作品相比,往往是简陋的。要了解一个学科和知识,读一本时下的学者写的书,你往往能在较短的时间内学习到学科的全貌,比如你要学习经济学,与其读亚当·斯密的《国富论》,你不如去读读保罗·海恩等人合著的《经济学的思维方式》。

信源

在这一小节笔者讲到的误用『 路劲依赖 』的作者,显然不是一个好的信源,我们在阅读的过程中,也应该保持这种警惕,远离那些不靠谱的人和媒体,将信息获取的途径固定在一些特定的人和媒体上。(虽然媒体给我们带来了不少的坏影响,但是不得不学习有节制有选择的利用它,当代社会没有人能彻底断绝和媒体的关系)

| 二:远离宏大叙事

笔者在这里所指的『 宏大叙事 』,特指那些用一个极其模糊,从而看起来好像很有道理的原则作为中心论点,并且在时间和细节上只取枝干,目的论的说理方法。比如在电影界流传的『一个导演一生只拍了一部电影,他的电影都在重复相同的主题 』,就属于典型的宏大叙事。

实际上,只要判定标准足够模糊和宏大,我甚至可以告诉你『 所有电影,甚至艺术,都只有一个主题,那就是灵与肉——即灵魂与肉体、欲望与理想』,给一个更大的标准,我还可以告诉你『 所有的生命都只有一个归宿,那就是消亡,因为根据热力学第二定律,宇宙的熵值将不断增加,最终宇宙中所有可利用的能量都将转化为热能,所有物质温度达到热平衡,即热寂。这样的宇宙中再也没有任何可以维持运动或是生命的能量存在。』

但是最终,除了体验一下扮演上帝的快感,这些叙述能带给我们任何有益的结论或者是东西吗?

它们能带来的,只是你的思维的混乱,瞎搅合,诸如说中国人的『 酱缸文化 』,便是典型,拿这个标准,你会发现世界上所有国家都是『酱缸文化 』,甚至哪天发现了外星文明,也是被这样的人搅合成『 酱缸文化 』—— 标准过于宏大,啥也能说,但等于啥也没说。

在我们的思维中,其实存在大量的这样的『 宏大叙事 』,如果你能留心注意自己这样的想法,你其实就能发现自己的思维中不少荒诞的地方,能避开这个坑,你的思维力至少会上升一个档次。


| 三:如何从信息中真正有所收获

信息就放在那里,但是利弊是需要自己权衡的

间歇性禁食能够促进健康,一篇研究(Rafael deCabo, Ph.D., and Mark P. Mattson, Ph.D.,2019)指出,通过循序渐进的压缩进食时间,即每天固定的一长段时间内不进食,以及进行 5:2 间歇性进食,即每周有两天吃一顿中等量的食物,有利于促进身体代谢,对缓解压力、控制体重、提高认知能力、延缓衰老等都有一系列的好处。

不少人如果看到了这篇报道,应该都会像去试验一下,但是他们没有考虑到,在这个实验中,食物都是有营养师专门配置的,自己动手很难让自己保证均衡膳食,也难以保证食物分量到底是多了还是少了;并且实验也指出,在一个月内,被试会出现较为严重的饥饿、易怒、能力降低,对工作和生活的影响是很大的;此外,这给家人以及朋友带来的不便和误会,花费在解释上的时间,又是一笔不低的成本。

多数人一两天就会发现自己无法执行,然后放弃,看起来后果好像没有这么严重。但做了这样的傻事的人,笔者认为他们在很多重要的事情上,也会犯类似的错误,看得到收益,但是看不到这个获得收益背后系统性的支持,也看不到自己付出的时间和精力成本,而这些事情往往不会像间隙性进食一样让你立即感受到身体不适,很多人往往就死死硬撑着……你想到了什么?没错,股市和期货市场的散户,那些坚信自己的小生意一定能做大的没有任何资历的人,都陷入了这样的误区。

少评价,多学习

相信你一定见过不少在网络上对名家名作指指点点的人,平时我们也往往乐于做这样的游戏,以此获得一种虚假的『指点江山 』的感觉。而实际上,这个过程只会耗费我们大量的精力,最终让我们成为一个一事无成、叽叽喳喳的议论者。

但是,如果我们能够把精力直接花在学习这些东西上,不去把两者掂量来掂量去,让这些东西为自己所用,你就将会收获真正的成长。

同样的,对待那些看一眼就知道是垃圾的垃圾,或者被水军碰上去的垃圾,都不要浪费时间去批评,你除了更加恶心,啥也收获不到。


| 四:你是讲歪理的人吗

在这个小节,笔者将为你介绍几种典型的『 讲歪理 』的手段,以此提防别人瞎搅合,也能提醒自己怎样做出合理的论证。

不遵守『 或缪原则 』

所谓『 或缪原则 』是指:我们需要承认我们的观点可能是错误的。我们经常能见到在讨论中死死坚持自己的已经被驳得体无完肤的观点的人,他们显然不会相信他们的观点可能是错误的,因为这好像是一件难堪的事情。

在讨论中,明确这一点并不会让你难堪,相反的,如果你明确自己可能是错的,你可以很坦白的对别人说(甚至对自己说):“好吧,我承认我这个观点站不住脚,它很可能是错误的,那现在请允许我修正一下自己的看法,现在,你觉得如果我说:‘XXX’这个观点,你有什么看法?”这样才会真正有利于你的进步。

同样的,如果你有心和交谈者讨论,当你发现他的观点已经被击破,陷入难堪死守的境地,你也可以主动提示他这一点,甚至帮助他修正自己的观点,从而推动你们的讨论。

毕竟,讨论就是为了彼此的增长,为了能够解决问题,而不是输赢。

拒绝清晰的表述

在一场有益的讨论中,我们应该对自己的观点做透彻的阐明,不应该以“我就是知道”作为支撑,更不应该说“我们的争论是语义上的”。

比如说出“这取决于我们对某某概念本身的定义,在语言上,这个东西本来就很难说清楚”——这显然不是一个负责的讨论者应该有的态度。

语义的确是交流的障碍,但是我们之所以交流,就是为了夸过这个障碍,所以我们应该尽可能的减少其影响,努力澄清观点,让别人提出他的质疑,然后我们再对自己的观点进行修正。经过这样一个过程,沟通自然会渐渐顺畅起来。

不遵守『 举证原则 』

所谓『 举证原则 』指的是:观点的陈述者应该自己举出证据,不能要求别人来证伪自己,或者说“因为你没办法证明你的观点是正确的,所以我的观点是正确的”——这些,都是不遵守『举证原则 』的表现。

如果你遇到了这样讲歪理的人,你可以便可以简单的告诉他:请遵守辩论基本的『 举证原则 』。

不遵守『 善意原则 』,有意曲解他人的意思

所谓『 善意原则 』值得是:在重新论述他人的观点是,我们应该尽可能保留其愿意,如果对其隐含的部分无法把握,应该给他人修正的机会。

在某种程度上,有意曲解他人的意思是一种技巧,但是却是一种极其肮脏的,用于吵架而不是交流的技巧,这只会让讨论变成毫无成果的斗殴(这种谬误被称为『稻草人谬误 』),而不是有益的交流。

如果你能遵守这个原则,认真的分析比人的思维当中的合理和不合理之处,你反而其实很容易就会发现对方的观点的不足,可能比你刻意去曲解别人的意思更有效,这也有利于你的思维的长进。

当然,如果你遇到有人想要对你耍这样的花招,曲解你的意思,想要让你陷入一个『 辩解自己的观点不是那样的』的泥潭,以至忘记了原来的问题,你可以这样说

不管你是有意还是无意的,我想你误会我的意思了,我再次重申一下,我的观点是:XXXXX,我已经表达得很清楚了,如果你真的希望我们的讨论能最终有所成效,请你至少承认这一点,如果你执意要曲解我的意思,并且想骗我和你在这一点上纠结,想让我偏离原来的论点的话,我不得不中止和你的讨论,因为我看不到这个讨论需要继续的任何必要。

如果这个时候,如果有任何观众或者某种形式的裁判在场,立即就能见高下。

不得不再次提醒你的是,笔者在这个小节所讲的内容,不仅适用和别人讲理,更适用于『 和自己讲理』—— 当你感到困苦不得志,感到事情没有解决办法,甚至在你情场失意的时候,按照这个原则对自己的思考过程进行一些分析,你很快会发现你要么是忽略了一些事实,要么,是向自己隐藏一些重要的东西。

| 如何克服认知偏误

从『 确认偏误 』说起

相信大家对『 确认偏误 』这个词并不陌生,它指的是人们往往会更专注对自己的观点更有利的信息,忽略那些对自己不利的信息。

笔者曾不止一次看到有人建议通过『 不带主观判断的重新寻找信息 』来克服认知偏误,不过这话听起来简直就和『不带脏字的骂脏话 』一样自相矛盾,认知偏误的另一个名称,其实就是你的认知本身,你是不可能放下认知本身去认知的,所谓『 不带主观判断的重新寻找信息』是不可能的。

但不可否认的是,认知到自己存在『 确认偏误 』,确实是第一步,因为这会让我们对自己的观点进行怀疑,这毕竟是一个不错的开始。

虽然对待确认偏误本身没有『 解决办法 』,但是,我们却有一个『 预防 』的办法,那就是在自己接收知识的时候,尽可能的学习其他不同的东西,保证自己的认知尽可能的宽阔。当你在具体的情景中陷入到『确认偏误 』的时候,你才会更有可能从已有的信念中找到可能帮助你逃脱这个怪圈的知识。

或者,你也可以用一张清单,但不需要面面俱到,只要关键的事情上(比如商业决策、职场、恋爱等),列一个包含所有你认为有利于你做出一个合理的认知的清单,每当自己在思考这些问题的时候,直接看清单,不要被自己的信念牵着走。

当然不管什么样的方法,作用都是有限的,因为认知偏误就是认知本身。实际上,执着于寻找一个解决认知偏误的方法,认为这个问题一定能被完美的解决,这个想法本身,难道不也是一种认知偏误吗?

少犯错就是明智

我们不需要额外的智慧、新的想法或更多的行动,我们只要更少的愚蠢。——《明智行动的艺术》

到这里,笔者这篇文章的主要内容便基本讲解完毕了,你会发现,笔者的建议,都是一些『 不要如何如何』的『 负面清单 』,其实这便是所谓的思维的本质,只要我们能够避开那些致命的坑,便能『 聪明 』不少。

| 结语:深度认知不是能力,而是行动本身

笔者在文章第一小节就强调过,所谓的『 思维工具 』不过是工具,在这篇文章中,你也许也发现了,这些各种方法,都始终和大量的知识联系起来,它们不是依靠你死记硬背,或者画一个思维导图就能掌握的,因为你根本不知道怎么操作。但是有趣的事情是,只要你试着去运用,去操作,你自然就会把这些东西化成你的能力本身。

不要把建立深度认知理解成吃饭,只要吞咽下去,然后等肠胃把它消化,就能学到东西了。深度认知,是一场持续的战争,像一个罗马士兵一样,拿上自己的武器,去战场上厮杀,获得你自己的战利品吧。(比如,定期清理自己的收藏夹,以及买到的各种书或者囤积的电子书便是个不错的开始)

我不相信一个拥有深度思维的人会是一个缺乏自律的人,所以,行动起来,才是最重要的。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
71岁濮存昕真的老了!头发出油两眼无神,着装随意一脸邋遢

71岁濮存昕真的老了!头发出油两眼无神,着装随意一脸邋遢

南城无双
2024-11-28 00:54:08
英媒:曼城放走帕尔默是一个错误,他本应成为德布劳内的继任者

英媒:曼城放走帕尔默是一个错误,他本应成为德布劳内的继任者

雷速体育
2024-11-28 14:18:23
兄弟,全网都在找你,你光膀子的样子太帅了!

兄弟,全网都在找你,你光膀子的样子太帅了!

大象新闻
2024-11-27 22:29:47
整个世界都已清醒过来,唯独中国的几个近邻依旧在睡梦中。

整个世界都已清醒过来,唯独中国的几个近邻依旧在睡梦中。

阿伧说事
2024-11-19 13:41:18
云南多地深夜广播响起扰民,一会宣传一会讲防震防火,引网友猜疑

云南多地深夜广播响起扰民,一会宣传一会讲防震防火,引网友猜疑

娱乐洞察点点
2024-11-28 20:05:33
曹德旺输了官司后,怒怼审判长:别以为我不知道你私下收了200万

曹德旺输了官司后,怒怼审判长:别以为我不知道你私下收了200万

红豆讲堂
2024-10-13 17:10:02
失望至极!姆巴佩社媒被刷屏:你对皇马毫无用处,滚回巴黎吧!

失望至极!姆巴佩社媒被刷屏:你对皇马毫无用处,滚回巴黎吧!

直播吧
2024-11-28 07:21:17
回顾:37岁猪肉铺老板娘出轨,与28岁送货员私会,双双被搅成肉泥

回顾:37岁猪肉铺老板娘出轨,与28岁送货员私会,双双被搅成肉泥

江东浪流史
2024-11-20 15:00:03
“远超迈巴赫、劳斯莱斯”!余承东又“喊麦”,新车尊界100万起售,“落幕”江淮欲靠华为翻身?

“远超迈巴赫、劳斯莱斯”!余承东又“喊麦”,新车尊界100万起售,“落幕”江淮欲靠华为翻身?

国际金融报
2024-11-27 10:13:43
美女主播公开招标,500万就做家庭主妇,自己活很好

美女主播公开招标,500万就做家庭主妇,自己活很好

新游戏大妹子
2024-11-27 12:22:36
中国大陆雅思总分8.5-9分的考生到底有多少?官方统计结果竟然是...

中国大陆雅思总分8.5-9分的考生到底有多少?官方统计结果竟然是...

新航道官方号
2024-11-27 21:07:59
终于明白为啥年轻人说就业形势很可怕了!评论区一针见血!太真实

终于明白为啥年轻人说就业形势很可怕了!评论区一针见血!太真实

小樾说历史
2024-11-12 11:03:05
CCTV5直播!广东宏远VS浙江广厦,新外援上演首秀,杜锋全力出击

CCTV5直播!广东宏远VS浙江广厦,新外援上演首秀,杜锋全力出击

体坛瞎白话
2024-11-28 07:49:22
湃调查|山西临县一集体煤矿转让迷局:谁的上亿煤矿资产?

湃调查|山西临县一集体煤矿转让迷局:谁的上亿煤矿资产?

澎湃新闻
2024-11-28 07:18:30
一意孤行?记者:夏天只有老佛爷想要姆巴佩 且不想听任何反对意见

一意孤行?记者:夏天只有老佛爷想要姆巴佩 且不想听任何反对意见

直播吧
2024-11-28 07:32:10
张本智和谈爱国!妹妹曝国乒丢冠另有他因,讲真话戳穿李隼的谎言

张本智和谈爱国!妹妹曝国乒丢冠另有他因,讲真话戳穿李隼的谎言

三十年莱斯特城球迷
2024-11-28 22:04:06
指责玉浩辱骂父亲的卢鑫,面相都变了,郭德纲的那句话还是应验了

指责玉浩辱骂父亲的卢鑫,面相都变了,郭德纲的那句话还是应验了

白面书誏
2024-11-26 18:49:28
笔记本电脑极速大屏化:16英寸+已成第一大尺寸

笔记本电脑极速大屏化:16英寸+已成第一大尺寸

快科技
2024-11-27 16:47:17
国家一锤定音,马云预言成真?未来5年,买不买房会有多大区别?

国家一锤定音,马云预言成真?未来5年,买不买房会有多大区别?

山丘楼评
2024-11-27 15:56:23
被美国逼走的落魄天才,来中国后一战封神:拜登亲自来请也不回去

被美国逼走的落魄天才,来中国后一战封神:拜登亲自来请也不回去

听风者说
2024-11-26 21:13:36
2024-11-29 01:52:49
老楚解欲
老楚解欲
欲望管理需要「解」而非「戒」,老楚带你参悟欲望管理的中庸之道
190文章数 1694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健康要闻

花18万治疗阿尔茨海默病,值不值?

头条要闻

大众宣布将出售其在新疆的业务 外交部回应

头条要闻

大众宣布将出售其在新疆的业务 外交部回应

体育要闻

道心破碎的姆巴佩,交出一张负分答卷

娱乐要闻

冯绍峰新恋情曝出!女方第一时间发文辟谣

财经要闻

洪灏:不要误解增量政策 不是数越大越好

科技要闻

讽刺谁?特斯拉称供应链付款周期缩至90天

汽车要闻

ID. CODE概念车/探岳L领衔 大众汽车携25款车亮相

态度原创

数码
艺术
亲子
游戏
公开课

数码要闻

索尼或推黑色版PS Portal及配件 售价149.99美元起

艺术要闻

故宫珍藏的墨迹《十七帖》,比拓本更精良,这才是地道的魏晋写法

亲子要闻

萌娃望着水沟跃跃欲试,舅舅已经完美预判,娃:我被制裁了

《小丑牌》登Steam Deck榜单第四!紧随星露谷

公开课

一块玻璃,如何改变人类世界?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